广义的说打工仔就是自己不做老板只拿工资的工薪阶层。但在现实中,往往指底层劳动者,白领不在之列。这部分人人数衆多,却没有自己的声音。他们爲生存奔忙,文化程度低,媒体上不可能有他们的声音。
现在,终於出现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一个是打工妹杨海燕,另一个是非法摩的营运司机陈洪。这两个人年龄差了20多岁,是一代人的差距,他们的笔下,实际反映了两代打工仔的生活。
陈洪初中毕业,曾经上山下乡,战天斗地4年,算半个农民出身。招工回城,虽然工资微薄,却也能在城里安家落户,生了一个儿子。后来下岗,现在靠非法摩的营运维持生计,支付儿子上大学的高昂学费和生活费。陈洪虽然一肚子怨气,其实过得还是不错的。有房,虽然小点,有车,虽然只有两个轮子,还有儿子可以期盼,虽然现在大学毕业生也不好找工作。这是一个80年代打工仔的写照。80年代的打工仔曾经有过期盼,幻想和憧憬,“再过20年,咱们再相会!”。20年后,自己的梦碎了,儿子将来会如何?多少还有一点希望。
20年后,新世纪的打工仔杨海燕们登场了。杨海燕高中毕业,比陈洪高了一档,却比陈洪更加艰难。突来横祸使她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只好南下打工。其实上了大学又如何,在她的笔下,很多人读了大学依然不能改变命运。打工是拿命赚钱,多少人魂断他乡。微薄的工资不能在城里安家落户,结婚生子。爲城市奉献了青春年华,但繁华的城市并不属於他们,他们从哪里来还得回哪里去。他们留不下任何希望,新一代打工仔不断重复过去的故事。
再来看看比陈洪早20多年的,也就是5、60年代从农村出来的打工仔。他们是伤痕文学的主角,生活在经济濒临崩溃,物质匮乏,政治高压的所谓黑暗年代。不过,现在回过头去看,他们却是最幸福的一代打工仔。
我父母虽然从农村出身,但好歹也算知识份子。虽然那年月知识份子是臭老九,但实际拿的钱,地位远不是打工仔可比的。可能是和打工仔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算受了迫害,於是写出了不朽的伤痕文学。
我岳父也农村出身,家境贫寒,逃过荒,要过饭,自然也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基本算个文盲。岳父是个打工仔,不过那年月不那麽叫,而是叫“工人”。据说还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不过我岳父从来就没有领导过谁,一直到退休都是普通工人,没文化呗。岳父走南闯北,终於在城市里安家落户,岳母没有正式工作,是个临时工,收入很低。他们养育了4个子女,可以想象生活的艰难。不过,以今天的标准,可以算天堂了,孩子都可以看病,都可以上学。现在的打工仔养活一个孩子都困难。
收入低,人口多,岳父在工余还卖冰棍贴补家用。据说当时割资本主义尾巴,但岳父摆摊从来没有遇到过城管。这比今天的打工仔幸运很多,对於一天干十余小时的杨海燕们来说,根本不知道什麽叫“工余”。岳父的地位低下,竟然也有机会到青岛去疗养,看碧海蓝天,今天的打工仔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
退休后,岳父有退休金,还能享受公费医疗,最后因胃癌死在医院的病床上。岳父不过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生活虽然艰辛,但也很幸福,能够享受到自己创造的成果,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少有所学,病有所医,壮有所事,老有所养。这些,竟然是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他们却已经享受过了。
三个不同时代的打工仔学历越来越高,但境遇却越来越差,估计我们将很快看到持有大学文凭打工仔的精彩BLOG,然后是硕士博士打工仔的精彩BLOG。爲了这一天早日到来,似乎有MBO北大的必要,北大的张维迎不用说,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就是这强国上陈少峰的文章就形同嚼蜡,远没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陈洪精彩。
底层打工仔越来越贫困,越来越越看不到希望,佐证了我对中国整体走向贫困的判断,因爲他们是人口的主体。中国经济实际已经停滞了20多年,经济改革实际催垮了民族的根干,需要靠贩卖剥夺底层劳动者实现表面的繁华。
现在日本正处於团块世代退休的高峰期,报纸上关於团块世代的怀旧文章很多。前几天看到一篇,描写作者,一打工仔60年代初从日本东北乡下到东京集团就职,也是到制衣厂,一天干10余小时,几十人睡一大通铺,月工资只有3000日元。日本的打工仔付出了,但也回报了。中国第一代打工仔付出了,也得到了回报。第二代打工仔要回报时却被一脚踢开,买断了。第三代打工仔则完全没有想到过回报,就是一台人间机器。第四代第五代打工仔会如何?
2006/10/18 强国论坛 作者:愚蠢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