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筑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钢筋将手烫出泡

2006年08月14日

核心调查
  7月的蓉城,笼罩在高温之下,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大地,发烫的地表让人难以忍受。在建筑工地,高温高热的环境如一个火炉。2006年7月17日下午4时许,德阳中江仓山镇人陈德辉在烈日下,因中暑昏倒在东光火柴厂后的拆迁工地,12小时后高热中暑的他因多个器官损坏,呼吸回圈衰竭死亡。
  昨日,一场久违的大雨洗刷蓉城,已经难耐高温酷暑的人们尽情享受著雨天的惬意。
然而一周以来,蓉城的地表温度高达40℃-50℃,一场雨以后,等待人们的依然是酷热。我市有近百万农民工活跃在建筑工地上,他们在这个酷暑中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他们需要些什麽?带著这些疑问,本报两组记者穿梭在成都市各建筑工地,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感受烈日下的酸甜苦辣。
  A篇 他们的住处工棚温度40℃
  7月26日,营门口路某工地,农民工们住在用铝皮和几根铁架靠著大树搭建起的一排简易工棚里。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工棚被分成住宿、做饭两个区位,住宿区里摆放著5架高低床,中间只留有一条仅能过人的窄道。被烤热的铝皮带来的巨大热浪,像一根根钢针穿透皮肤。附近的居民称,这里的工人住宿条件确实差,没有风扇,有的地方连电都不通,由於天气太热,无法忍受的工人只好选择晚上睡在街沿上。
  记者问住在工棚的一位姓陈的师傅:这样的环境能受得了吗?陈师傅笑笑说,习惯就好了,晚上热,睡不著就跑到外边(指大树下)“喂蚊子”。没有厕所,小便就四处找地方,如果是大便的话,那就要到几百米外的加油站去解决了。至於洗澡,那就更简单了,穿个裤衩,站在工棚外用凉水冲一下就行了。
  中午12时,记者在简易铝棚里,汗水直淌,几分钟的时间,全身衣服被汗水湿透,手指触到铝棚,发烫的铝棚令人躲之不及,连钢架床也是热乎乎的。拿出温度计一量:40℃。坐在下铺,除了一张席子以外,就是一块硬板铺在下面,躺在上面能明显感觉到床的横杠。
  工地和生活区紧挨在一起。一幢两层简易楼房,是工地各个班组的工人居住地。刚到下午2时,大部分的住所已经空无一人。在一间屋子里,两个农民工睡在下铺,虽然汗水直流,但他们仍睡得香甜。记者刚一进屋,一股热浪便迎面扑来,这间屋子摆了6架高低床,住12个工人,私接的电线插头从房间这头拉到那头,除了过道,没有别的落脚地方。
  记者问正在休息的钢模组的赖师傅:住起来感觉怎样?赖师傅说,冬冷夏热,12个人挤一个房间,不过出门在外也不讲究这些,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记者在床上躺了一下,睡在床上就等於睡在火炉上。怪不得连这些适应能力相当强的工人,也很难在这样的床上睡上一个安稳觉。
  B篇 他们的工作发烫钢筋将手烫出泡
  在营门口工地,机器轰鸣,太阳烤得大地如一个火球,水泥灰尘四处飞扬,劳作著的农民工们全身被汗水湿透,汗水和灰尘的“结合”使好多农民工成了“大花脸”。工作仅几分钟时间,工人身上带的擦汗帕就能拧出水来。
  满身长满“疙瘩”的李师傅说,由於蚊子叮咬,他身上已没有一块好肉,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你看我脸上没汗了,太阳已经把我身上的水分吸干了。”李师傅说,实在闷热得发慌,就喝几大口茶水,这样心里就好受些,如果没开水,就只能喝自来水了。
  27日下午2时30分许,在“西城映画”工地,密密麻麻的钢筋铺成一张张“地网”,反射出来的太阳光让人不敢直视。炽热的阳光烤在工人的背上,汗水顺著工人戴的安全帽流了下来。记者也试著戴上安全帽,头顶马上开始发热,硬硬的塑胶硌得头皮发疼,不一会儿汗水就顺著帽带流了下来。
  工地现场,一群木工正在装模,水电工也在放置预埋管道,木工刘师傅正在使劲地钉木板,挥汗如雨。一位电焊师傅正在切割钢筋,帆布手套磨出了一个个洞。当他拖钢筋时,他又加了一个手套:钢筋工最受不了,天气热,钢筋被晒得有50℃-60℃,手根本不敢直接接触,只好多加双手套保护,每天手套要换好几双。
  真有这麽厉害?记者用手碰了一下钢筋,手指被烫出一个小泡。
  记者调查到,还是有部分工地在高温下采取了防暑措施。7月26日下午,记者在位於青羊大道的“成都三建文化宫新建工地”看到,一个大的蓄水池源源不断地向工地输送著工业用水用於降温,各种警示标语或立在醒目的位置或写在墙上,一幢简易住宿楼搭建在工地的旁边,工地内设有小卖部和医务室。
  正在干活的女工魏大姐说,工地对工人很好,平时会发一些生活用品,天气热的话老板会主动要求停工,等“歇凉快了”才继续干。
  该工地施工负责人李某表示,高温天气下户外施工确实非常辛苦,爲了农民工的健康,他们避开中午最热的时段,同时爲他们多烧了很多茶水,还准备了一些防暑的药物。“工人如果中暑了耽误的时间更多,不要急在一时”。
  记者在南延线地铁作业点也看到,一把把太阳伞插在工地上,工人们在太阳伞下作业,有的工人还拿出藿香正气液喝著,工人们说,藿香正气液都是工地发的。
  C篇 他们的劳保不知道什麽是降暑
  在工地上,记者与多位元农民工兄弟进行了交流,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有何看法?以下是记者同陈师傅、赖师傅的对话。
  ・对话陈师傅・
  记者:天气这麽热,爲什麽不买电扇呢?
  陈师傅:哪舍得花钱买电扇哦,一天工钱只有16块(除去一天伙食费6块)。每个月总要省两个回去(指寄点钱回家)哦。
  记者:每天工作时间长吗?天气热有没有防暑措施?
  陈师傅:早上7点上班,中午12点下班,下午3点上班,如果要赶工下午1点就要上班,晚上一般8点左右下班,每天要工作10到11个小时。防暑措施基本没有,除了有点开水,其他什麽都没有。
  记者:你们有没有中暑的工友?生病了怎麽办?
  陈师傅:现在都还有几个工人躺在床上,都是自己拿药治病。小问题是能拖就拖,实在身体受不了了,才去药店买点药。生病吃药花的钱,比起我老家资中要贵得多。
  ・对话赖师傅・
  记者:工作时间长吗?
  赖师傅: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我们这个工地要赶工期,平均每4天就要完成一层楼,每个班组都要加班加点地干活,老板说了如果哪个班组拖了工期,就要罚2千块钱。
  记者:天气热有什麽防暑措施?
  赖师傅:防暑?(赖师傅一愣)啥子是防暑?如果实在受不了就休息一下,从来没听说过吃防暑药就可以防止中暑。
  记者:有没有高温补助?
  赖师傅:啥子高温补助哦,能按时拿到工钱就足够了!
  ・政府关怀・
  发生中暑责任人要挨罚
  由於连日来高温炎热,爲做好防暑降温和劳动保护工作,预防中暑及工伤事故的发生,市安委会下发了《关於切实做好高温季节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 要求各有关单位制定防暑降温措施,对於发生中暑事故的要依法严肃查处。
  《通知》明确规定,各生産经营单位要根据有关《安全生産法》等法规以及防暑降温清凉饮料保证现场供给原则,落实防暑降温物品等的使用。单位必须做到建立防暑降温、劳动防护用品专项管理规定;及时爲从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防暑降温药品和个人防护用品;生産场所必须有通风、隔热、降温设备;对有高温禁忌症的人员要及时调离高温作业岗位,合理调整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要防止职工食物中毒现象,确保身体健康、劳逸结合。
  此外,各单位还要对高温高湿作业、高空作业、高危作业、危险品储运作业、露天作业等场所的防暑降温设备设施、清凉饮料供给及职工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排查。
  同时,劳动部门已出台有关保护农民工权益的若干意见,在3年内全部实现农民工工伤保险 。
  高温下呼吁“错峰施工”
  据我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引显示: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时,提醒户外活动或者在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建议停止户外露天作业。事实上,工地地面温度比预报的温度还要高。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也对企业如何保障劳动者高温下的权益提出了建议:企业在高温天气下应适当调整工作时间,中午推迟一点开工,尽量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段。要爲高温下作业的工人做好保护措施,如修路工人,可在工地爲其搭建棚子以供休息。企业应本著以人爲本的原则,搞好员工的福利待遇,如每周定期爲员工送凉茶、煮糖水,制定中途轮班休息制度,避免员工在高温下持续几小时工作。如果工人在工作中中暑,应由单位马上送医院救治。
  ・记者手记・
  何时爲农民工撑起太阳伞
  炎炎夏日,悠然享受空调清凉的人们大概无法想象,白天挥汗如雨奋战在一线的农民工,其居住条件是何等艰苦。狭小拥挤的宿舍,有的甚至密不透风,连配备电扇都成了一种奢侈的生活。据媒体报道,得高温病的农民工数量急剧上升,农民工成了中暑的高危人群,没有休息好恐怕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成都市有关部门下发了农民工“高温关怀”通知,以人爲本的政策,彰显了对生命的关爱,也彰显了对农民工的一视同仁。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进城的农民工因要赶工期、挣工资,温度再高都得奋战在第一线。由於缺乏相应的高温防护措施,农民工中暑受伤甚至不治事件屡屡发生。
  作爲城市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往往是城市建设中危、难、险、重任务的承担者,他们抛家别子来到城市,爲了城市建设出力流汗,从事许多城里人不愿做的事情,他们同样是血肉之躯,其健康和生命同样珍贵,理应享受到和城市职工同样的“防暑降温”待遇。但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却被挡在劳动保护的门槛之外,承受著太多的无奈和心酸。
  农民工需要关爱,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关爱农民工。关爱农民工,仅仅“高温关怀”、送上一碗“防暑汤” 还不够。要让这种关怀从自发转变爲必须,从外来社会的维护变成农民工自身的保护,还必须建立并落实相关劳动保护制度,从制度的层面可以让农民工在高温天气下有权说“不”,拒绝没有任何保护的高温作业,建立起自我保护的屏障。
2006年07月31日  四川新闻网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