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价劳力不再用之不竭

2006年04月21日

中国长久以来就被认爲是世界制造工厂,尤其是南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加工出口型企业,凭藉著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而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牢固的竞争优势。但是,近年来这些发达地区的老板们却逐渐发现,要像以前那样用很低的工资找到足够的劳工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中国的廉价劳力资源已经耗竭了吗?劳动短缺会带来怎样的后继效应呢?
从2003年开始,在深圳,珠海等南方城市就出现了劳工短缺,但当时许多专家学者还认爲这只是偶然现象,并不一定会长期存在。但2004年乃至2005年,劳工短缺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缓解,人们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根据中国官方数位,仅在拥有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广东和福建两省,就需要大约80万工人,而如果加上浙江等其他地区的话,总数可能达到100万。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一向被认爲认爲是取之不尽的,现在出现短缺,究竟原因何在呢?

中国劳工通讯的蔡崇国分析道,“主流意见认爲,第一个原因是南部沿海城市的劳动条件特别恶劣,以前民工还不了解情况,只要找到工就满足了,但现在他们知道了,第二个是民工在当地受歧视,第三个是那些城市里民工无法作长远打算,此外这两三年来农村地区实行了免税等政策,使得农村的收入比以前要好一些,还有就是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工人比较少。这些都是导致沿海地区劳力不足的原因。”

物以稀爲贵,劳工的稀缺市的企业主和厂主们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吸引劳工前来工作。其中主要的手段就是提高工资,有统计数位显示,沿海地区大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在近三年之内上升了25%。蔡崇国认爲,尽管劳工的工资水平有所上升,但在工作条件,工作强度等方面并没有大的改善,至少改善的幅度不如工资上升的那麽显著。因爲企业主在劳工短缺的情况下,对现有劳工的控制往往更加严格,比如收取几个月的工资作爲押金,或者扣押暂住证等等。另一方面,到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往往是家中急需要钱,因此不得不接受苛刻的劳动条件。而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老板找工人难,农民工找工作也难的自相矛盾的现象。蔡崇国对此解释道,“原因之一是在那里待的时间长一些的农民工,他们知道现在找工作容易一些了,因此不断的换工作,也就是不断地找工作,而这是很困难的。因爲他们虽然对工作不满意,但没有解决的办法,只好不断的换,不断的找。另外一个就是很多民工没有进入工头的网路里,因此他们招工也不容易。”

在中国沿海地区劳工工资出现普遍增长之后,有观点认爲,那些以出口加工业务爲主的劳动密集企业将失去从前拥有的竞争优势,因此很多企业可能会搬迁到劳力成本更爲低廉的国家或者地区去,比如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将生産基地转向越南,孟加拉等地。这可能对中国经济産生不利影响。但蔡崇国认爲,劳工工资增长首先并不一定意味著産品价格也会增长,同时,劳工工资提升对於中国经济还有很积极的意义,“很多外资到中国投资,一是看到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同时更爲重要的是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这种潜在和现实的购买力。工资上涨了,如果农民和一部分居民的购买力提高了,中国国内市场就会扩大。所以工资增长对於任何企业从长远来说都是有好处的。这也是西方经济一百年来没有垮下去的重要原因,因爲他们的经济发展和国内大多数居民的购买力提高是同步的。中国必须要走这条路,中国劳工工资增长的最大好处恐怕是将逼迫中国经济发展把重点放在国内购买力提高上,而不只是放在出口上。”
04-08-2006  德国之声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