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四成大学生拖垮家庭经济 教育成致贫首因

2006年03月08日

前不久,零点调查与指标资料公司共同发布了《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爲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其中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爲“家里有孩子要读书”。本报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阶段,有四成家庭要付出当年全部以上的家庭收入。
  67% 年花费1.5万元左右
李成(化名)在大连一所大学读书。他今年大四,入学时每年的学费是8000元,每月的花费在500元左右,全年花费在1.2万元。他的父母在辽北一个城市做小生意,一年的总收入是1万元,他四年的学费是一个经济较爲宽裕的亲戚爲他交上的。
  李成的大学过得很节省,自己打工也挣了近1000元,他认爲靠打工念大学不太现实,“要养活自己就得打两份工,这样学习就耽误了,顾不过来。”
  李成表示自己工作后一定会还亲戚这笔钱,记者问他还上这笔钱大概需要多少时间,李成计算了一下,三四年应该够了。
  本报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的学费3成每年在5000元以下,45%的人学费是每年5000~9000元,还有25%在1万元以上。
  而包括学费在内,一个大学生的年花费有多少?67%的人表示总花费在1.5万元左右,25%的人在2万元以上,年花费在1万元以下的仅占8%。
  41% 花掉家庭当年全部收入
  一个大学生一年会花掉家里多少钱?选择全部收入及以上的占了41%,另有42%的被调查者表示在一半左右,选择在四分之一以下的爲零。
  这意味著在孩子念大学期间,四成家庭的年收入爲负数,其中不少人还要拿出以前的积蓄。而在所有发达国家的统计中,家庭用於子女教育的开支都不超过家庭收入的10%。
  与高额的家庭投入相比,家长对教育的态度则是非常明确。如果经济困难你会对孩子采取什麽态度?表示让孩子放弃念大学的仅有3%,其余都是通过向亲友借款或是申请助学贷款来解决。尽管供个大学生不容易,但孩子如果要考研,超过6成的人表示,只要考上借多少钱都供。
  市民李先生孩子去年上大学,第一年入学就拿出去1.5万元,估计以后每年都得花去这麽多。李先生夫妻二人全家年收入约在3万元左右,平时过得很节省,除了看电视,几乎没有什麽娱乐活动,“孩子说将来想考研究生,我虽然不太赞成,但不能说什麽。”
  42% 降低学费减轻家长负担
  教育、医疗、住房正成爲家庭消费的“三座大山”,房子可以住旧的,孩子上学不能不供。怎样减轻家长在大学教育方面的负担?大多数参加调查者认爲应该降低学费。其中认爲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以降低学费的占42%,认爲应加强监管、合理制订学费的占39%,还有少部分人认爲应该推行长期、完善的贷款机制及建立贫困家庭助学基金。
  根据新华社的一则报道,1994年至2005年,国内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10年间学费猛涨20倍,而此其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约占国内生産总值的3%,低於世界平均5%的水平,加大教育投入、降低学费成爲衆多家长的希望。
  大连一位银行界人士表示,有指标限制,现在大学里能享受到助学贷款的人并不多。因爲信用机制不健全,导致还款率差,所以很多银行不愿意开展这项业务。而在日本等国家,大学贷款机制很完善,大学生完成学业靠贷款成爲普遍,有的贷款期限长达20年。
  “父母债”何时能还清
  参加本次调查的有不少是大学生本人,在大学花费上,他们普遍表示,父母爲自己投入太多了,自己一定要还这笔债。
  “我上了大学之后父母就过得很节俭了,除了生活必需品,他们将生活需求降到最低。”一位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的同学表示。父母的月收入共计2000元,而她要花掉1000元,所以自从她上大学后,家里基本就没有大件消费,而在这其间,父母还爲她配备了电脑。
  采访中,这位同学最近刚刚辞职,正在找份新工作,她也希望自己早日有稳定、满意的收入,让父母享享自己的福。
  以一个大学生每年总花费在1.5万元左右估算,4年的总花费在6万元,如果毕业后去掉租房、生活、交际等各项费用,每月结余1000元计算,需要5年才能还清。而这时,他(她)已将近30岁,已经或面临著结婚、生子等各种花钱大项。
  但很少有父母指望著让孩子还上这笔钱,“只要他毕业后能养活自己就行了。”一位家长说。
  29岁的小纪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毕业之后就还清了自己上大学的欠债。她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念书,当时每年的花费也在1万元左右,父母在大连农村,每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她还有一个弟弟,和她差不多同时念大学,等她大学毕业,家里大概有3万元的外债。
  她是学工程预算的,大三那年实习,通过自己实习挣的钱,她不仅交上了大四的学费,还替弟弟交上了当年的学费。毕业后她选了一个非常艰苦、需要全国各地跑、但薪酬较高的工作,两年时间,她挣的钱还清了家里的债务。之后,小纪松了一口气,回到大连,换了一份较爲轻松的工作。
2006年02月28日  半岛晨报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