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技术陷阱"正产生恶性循环

2005年02月19日

今天记者从广州市春运指挥部获悉,截至2月15日,通过铁路到达广东的外来工超过10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6%。在取消了春节后一个月内不得招收新民工的禁令后,入粤民工竟然不增反减。  

从广州市各大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仲介机构反馈的资讯看,受外来工减少的影响,部分企业节后补充新员工的难度加大,连续两个工作日都出现了有岗位难招工的现象。  

“劳动薪酬太低了!广东省一类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才684元!”广州市某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表示,今年流入广州的外来工不升反降,主要是由於广州乃至整个珠 三角地区的劳动薪酬不再具有吸引力。广州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启锴也表示,长三角、环渤海、山东等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  

低工资,使“民工荒”变成“技工荒”  

据广东省劳动部门调查,去年开始席卷珠三角的“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供求矛盾上。来自劳动部门的统计表明,2004年1月~6月,广东省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3.8万人,而实际求职的只有2.5万人。结构性矛盾在对劳动技能要求较高的第二产业中表现突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78%。对技能需求较低的第三产业,今年上半年的需求也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3%。  

“低工资,最先跑掉的当然是有技术的工人。”劳动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相对于普通工人,有技术的工人更有条件寻求报酬更高、环境更好的工作岗位。剩下的 就是只会做最普通的工作的工人。由於中国人口数量巨大,普通工人是从来不会缺少的,所以,“民工荒”就逐渐表现为“技工荒”了。  

中国经济正陷入“低技术陷阱”  

广东省总工会不久前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低工资高竞争力”,正使中国经济陷入一个低技术的陷阱。中国的劳动力太便宜,厂家不愿意投资更新技术、提高工人的素质,因为新技术虽然节省人力,却需要投资。如果人力太便宜,那么买设备的钱还不如用来多雇几个工人合算。即使是一些掌握新技术的外商,在中国设厂也宁愿多雇些廉价工人,少用昂贵的先进设备,大大影响了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劳工淘汰率,已成为我国现有经济发展模式附带出来的问题。  

“这有点像饮鸩止渴。”一位人力资源专家分析说,劳动力越便宜,企业越不愿意投资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产品竞争力,工人工资就不会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将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技工荒”与“低技术陷阱”的恶性循环  

广东省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近些年来,在这里发展起来的企业,基本上是以加工和组装为主。2002年广东一般贸易出口比重不到3成, 而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产品的加工贸易占了71.8%。由於受国际贸易条件限制,加上国内市场狭小,这些产品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出口。在这样的企业中,流行的 说法是:只有靠压低工资,才能有利可图。在这样的企业里,如果大量使用熟练的技术工人,并支付较高的工资,是难以想像的。  

“‘技工荒’与‘低技术陷阱’正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有经济学家分析认为,劳动报酬越低,越难留住技术工人,企业也越难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只好请来大量 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打价格战。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中国经济结构改革陷入泥潭,中国企业只能在国际工业“食物链”的最底层苟延残喘。而现在的国际企业竞争,早已不再是劳动力成本的“价格战”竞争,而是以比拼技术含量、创新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竞争。  

走出“低技术陷阱”:提高民工劳动报酬  

据广东省总工会的调查,珠江三角洲76.3%的进城务工人员月工资水平处於500元以下或501~1000元的幅度。在同一家企业,普通工人的工资增长幅 度也是最小的。而他们的生活成本达到每月500元左右。有13.2%的进城务工人员入不敷出,63.2%的进城务工人员没剩下多少钱。所以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正常的工资收入只能维持其生活开销,要多挣钱,只能靠加班。  

有关人士警告,低工资实际上是一种恶性循环的开始。尽管许多员工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提高,但几乎没有可能进行学习“充电”,因为自己微薄的工资仅能维持城市的高成本生活。同时,高昂的教育收费提高了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人口接受教育的门槛,形成这一庞大人群的“教育荒”,进而导致“技工荒”的出现。  

从2004年12月1日起,广州市最低工资标准从510元卅月提高到684元卅月,这是广东省出现“民工荒”以来政府部门进行的第一次调整。按照国际惯 例,最低工资标准一般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广州市2003年非农社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l8283元,广州市本次调整后的标准在社会平均 工资的40%~45%之间。而珠三角有的城市,到现在仍然只维持在20%~30%左右。

记者 林洁
转自:《中国青年报》
2005年2月19日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