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是谁替九亿农民说出了“幸福”?

2004年12月15日

作者:朱述古

《南方都市报》12月14日消息,《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近八成居民感到生活幸福,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据悉,此资料来自2004年10月对全国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的调查。

看了这个结论我大吃了一惊。整个国家有近八成居民感到幸福,而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又强于城镇居民,照此推断,起码应该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农民感到幸福了。如此说来,什么令人忧心的“三农问题”,什么长期得不到根治的民工欠薪,什么农村孩子上不起学、农民看不起病、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的问题,真是太微不足道了。在宏大的幸福感面前,中国农民,这个深深陶醉在幸福感之中的特殊阶层,似乎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著眼,强调国民的幸福指数绝对比单纯夸耀GDP增速更为进步。或许正因此,《2005年社会蓝皮书》才强调了一个观念,“有钱不等於幸福”。有钱等不等於幸福,就像金钱是不是万能的一样,是个一言难尽的问题。为了便於理解这个很“时尚”的观念,我想从反面来补充一下,那就是“没有钱也不等於幸福”。但是,当我看到这两个资料,即2004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15元,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是1345元,顿时让我对农民的幸福感生了疑。农民,真是就那么不在乎钱,那么不需要钱吗?

当然,幸福只是一种个人感觉,卖豆腐换来一根红头绳就使杨白劳和喜儿感到一位佃农的幸福,几句俏皮话就能使贫嘴张大民感到底层生活的幸福,普通老百姓中过几万元的大奖就会幸福得忘乎所以,而赢亏数亿美元还难以在比尔•盖茨心中荡起一丝涟漪。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个很简单的关於幸福的计算公式——幸福=效用/欲望。原来,一个人的欲望越低,也就更容易品尝到幸福。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农民阶层高比例的幸福感所何而来。一言以蔽之,他们得到的是一种廉价的幸福。农民们并不是没有欲望,但他们非常清楚高层次的欲望与自身无缘,於是一点小小的恩惠就能令他们感到深深的满足。

这次调查只涉及到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对於九亿农民而言,我以为代表性并不强。但即便如此,农民比城里人幸福的结论也存在无可回避的现实矛盾。按理说,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强于城市居民,农民朋友应该知足常乐地呆在农村,如同置身桃花源一般,安享富足的农家生活和美好的田园风光。但现实的情况却根本不是这样,那么多的农民忍受了歧视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到城市打工。

尽管我早已不再是农民,但我绝不嫉妒农民的幸福。恰恰相反,我为农民阶层如此高比例的幸福感感到悲哀和沉重。我甚至觉得,这种虚妄的幸福感并不具有多少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一味夸大农民的幸福感,是对中国国情的误读,也是对九亿农民的侮辱。

来源:新华网

 2004年12月14日 

附:对某蓝皮书“农村居民更有幸福感”的质疑

昨天,国内不少新闻网站把一份所谓《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的提到的“农村人幸福感强於城里人”当成新闻标题,放在要闻中大肆传播。网易新闻中心更是从下午7:33分开始,把它当成头条,直到我写完这篇东西的现在,它仍然赫然於所有新闻之上。
  
  

面对这样一份所谓关於对幸福感颠倒黑白的报导,网友们没有沈默,用他们正义之声表达著对它的蔑视和批判。新浪网在此消息发出到现在的十个小时里,已经有1100条评论,初步统计,对它持批评态度的占98%。
    

本人在相关消息后面亦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一,“今天上午,《2005年社会蓝皮书》中公布的‘2004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这个句子,报导者有意把应该当成主语的调查单位偷换成“蓝皮书”。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愿意明示调查单位?恐怕因为它仅仅是某媒体下属的一个不知名的研究中心吧。

  

二,“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指标依次为个人职业满意度、物价变动承受能力、个人业余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和个人经济状况满意度”。农民对个人职业不满意又能怎样?过去农资和生活用品价格上涨时,他们是有权利质疑还是有能力改变?今年一号档出台后,农资大幅度上涨,他们不满又能怎地?真是他们能力能够而且愿意承受的吗?只不过是国家的粮食保护价格算下来让他们能获得比过去更多一点的收入而已。他们个人业余生活没有选择没有比较,何来满意不满意?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界定包括不包括他们跟地方政府中优秀的平庸的甚至粗暴的公务员的关系?所列各项都没有具体资料作支援,哪儿来的结论?难怪现在关於此消息的网路评论都是否定的居多。

  

三,“此次调查的资料来自2004年10月对全国7个大中城市、7个小城镇及8个农村地区的调查。”抽样的方法无可厚非,可中国之大,样本的代表性如何,就难说了。这22个样本地区怎么分布的,涵盖中、东、西部地区吗?包括不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地区吗?对原始资料做过怎样的处理?就算上面问题基本解决,可具体样本数量我们仍然不得而知,样本数量的个体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等)更是没有统计说明。统计学意义上的基本要素除没有详细背景交待的22个样本地区外,几乎全部语焉不详。这样出来的统计资料及其所成的蓝皮书立得住吗?

  

顺便问一声作者及调查者们:既然“农村居民幸福感强于城镇居民”,你们不想生活得更幸福?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种田或者挖煤或者到城里建筑工地找个事做?然后工余,在路边小店吃碗面或米粉,顺便在店里蹭著把电视看到十一点,再幸福地回到四面漏风的住所,幸福地入睡?

  

在此我尚有几句话要说。

  

今年的年终总结性报导似乎比往年更早,但不论如何,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不能不正确认识的问题。

  

农村耕地被蚕食,农民合法权益屡屡严重被损害;农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保障;农村仍然有新的失学儿童产生,农村孩子成绩好于城市孩子却因为经济原因上不了大学。

  

农民四处打工糊口,而他们为之服务的城市人群涨工资、加补贴,各项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甚至一些人一个月仅“车补”一项就相当於他们三四个月的工资。但他们,在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十年,有收入始终不涨,而这点少得可怜的工资还经常被任意克扣。

  

这些严重问题的存在,不是今年一个中央一号档所能涵盖和解决得了的。三农问题,於我们有良知的人来说,於我们党和政府来说,於我们掌握社会公器的学者和媒体来说,始终是该真切关注、真心呼吁、真情解决的首要问题。

  

时值岁末,这样一篇东西的出笼,究竟要告诉国人什么?比告诉更重要的是,它究竟要淡化什么?究竟要混淆什么?究竟要掩饰什么?究竟要消解什么?一位网友的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它除了)使某些人逃避对三农问题的责任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来源:强国论坛

2004年12月14日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