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林 王海洲
一
当大街小巷都盯著伊拉克战事的时候,相比之下,频频发生的矿难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让我们粗略搜索一下今年以来发生的重特大矿难:
1月4日,江西赣州龙坪乡一个体采石场,因违章掏采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
1月11日,黑龙江哈尔滨宝兴煤矿(乡镇有证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4人死亡;
1月20日,黑龙江鸡西梨树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名职工死亡;
1月23日,河南焦作朱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9人死亡;
2月10日,广东清新一铅锌矿发生塌方事故,7名矿工被困井下;
3月22日,山西吕梁孟南庄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72人死亡。此前,在今年2月,吕梁地区8天内就有两起矿难,死亡24人;
4月1日,辽宁抚顺发生矿难,导致25人死亡。
这么密集的频率,这么多的矿工遇难,矿难似乎的确已不再是新闻。
记者在山西孝义采访期间,接听过不少朋友的电话。当获知记者在采访矿难后,他们都表现出极度的不解:矿难天天有,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可报道的!更有朋友劝告记者,该干吗干吗去,别在矿难上耗费时间了。
不仅朋友这样劝说,现场感受几乎也是这样。
二
与过去发生矿难后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给记者采访设置障碍不同,这次孝义市对采访矿难的记者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方便,还专门成立了新闻记者接待处负责安排记者的食宿行。
孝义市的热情让记者有点受宠若惊。有媒体记者看到当地这样配合,觉得很没意思:“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们还有啥干头?”很快就撤退了,因为“矿难本身不再是什么新闻”。
当地一位官员说,我们没什么可隐瞒的,死亡30个与72个没有太大的区别,72个与100个也没什么区别,反正死亡超过30人就是特大事故〔编注: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死亡三人以上为重大事故;死亡十人以上为特大事故;死亡三十人以上为特别重大事故。〕。
更有当地官方人士认为,现在事故多了,哪一次也没怎么样;反正死了这么多人,想隐瞒也隐瞒不了,索性随你便;反正事故跟我没什么直接瓜葛,都是你矿上的事。
当地一私营煤矿主私下里对记者说,在孝义有近百家乡镇小煤窑,数一数,哪天不出事?死人是正常的,不死人才不正常呢。他反问记者,煤矿死几个人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该矿主认为,出了事只要死人不多,给矿工家属一笔合适的抚恤金也就过去了。被监控起来的孟南庄矿老板孟兆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口中絮叨不断的只有一句话:“这下得花1000多万,1000多万啊……”
孟兆康的话在矿工中得到了证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孟南庄矿井下二班(出事的是一班)矿工说,干井下活那有不死人的?细算算这矿上哪天不出事?咱也不能因为怕出事就不下井了,不然怎么养活老婆孩子咧,摊上出事自认倒楣就是咧!
在这次矿难中遇难的矿工家属,每家一次性得到了8万元的抚恤金,很多遇难矿工家属认为这个数位比较到位。
一位遇害矿工家属说:“当地给死亡矿工亲属的抚恤金最多也就六七万元,有的3万元就解决了。相比之下,这次给的不少。”
三
当地有群众对记者说,这次矿难之所以引起上面的重视,只不过是死的人多了一些而已。过些日子,一切还不是照样回到从前?就算这次把孟南庄矿封了,难道就不死人了?还有几千上万个“孟南庄矿”,能全封了?不说别的地方,单在孝义,谁能把这些小煤窑封掉,谁舍得封掉,谁又敢封?“只有当矿难不再频繁发生,矿难才能再次成为新闻。”有人这样说。那么,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是否能降低矿难发生的频率呢?令人沮丧的答案是———很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司司长、国务院孟南庄矿矿难调查组技术组组长王树鹤说,在煤炭生产中,国家有500多条的规章制度,如果各煤矿严格执行制度,是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
但又有几个矿主会严格执行制度呢?对近乎暴利的煤炭行业而言,这些制度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矿主最关心的不是矿工的生命安全,而是寻找更大更硬的“后台”。因为后台比什么都重要。
据孟南庄村的知情村民透露,截止到目前,孟南庄矿已发生过4起事故,第一起死亡1人,第二起死亡4人,第三起死亡15人。第三起发生在1998年,距今并不遥远,但这起事故很快被人摆平了,对这个矿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不仅在孝义,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共同现象,即管理部门人员与个体老板联手经营煤矿,有的人甚至白天是国家工作人员,晚上就是私企老板。繁峙矿难、临汾矿难调查都发现这种情况,临汾矿难布置隐瞒事实真相的人甚至是政府的主要成员。
四
在采访中,记者听得最多的字眼是“钱”。“提一罐200多,提一罐200多,哪是挖煤,简直就是挖钱。”了解情况的当地人道出了煤炭生产近乎暴利的事实。对矿主来说,钱,高於一切。“谁不知道下井会有生命危险?可人总得活呀,不弄点钱,油盐酱醋怎办?娃娃们怎办?”一位30来岁的妇女说这话时,脸上是一种无奈的表情。周围十几个正值壮年的汉子,都以沉默表示了认同。
3月29日,在遇难矿工孟方明的灵柩前,矿工孟方俊告诉记者,在矿上干活,通常先要扣押3个月的工资,也就是说,头3个月是白干,到了年底,七扣八扣的还要扣掉不少。一位矿主说,在孝义有近百家乡镇小煤窑,由於伤亡事故不断,罚款已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重要财源。一旦发生事故,就给政府“圈钱”提供了理由。措施是对所有“安全”不到位的煤矿贴上封条、锁上锁链。要想开工也简单,交钱就行。
也是因为钱,一些必要的投入被忽略不计。有专家指出,煤矿是高危险行业,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系统和有较高技术水准的专业人才管理。单就井下瓦斯监控成本投入,最低应在吨煤16元。而对矿主来说,这些钱显然是天文数位。
为井下安全专门聘请专业人才,在矿主们看来简直是笑话。据吕梁“3・22”矿难调查组专家介绍,孟南庄煤矿的井下硬体大系统还说得过去,但管理者专业水准太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孟南庄矿二矿矿长孟国平是村长,根本不懂煤矿管理。
而目前各地小煤窑中普遍流行的生产运作方式是:分项承包制。老板把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别发包给包工头,包工头作为承包者再组织民工挖煤。这样造成一个直接后果:参与煤矿开采的所有人只注重在最短的时间内挖出最多的煤卖钱,安全生产却无人关心。
井下挖煤的矿工由於没有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很多人安全意识几乎为零。加上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文化程度偏低,就算知道危险,也不懂如何处理。何况在“多劳多得,不劳罚钱”利诱威逼之下,谁还顾得了安全。
五
市场需要煤炭,小煤矿如雨后春笋,矿工又那么廉价,事故如此频繁,矿难看来的确难以避免,难成新闻。然而,记者脑海中的一个画面却久久无法抹去———“伟伟……”“伟伟……”一根粗糙的拐棍,一双颤巍巍的腿,79岁的老人赵香枝哭喊著走过村口,走过同村遇难者孟方明搭在村口的灵棚,走向村外一孔废弃的破窑洞,走向两口泛著暗光的棺材,那?婺徇埽萓悀H的两个儿子———大伟伟、小伟伟。
这一天,2003年3月29日,是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驿马乡孟南庄村大伟伟孟祥伟、小伟伟孟祥宏在矿上遇难的第八天,同村遇难的6个人,有两人是这一天出殡。披麻带孝的亲属,哭送亡灵的唢呐,使贫穷荒凉的孟南庄显得愈发凄惨。
在距孟南庄村1里之外的燕家曲村,人们同样在忙著为在这次矿难中遇难的12位村民办理丧事。
而另外30多位陜西、湖北籍遇难矿工的亲属们,则拿著有关方面发放的8万元抚恤金,带著亲人的遗体匆匆离开这块伤心之地,返回了老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3年4月04日
http://zqb.cyol.com/gb/zqb/2003-04/04/content_641417.htm
一
当大街小巷都盯著伊拉克战事的时候,相比之下,频频发生的矿难似乎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让我们粗略搜索一下今年以来发生的重特大矿难:
1月4日,江西赣州龙坪乡一个体采石场,因违章掏采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
1月11日,黑龙江哈尔滨宝兴煤矿(乡镇有证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4人死亡;
1月20日,黑龙江鸡西梨树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6名职工死亡;
1月23日,河南焦作朱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19人死亡;
2月10日,广东清新一铅锌矿发生塌方事故,7名矿工被困井下;
3月22日,山西吕梁孟南庄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72人死亡。此前,在今年2月,吕梁地区8天内就有两起矿难,死亡24人;
4月1日,辽宁抚顺发生矿难,导致25人死亡。
这么密集的频率,这么多的矿工遇难,矿难似乎的确已不再是新闻。
记者在山西孝义采访期间,接听过不少朋友的电话。当获知记者在采访矿难后,他们都表现出极度的不解:矿难天天有,该知道的都知道了,还有什么可报道的!更有朋友劝告记者,该干吗干吗去,别在矿难上耗费时间了。
不仅朋友这样劝说,现场感受几乎也是这样。
二
与过去发生矿难后地方政府想方设法给记者采访设置障碍不同,这次孝义市对采访矿难的记者提供了最大可能的方便,还专门成立了新闻记者接待处负责安排记者的食宿行。
孝义市的热情让记者有点受宠若惊。有媒体记者看到当地这样配合,觉得很没意思:“你们没有什么隐瞒的,我们还有啥干头?”很快就撤退了,因为“矿难本身不再是什么新闻”。
当地一位官员说,我们没什么可隐瞒的,死亡30个与72个没有太大的区别,72个与100个也没什么区别,反正死亡超过30人就是特大事故〔编注: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死亡三人以上为重大事故;死亡十人以上为特大事故;死亡三十人以上为特别重大事故。〕。
更有当地官方人士认为,现在事故多了,哪一次也没怎么样;反正死了这么多人,想隐瞒也隐瞒不了,索性随你便;反正事故跟我没什么直接瓜葛,都是你矿上的事。
当地一私营煤矿主私下里对记者说,在孝义有近百家乡镇小煤窑,数一数,哪天不出事?死人是正常的,不死人才不正常呢。他反问记者,煤矿死几个人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该矿主认为,出了事只要死人不多,给矿工家属一笔合适的抚恤金也就过去了。被监控起来的孟南庄矿老板孟兆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口中絮叨不断的只有一句话:“这下得花1000多万,1000多万啊……”
孟兆康的话在矿工中得到了证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孟南庄矿井下二班(出事的是一班)矿工说,干井下活那有不死人的?细算算这矿上哪天不出事?咱也不能因为怕出事就不下井了,不然怎么养活老婆孩子咧,摊上出事自认倒楣就是咧!
在这次矿难中遇难的矿工家属,每家一次性得到了8万元的抚恤金,很多遇难矿工家属认为这个数位比较到位。
一位遇害矿工家属说:“当地给死亡矿工亲属的抚恤金最多也就六七万元,有的3万元就解决了。相比之下,这次给的不少。”
三
当地有群众对记者说,这次矿难之所以引起上面的重视,只不过是死的人多了一些而已。过些日子,一切还不是照样回到从前?就算这次把孟南庄矿封了,难道就不死人了?还有几千上万个“孟南庄矿”,能全封了?不说别的地方,单在孝义,谁能把这些小煤窑封掉,谁舍得封掉,谁又敢封?“只有当矿难不再频繁发生,矿难才能再次成为新闻。”有人这样说。那么,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管力度是否能降低矿难发生的频率呢?令人沮丧的答案是———很难。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二司司长、国务院孟南庄矿矿难调查组技术组组长王树鹤说,在煤炭生产中,国家有500多条的规章制度,如果各煤矿严格执行制度,是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
但又有几个矿主会严格执行制度呢?对近乎暴利的煤炭行业而言,这些制度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矿主最关心的不是矿工的生命安全,而是寻找更大更硬的“后台”。因为后台比什么都重要。
据孟南庄村的知情村民透露,截止到目前,孟南庄矿已发生过4起事故,第一起死亡1人,第二起死亡4人,第三起死亡15人。第三起发生在1998年,距今并不遥远,但这起事故很快被人摆平了,对这个矿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不仅在孝义,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共同现象,即管理部门人员与个体老板联手经营煤矿,有的人甚至白天是国家工作人员,晚上就是私企老板。繁峙矿难、临汾矿难调查都发现这种情况,临汾矿难布置隐瞒事实真相的人甚至是政府的主要成员。
四
在采访中,记者听得最多的字眼是“钱”。“提一罐200多,提一罐200多,哪是挖煤,简直就是挖钱。”了解情况的当地人道出了煤炭生产近乎暴利的事实。对矿主来说,钱,高於一切。“谁不知道下井会有生命危险?可人总得活呀,不弄点钱,油盐酱醋怎办?娃娃们怎办?”一位30来岁的妇女说这话时,脸上是一种无奈的表情。周围十几个正值壮年的汉子,都以沉默表示了认同。
3月29日,在遇难矿工孟方明的灵柩前,矿工孟方俊告诉记者,在矿上干活,通常先要扣押3个月的工资,也就是说,头3个月是白干,到了年底,七扣八扣的还要扣掉不少。一位矿主说,在孝义有近百家乡镇小煤窑,由於伤亡事故不断,罚款已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重要财源。一旦发生事故,就给政府“圈钱”提供了理由。措施是对所有“安全”不到位的煤矿贴上封条、锁上锁链。要想开工也简单,交钱就行。
也是因为钱,一些必要的投入被忽略不计。有专家指出,煤矿是高危险行业,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系统和有较高技术水准的专业人才管理。单就井下瓦斯监控成本投入,最低应在吨煤16元。而对矿主来说,这些钱显然是天文数位。
为井下安全专门聘请专业人才,在矿主们看来简直是笑话。据吕梁“3・22”矿难调查组专家介绍,孟南庄煤矿的井下硬体大系统还说得过去,但管理者专业水准太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孟南庄矿二矿矿长孟国平是村长,根本不懂煤矿管理。
而目前各地小煤窑中普遍流行的生产运作方式是:分项承包制。老板把生产的各个环节分别发包给包工头,包工头作为承包者再组织民工挖煤。这样造成一个直接后果:参与煤矿开采的所有人只注重在最短的时间内挖出最多的煤卖钱,安全生产却无人关心。
井下挖煤的矿工由於没有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很多人安全意识几乎为零。加上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文化程度偏低,就算知道危险,也不懂如何处理。何况在“多劳多得,不劳罚钱”利诱威逼之下,谁还顾得了安全。
五
市场需要煤炭,小煤矿如雨后春笋,矿工又那么廉价,事故如此频繁,矿难看来的确难以避免,难成新闻。然而,记者脑海中的一个画面却久久无法抹去———“伟伟……”“伟伟……”一根粗糙的拐棍,一双颤巍巍的腿,79岁的老人赵香枝哭喊著走过村口,走过同村遇难者孟方明搭在村口的灵棚,走向村外一孔废弃的破窑洞,走向两口泛著暗光的棺材,那?婺徇埽萓悀H的两个儿子———大伟伟、小伟伟。
这一天,2003年3月29日,是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市驿马乡孟南庄村大伟伟孟祥伟、小伟伟孟祥宏在矿上遇难的第八天,同村遇难的6个人,有两人是这一天出殡。披麻带孝的亲属,哭送亡灵的唢呐,使贫穷荒凉的孟南庄显得愈发凄惨。
在距孟南庄村1里之外的燕家曲村,人们同样在忙著为在这次矿难中遇难的12位村民办理丧事。
而另外30多位陜西、湖北籍遇难矿工的亲属们,则拿著有关方面发放的8万元抚恤金,带著亲人的遗体匆匆离开这块伤心之地,返回了老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3年4月04日
http://zqb.cyol.com/gb/zqb/2003-04/04/content_641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