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就业的四个关注点:推后就业、竞争激烈,青年就业成为长期问题

2022年06月02日

国家统计局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至6.1%,几乎回到两年前新冠疫情爆发时的水平。其中,青年群体的高失业率最突出,16-24岁人口的调查失业率在4月录得18.2%,创有历史数据以来最高,比2019年4月的数据(9.9%)几乎多了一倍。通常青年失业率的高峰出现在7、8月高校毕业季,但目前青年失业情况未到毕业季已超过18%,意味着失业率将进一步上升。

新一轮疫情无疑是青年失业率急升的触发点。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封控、停工停产,令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因而下降。同一时间,高教系统持续培训大量的毕业生,使就业问题的结构性缺口扩大。在这篇文章,我们将整理一些青年就业相关的趋势,让读者对国内这批年轻劳动力的未来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高校生人数持续增加,推后就业严重

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十年来一直增长,预计今年人数将达1076万人。除了毕业人数超千万,今年毕业生的增幅也是十年最高。以往,高校毕业生每年增长大概只有30多万,但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却增加了167万人,增量是之前的4至5倍。

事实上,随着大学扩招,大学生已经占到市场新求职人员总数的2/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青年“推后就业”的情况愈来愈明显,“中专生毕业想考大专,大学生毕业后很多人考研,人数一年一年累积”。结果,累积的新增求职人员会出现急增的情况。疫情后不少大学生延迟进入职场,造成累积效应,令“推后就业”的问题更为严重。

2022年,《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曾对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高企一事作出调查。本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达457万,比2021年增加80万,增幅超21%,相比2017年增长1.27倍。文中指出,不少学生深陷就业焦虑,认为仅凭本科学历无法找到心仪工作,同时还存在“不愿意从事低档工作”等心态。例如医学专业几乎都会读研,以此竞争大医院的工作岗位,避免到基层医院工作。想当老师的学生亦指本科学历没有竞争力,只有读研才能找到好工作。

二、就业市场的竞争正在不断扩张

竞争极为激烈的劳动力市场,是造成大量年轻人延迟就业的原因,最终反而产生更大量就业大军。以高校毕业生最期望就业的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为例,该行业的岗位竞争一直剧烈,没有大公司实习经历的人一般很难获聘。《界面新闻》一篇报导说到,一名主要投递互联网公司产品岗位的工人所有简历均石沉大海,亦即所谓的“应届生零offer”,最终将选择范围扩大到媒体运营、产品运营、活动策划、品牌营销等岗位,共投递接近100份简历,才收到约10家公司的面试回复。

招聘会上的大学毕业生,图片来源:humphery / Shutterstock.com

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近年政府加强对互联网、教育培训、房地产行业的规管,对就业环境产生了影响,甚至出现行业大规模裁员现象,使更多高校毕业生转向申请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和国有企业等更稳定的工作。一份相关研究显示,相较2015年,2020年大学生期待就业去向上,公务员的意向由5.3%增至12.4%,国有企业由13.7%增至16.7%,事业单位则由14.6%轻微下降至13.8%。相反,外资企业的就业去向大跌,由36%降至14.4%,民营企业则由4.7下降至4.1%。

然而,更多毕业生涌向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也使这些职位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中国新闻网的文章指出,自2009年起,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4年超百万,2022年报名人数更突破200万,达到212.3万人。 2022年国考共招考75个部门、23个直属机构,只计划招录3.12万人,意味着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平均68人竞争1个岗位。

教师资格考试的热度增加更明显。2016年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共260万人,2017年达410万人,2019年攀升至近900万人。2019年“教资热”曾一度让考试报名网站瘫痪。另外在高考中,师范类专业也变得更热门,高考成绩前30%的学生报考师范比例由2018年18.3%提高到2019年33.4%。在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待遇有所改善的编制教师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大,部分地区数十人竞争一个教师岗位已成为常态。

三、青年失业时期较短,但灵活就业增多

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走高,同时延迟毕业的人数又同步上升,将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愈来愈大的压力。一份2011-2019年16-34岁青年群体就业率的研究显示,在所有城镇失业人口中,青年群体的占比维持在50%上下。其中,两类人员失业问题较为突出:其一是低龄低学历青年人口;其二便是大学毕业生。低龄低学历青年群体因技能短缺、工作经验不足,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对于20-24岁刚刚完成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而言,毕业后无法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就业市场的过渡依然是社会问题。

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上升的情况暂时仍算是一种短期现象。该调查显示,城镇失业人群失业时间整体呈现短时失业占比不断提升的趋势。各年龄青年组失业群体中,有2/3以上属于1-3个月的短期失业人员,超过6个月持续处于失业状态人员占比已经降至20%以下。在16-24岁青年失业群体中,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人员占比依然处于高位,而25岁以上的失业群体更多是由于个人择业导致失业。

然而,即便失业只属短期现象,毕业生最终被哪些行业和职位吸纳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不少调查显示,灵活就业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出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统计,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占比已达到16.9%,2021届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占比16.25%。《中国青年报》的一份报导引述了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在毕业生去向结构中,“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和“其他灵活就业”等非标准就业占比呈总体上升趋势。

调查指出,特别是艺术、文化产业类的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比例更高。例如,中央音乐学院2021届有209人从事自由职业,占比达33.98%;中央戏剧学院灵活就业人数有420人,是学校半数以上毕业生(57.61%)的选择;中国传媒大学有980名毕业生选择自由职业,占到毕业生总数的28.25%,其中从事自由职业的工作内容主要为:自由撰稿人(80人)、自媒体(69人)、视频制作(60人)、插画制作(32人)、教育培训(33人)。灵活就业人数的增加,既意味着传统行业所创造的工作岗位不足以吸纳高校毕业生,同时也意味着更多毕业生将要面临更为不稳定的工作环境。

四、国家青年就业政策

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青年就业帮扶。各地政府亦响应推出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上海市教委等11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不仅要求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要在年度招聘计划中安排不低于50%的就业岗位,面向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定向招聘,还对招聘该市高校毕业生的企业,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每人每年7800元的税费减免优惠,并补贴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的50%。与此同时,上海市还要求扩大基层就业项目规模,扩大中小学幼儿园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规模。

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对招录该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按每人2000元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与此同时,上海市也对自主创业基于补贴,包括三年内的税费扣减以及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综合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大专生在自由职业、创业等就业去向的占比要高于其他群体,但纵观疫情以来的三年时间,选择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不断总体呈下降趋势。

青年就业情况将成为长期问题

虽然青年失业率近数月的急增应属短期现象,但由此反映出来的就业状况实不容忽视。人力资源企业近来经常宣传“战略新兴产业”,亦即“智能制造”、“可持续未来”、“新能源汽车”、“医疗生物”,宣称这些行业对高技术岗位的劳动力需求正在急速增长。例如,《2022年一季度互联网人流动与留存调查报告》便表示,互联网核心的技术/测试/运维仍保持着较为密集的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企业对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为代表的高技术岗位的需求。

然而,资本所创造的新部门是否能有效吸纳高教系统同时培训的大量劳动力将是一个大问题。从现状看来,新部门往往较旧部门的资本密集程度更高,导致它们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也较低。由此,年轻毕业生的竞争已经变得更为激烈,而且竞争的范围更由企业一直扩展至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为了应对更大的就业压力,本科毕业生的考研、考博人数屡创新高,部分人甚至是二战、三战考研和考编。

同一时间,更多毕业生正在转向灵活就业。令人质疑的是,这些行业的市场是否有相应速度的增长呢?更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是否也代表着行业内部更激烈的竞争?所谓的灵活就业会否因为激烈竞争变成极不稳定的低质量工作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总而言之,大学毕业生们愈来愈难逃过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这种全民竞争的社会环境既累积社会矛盾,也使更多人质疑现有的经济运作方式。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