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为保护湿地四处奔,得罪领导被调岗成清洁工

2011年06月29日


中国青年报讯 她爱大海、爱鸟,多年来, 为了保护黄河湿地,她跟化工厂孤军奋战,她被称为“黄河入海口的神仙姐姐”。因为得罪了某些人,如今她被调到800公里外的疗养院,当清洁工,做推销,远离那一块让她魂牵梦萦的湿地——

任增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莫名地被抛到烟台这个海滨小城,还一度当起了清洁工。就在去年的今天,她还在800公里外的一个小城镇,为了保护一片被化工厂占据的湿地而奔走呼号。

去年8月,任增颖从供职了13年的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被调到胜利油田位于烟台的疗养院。在这儿,原本专职档案管理的她“被鉴定更适合体力劳动”。今年头四个月,她一直负责“拖地,洗厕所,搬桌子,搬椅子”。

埋头劳动的时候,她脑中就像过电影一样回闪过去的“战斗”,恨不得立刻能回到那片广阔的湿地。

这片湿地的大部分区域被划为国家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其上生活着265种鸟类。从湿地往南边走大约7公里,就是任增颖原本生活的山东省东营市仙河镇。

在这个以仙鹤闻名的小镇,任增颖最大的乐趣是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去湿地里找鸟、观鸟。她能喊出150多种鸟的名字,看到受伤的鸟儿,会带回去照料。同事把这个整天与鸟为伴的女人,称为“黄河入海口的神仙姐姐”。她曾在2007年被评为胜利油田的“爱护环境模范”,2008年又当选为东营市“文明市民”。

可就在2008年下半年,任增颖发现,与自然保护区仅一路之隔的那片湿地上,一些水洼子“被夷平”了,一座化工厂即将盖起。她一下子“心里特别难受”。

从那时起,任增颖便开始与化工厂较劲。最初,她在百度仙河吧和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文章,但她发现仙河镇的居民都“没有反应”。

到了2010年3月,眼看着第一座化工厂已经拔地而起,第二座化工厂也开始施工,任增颖再也按捺不住。一向喜欢摄影的她开始利用周末的时间,扛上4斤多的相机设备,直接奔赴施工现场。

她一共24次到现场拍照,相片装满了3个4G大小的数据卡。在烟尘滚滚的施工现场,她能准确指出“哪里的土被挖了”,“哪里的地被圈了”,对湿地“微妙的变化”了如指掌。

如今,她生活在远离卡车轰鸣声的烟台。可无数个早晨,她一睁开眼还仿佛看见“两三百辆大卡车,在湿地那里旁若无人地开”,湿地一点点开始龟裂。甚至走在烟台的大马路上,任增颖还会有些恍惚,对身边的建筑物“视而不见”,脑子里仍想着“一边是湿地,一边是化工厂”。

在仙河镇的多数日子里,她都在“孤军奋战”。她带着洗出来的照片,去跟仙河镇,甚至东营市的有关部门“直接沟通”,与当地官员讨论为什么要在湿地上建化工厂,化工厂建设是否违法,对湿地又有什么影响。

她也扩大“网络宣传”,常常把自己撰写的呼吁湿地保护的文章,群发邮件给媒体和专家,其中包括“中科院的五六十个老院士”。

在经常拉任增颖往湿地跑的出租车司机王姐看来,任增颖“本事大,可以联络人”。这个11岁孩子的母亲与任增颖一样担心化工厂的兴建,每次到了施工现场,她都被一股味道熏得“头一下子就鼓起来”,但面对这些庞然大物,她只能感叹自己“能力太有限了”。

可实际上,任增颖在官员那儿“没少碰钉子”,也几乎从来没有得到专家的邮件回复。每次去拍照,她眼巴巴地看着化工厂如火如荼地施工,心里就只剩下“悲哀”。

一次去湿地途中,她突然对出租车司机说:“咱们往回返吧,我不去了。”那一刻,任增颖突然觉得自己“坚持不下来了”。不料在返程途中,司机绕经另一片湿地时,“上万只白色的大天鹅”突然映入眼帘,美得让她震惊。

“这些天鹅又让我很有力量了。” 任增颖语速飞快而坚定地说,那一次,是她在仙河镇唯一一次的“半途而废”。

不过,她最终还是因为“一根筋”地做环保,得罪了某些人,被调到了烟台。那些鸟儿离任增颖很远了。她说自己以前“环保斗士”的工作,似乎也戛然而止。

在刚到烟台的时候,任增颖曾到“烟台鸟类最多”的动物园观鸟,却失望地看到大多数的鸟儿都被关在笼子里,她喜爱的丹顶鹤“羽毛也被折断了”,再也飞不起来。

“可能我也是笼子里的鸟儿吧。” 任增颖半开玩笑地说。

在疗养院,最让她“郁闷”的是一周七天都要去疗养院“报到”,“整天要在屋里头”。而过去在仙河镇的单位里,她“一个月可以完成一年的工作量”,剩余的时间都献身给环保。

在烟台当清洁工之前,任增颖被安排在市场营销部,最近,她又被调到销售部。但无论到哪个岗位,她都有些“人在曹营,心在汉”。

在新岗位上,任增颖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网上搜集“全国各地污染情况比较严重的信息”。有空时,她读《低碳经济学》与《中国环境发展报告》。更多的时候,她心里琢磨的仍然是那一片魂牵梦萦的湿地。她甚至给相关部门写信,希望能把自己退回去。

在烟台期间,任增颖曾通过请假或出差的机会6次回到东营市,都是“第一时间冲到湿地”。最近一次去湿地,她却猛然发现正在兴建的化工厂又“多了好几个”。她当时手持相机,却一直没法好好拍照,眼泪“止不住地流”。

那之后,任增颖的心情变得更加“焦灼”,觉得一定得做些什么。有时候白天在疗养院无法用电脑,她就在晚上“偷偷”回去上网,或在附近的网吧待上一整个夜晚。这个时候,她便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继续“网络宣传”。

在烟台,任增颖与同事很少交流,有时心情不好,她就群发短信给以前的老朋友。短信里,她写道:“要环保,不要悲情……我无意成为悲剧的主角。”

唯一给她慰藉的,是环绕家中四面墙壁的无数环保书籍与一张张留下孩子笑脸的相片。这些是任增颖曾经独自推行的“环保教育”的印证。

事实上,早于关注化工厂问题之前,这个“神仙姐姐”就希望“从娃娃抓起”,在孩子中普及“爱自然”的观念。从2007年起,任增颖开始通过进小学上课与到户外“摆摊”的方式,推广鸟类与植物的常识。后来,她甚至买进数千本儿童环保类读物,在自己家中弄起“环保书社”,邀请孩子与家长们来阅读。

就在去烟台之前,任增颖几乎每个双休日都是一天待在湿地,一天去镇里“摆摊”。她安慰自己,如果说一天意味着无奈与绝望,那么另一天意味着“温暖和希望”。

“阿姨,你看,那个大风车不是可以转吗?如果有化工厂了,在我们学校安个大风车,那些味道就吹不到我们学校里了。”任增颖至今记得,一个11岁的小男孩曾经“很认真”地这样告诉她。

“可味道也会吹到别的地方,别的小朋友会闻到呀。 ”任增颖苦笑着回答。

搬离仙河镇时,朋友发现,任增颖家中除了一张床、一张沙发、300多条搞活动时用的横幅,几乎全是书。这个34岁的女人“几乎没有正常的生活”,一直“生活在仓促中,不能安定下来”。

把三分之二的书搬到烟台,花费了她4000元。任增颖估算,过去几年她花在环保上的钱大约有20万,其中“十七八万用在买书”。

“她一直没有安个家,生个小孩,而是整天忙环保的事情,自己掏钱,还忙得有滋有味。”与任增颖长期合作的胜利振兴小学副校长李武铭说。

其实,离婚后一直单身的任增颖也有脆弱的时刻。有时她认真地照照镜子,忍不住问自己“是不是环保让自己毁容了”:自己的神态像一个“泼妇”,过去那种“温和、淑女”的感觉全然不见了,脸上的雀斑也越来越多。

她喜欢在入睡前照照镜子,在朦胧的灯光之下,“雀斑都不见了,还是挺美的”。

可一到白天,任增颖又会变得风风火火,在疗养院销售的岗位上不断孕育环保点子。

不久前,她好几次打电话给“芙蓉姐姐”的经纪人,希望“拯救”这个网络红人,游说她投身“公益环保”。上周,她得知烟台东炮台一只海豹因误食线手套而死亡之后,开始了密切跟踪调查。而在前天,在发现“上万棵大树”在台风中被吹倒后,她给媒体“打了一圈电话”,准备在烟台发起“留住美好大树”的活动。但任增颖更长远的计划,是筹建一个可以“自己造血”的环保教育学校。

在朋友看来,做环保多年的任增颖依然“像刚毕业的人一样”,“满脑子理想”,虽然有时候她对环保未免“想得太简单”。

“我也只能生活在真空里或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这不是愤青或者抱怨,而是性情。”任增颖无奈地笑。

傍晚,任增颖常独自在烟台的海滨长廊散步。聆听着大海的浪涛声时,她才会短暂地放下环保的事儿。

她想好了,如果生命只剩下三天,她要花一天陪伴父母,另一天安安静静地躺在大海旁,最后,她还要用一天画一幅百鸟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