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6月10日,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发布了该市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面对当前物价上涨较快的问题,该局突破性地把往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下线从“零增长或负增长”,改为“增长3.5%”。也就是说,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建议在京企业至少为员工涨3.5%的工资。
此外,该局还为企业工资指导线设上线为16.5%,也就是2006年、2007年效益增长较快的企业,原则上应低於上线安排本企业工资的增长水准。垄断企业涨薪不得超11.5%。
出台强制性措施论有“建议”,还得有强制性措施
冯海宁
工资指导线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政府对企业工资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是指导企业工资适度增长的一种手段。但这一手段在现实语境中太虚太软,既对中小企业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也对国有垄断企业缺乏约束力。
尽管有统计资料显示,职工平均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调查显示96.5%的民众对“涨工资没感觉”。与之相反的是,国有垄断企业工资增幅却十分惊人,以中石油为例,仅去年8月份一次性就为员工加薪32%。显然,所谓的平均工资增长,实际上中小企业并没有增长多少,而是垄断企业、高收入企业制造的假像。
据报导,北京突破性地把工资指导线的下线由“零增长或负增长”调整为“增长3.5%”,是基於物价上涨考虑,但是,就这个调整幅度而言,并没有与物价上涨幅度挂鈎。以4月份CPI为例,同比上涨8.5%,而3.5%与8.5%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工资指导线难以真正落实。因为企业工资指导线是“建议”而非“强制”。由於缺乏评测体系,政府主管部门更无从考察企业是否执行工资指导线以及执行情况如何。企业工资指导线惟有对已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员工有一定意义,员工可以此作为要求企业调整薪水的依据。
问题在於,目前只有两三千家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而北京登记在册的企业多达100多万家,两者相比悬殊极大。甚至也要认识到,已经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这两三千家企业,其中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落实工资指导线还是一个问号。因为目前仍然存在著劳资双方力量不平等、工会“腰杆”不硬、有关工资协商的资讯不透明等问题。
让人不解的是,很多城市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早在2000年之前就开始发布,但执行情况却是一笔糊涂账。笔者搜索发现,仅有山东等个别地方检查过企业工资指导线的落实情况,且没有公开检查结果,更多的地方没有相关公开信息。也就是说,政府只是按照惯例每年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至於工资指导线是不是摆设不得而知。
笔者以为,政府主管部门每年不能只是简单地发布一堆资料,而应该在制定下一个工资指导线之前,首先要对上一个工资指导线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此来科学决策。否则,政府部门就有做秀之嫌,而企业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有多少企业真正执行过工资指导线?执行情况如何?企业和员工有何反响?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这些问题也应充分公开,以便接受舆论监督和集纳民智。
据悉,为应对高物价低工资,上海方面表示将直接出面干预职工收入偏低的情况,广东方面也表示政府将通过工资立法来强制企业涨工资。显然,要想为企业职工加薪,不能再延续以往的“建议”,而必须要有强制性措施。因为只有务实的办法才能解决物价、工资的矛盾,所以企业工资指导线是有点虚了。
需要提供原动力论
让涨工资变现实需要原动力
叶祝颐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和网站,联合做过一项“以下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各种措施中,你觉得哪些需优先落实”的调查。调查显示,72.9%的人选择“提高工资”为第一优先。在此情况下,北京市劳动部门发布2008年工资指导线,为企业职工涨工资勾画出工资最高涨16.5%,最低不低於3.5%的蓝图,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众所周知,除了垄断企业、部分高新技术行业和少数闹“用工荒”的企业以外,大多数员工在用人单位面前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且不说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涨工资,连最低工资标准没有执行到位的企业也不少见。在这样的劳资语境中,仅凭一条对企业只有参考价值的工资指导线,普通职工涨工资的美好愿景能够实现吗?
应该承认,随著经济的发展,职工平均工资水准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相当数量的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准远远跟不上经济与平均工资增长的步伐。加上猪肉涨价、大米涨价、食用油涨价、成品油涨价、洗涤用品涨价……在民生物资一片涨声中,货币购买力缩水,有的普通职工生活水准不仅未提高,反而下降了。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的CPI指数仍在高位运行,上涨幅度达8.5%。在这样的语境下,企业工资指导线增长的愿景让人期待。
笔者认为,工资与物价联动,除了抵消CPI高速增长的影响,让人民直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劳动部门公布的涨工资指导线不仅值得参考,而且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回应。当然,工资到底该怎么涨,还有待企业与员工在公平的劳资平台上进行协商与博弈。
我认为,在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语境下,给企业与职工减负十分必要。而且给企业减税也为涨工资提供了原动力支持;减征个税,更是可以让员工直接受益。再比如,国家财政还可以给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提供更多补贴,特别是给低工资职工提供更多养老政策支持等。这些政策措施如果能够施行,实际上是在间接涨工资。
总之,涨工资是企业与政府的共同责任,需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政府提供原动力支援。只有企业与政府责任到位,才能让普通职工涨工资的愿景变成现实,让整个社会受益。
1
1
来源 : 2008年06月12日 每日经济新闻
1
1
1
6月10日,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发布了该市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面对当前物价上涨较快的问题,该局突破性地把往年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下线从“零增长或负增长”,改为“增长3.5%”。也就是说,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建议在京企业至少为员工涨3.5%的工资。
此外,该局还为企业工资指导线设上线为16.5%,也就是2006年、2007年效益增长较快的企业,原则上应低於上线安排本企业工资的增长水准。垄断企业涨薪不得超11.5%。
出台强制性措施论有“建议”,还得有强制性措施
冯海宁
工资指导线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政府对企业工资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是指导企业工资适度增长的一种手段。但这一手段在现实语境中太虚太软,既对中小企业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也对国有垄断企业缺乏约束力。
尽管有统计资料显示,职工平均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但调查显示96.5%的民众对“涨工资没感觉”。与之相反的是,国有垄断企业工资增幅却十分惊人,以中石油为例,仅去年8月份一次性就为员工加薪32%。显然,所谓的平均工资增长,实际上中小企业并没有增长多少,而是垄断企业、高收入企业制造的假像。
据报导,北京突破性地把工资指导线的下线由“零增长或负增长”调整为“增长3.5%”,是基於物价上涨考虑,但是,就这个调整幅度而言,并没有与物价上涨幅度挂鈎。以4月份CPI为例,同比上涨8.5%,而3.5%与8.5%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工资指导线难以真正落实。因为企业工资指导线是“建议”而非“强制”。由於缺乏评测体系,政府主管部门更无从考察企业是否执行工资指导线以及执行情况如何。企业工资指导线惟有对已经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员工有一定意义,员工可以此作为要求企业调整薪水的依据。
问题在於,目前只有两三千家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而北京登记在册的企业多达100多万家,两者相比悬殊极大。甚至也要认识到,已经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这两三千家企业,其中有多少企业能够真正落实工资指导线还是一个问号。因为目前仍然存在著劳资双方力量不平等、工会“腰杆”不硬、有关工资协商的资讯不透明等问题。
让人不解的是,很多城市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早在2000年之前就开始发布,但执行情况却是一笔糊涂账。笔者搜索发现,仅有山东等个别地方检查过企业工资指导线的落实情况,且没有公开检查结果,更多的地方没有相关公开信息。也就是说,政府只是按照惯例每年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至於工资指导线是不是摆设不得而知。
笔者以为,政府主管部门每年不能只是简单地发布一堆资料,而应该在制定下一个工资指导线之前,首先要对上一个工资指导线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以此来科学决策。否则,政府部门就有做秀之嫌,而企业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有多少企业真正执行过工资指导线?执行情况如何?企业和员工有何反响?这些问题政府主管部门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这些问题也应充分公开,以便接受舆论监督和集纳民智。
据悉,为应对高物价低工资,上海方面表示将直接出面干预职工收入偏低的情况,广东方面也表示政府将通过工资立法来强制企业涨工资。显然,要想为企业职工加薪,不能再延续以往的“建议”,而必须要有强制性措施。因为只有务实的办法才能解决物价、工资的矛盾,所以企业工资指导线是有点虚了。
需要提供原动力论
让涨工资变现实需要原动力
叶祝颐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和网站,联合做过一项“以下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各种措施中,你觉得哪些需优先落实”的调查。调查显示,72.9%的人选择“提高工资”为第一优先。在此情况下,北京市劳动部门发布2008年工资指导线,为企业职工涨工资勾画出工资最高涨16.5%,最低不低於3.5%的蓝图,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众所周知,除了垄断企业、部分高新技术行业和少数闹“用工荒”的企业以外,大多数员工在用人单位面前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且不说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涨工资,连最低工资标准没有执行到位的企业也不少见。在这样的劳资语境中,仅凭一条对企业只有参考价值的工资指导线,普通职工涨工资的美好愿景能够实现吗?
应该承认,随著经济的发展,职工平均工资水准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相当数量的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准远远跟不上经济与平均工资增长的步伐。加上猪肉涨价、大米涨价、食用油涨价、成品油涨价、洗涤用品涨价……在民生物资一片涨声中,货币购买力缩水,有的普通职工生活水准不仅未提高,反而下降了。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4月份的CPI指数仍在高位运行,上涨幅度达8.5%。在这样的语境下,企业工资指导线增长的愿景让人期待。
笔者认为,工资与物价联动,除了抵消CPI高速增长的影响,让人民直接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劳动部门公布的涨工资指导线不仅值得参考,而且相关企业应该积极回应。当然,工资到底该怎么涨,还有待企业与员工在公平的劳资平台上进行协商与博弈。
我认为,在经济增长、物价上涨的语境下,给企业与职工减负十分必要。而且给企业减税也为涨工资提供了原动力支持;减征个税,更是可以让员工直接受益。再比如,国家财政还可以给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提供更多补贴,特别是给低工资职工提供更多养老政策支持等。这些政策措施如果能够施行,实际上是在间接涨工资。
总之,涨工资是企业与政府的共同责任,需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需要政府提供原动力支援。只有企业与政府责任到位,才能让普通职工涨工资的愿景变成现实,让整个社会受益。
1
1
来源 : 2008年06月12日 每日经济新闻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