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制度化中国:揭开经济繁荣背后阶层变化

2003年01月02日

2003年1月2日

21世纪环球报导

本报见习记者陶鲁发自上海
  

王吉祥,退休工人,他的家在2002年面临拆迁;吴辰,执业律师,他在2002年进入理想中的“职业精英”行列;周云山,

私企董事长,他在2002年从国企老总变为私企老板;他们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

“两万户”与“欧洲豪廷”
  

2002年平安夜,晚上六点,杨浦的灯火稀稀拉拉的,南京路飘荡的《铃儿响叮当》在这儿听不到一个音符。
  

长白一村74号二楼,一间29.4平方米的居室。76岁的王吉祥躺在被木板隔开的外间,他上个月刚刚从医院出来,1400元

的医药费花去了他两个月的退休工资。里间是他两个儿子的卧室。50岁的大儿子前天和认识不久的女友到以前插队的安徽去了

,说是推销“安利”的产品。44岁的小儿子下岗前是国棉31厂工人,现在是杨浦区师泽园宾馆的中央空调检修工。今夜是入冬

以来上海第二个低於零度的夜晚,他值夜班。
  

2002年5月,上海各大媒体以兴奋的口吻报导了杨浦区准备动迁“两万户”的消息。王吉祥所在的长白一村1号到90号500

户居民就是这“两万户”中的一部份。
  

1952年,根据毛泽东“今后数年内,要解决大城市工人住宅问题”的指示,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上海市政府在杨浦和普陀两

区建造了大批两层的砖木结构工人住宅,可容纳2.1万户、10.2万余人,俗称“两万户”。随著时间的推移,当年只有劳动模

范和先进工作者才有资格居住的“两万户”已经成为上海最破旧拥挤的社区之一。稍微有点能耐的人都已经想方设法搬了出去,

留下的是像王吉祥这样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吃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下岗、失业工人。

12月24日上午,街道动迁组和王吉祥作了第二次谈话。根据上海“数砖头不数人头(按实拆面积)”的拆迁政策,王吉祥

有两种选择:拿钱,动迁补偿金和拆迁费总计16万元;拿房子,位於浦东川沙民桐路的80平方米三室一厅动迁房。
  

民桐路在最新的上海地图上找不到。王吉祥仔细咨询过几个邻居后,换了两趟车,花了一个半小时到民桐路看了一次。发

现周围没有医院,没有学校。晚上6:30就没有公交车了。
  

王吉祥的要求是:两套房子,一套两室一厅,一套一室一厅。虽然老伴已经去世十多年,自己也是多种疾病在身,王吉祥

从来没有放弃为两个儿子成家的打算。他希望自己和小儿子能够住两室一厅。小儿子虽然一个月只有800多元工资,但有房子

就有希望成家了。
  

动迁组的回答是根据政策他只能拿16万或者价值16万的房子。要么只有给他一套民桐路的两室一厅,再给3万现金。
  

王吉祥说:“我情愿不动。靠著退休工资和小儿子,我看病吃饭能够撑过去。到了川沙,我看病没地方,小儿子又要失业。

可是不去川沙,附近根本就没有我可以呆的地方。”问他最终怎么办。
  

王吉祥说:“怎么办?到时候再说。”
  

长白一村旁边是一个叫做“欧洲豪廷”的高层住宅项目。动迁出来的地皮,就是为这个项目的二期做准备的。“欧洲豪廷”一

期的价格是4200-5500元�平方米。开盘以来已经涨了几次。
  

长白一村的动迁出来的地皮,按照规划能够建造7万平方米左右的商品住宅,以4000元的单价计算,总价值为2.8亿元人

民币。长白一村500户居民,平均每户获得的动迁补偿费为15万元,总计7500万元。王吉祥说,动迁组今天放出口风了,无

论如何明年3月要腾出地皮,因为开发商急了,说是再不动就要错过销售旺季。
  

“专业精英”
  

12月25日,上海市新华律师事务所最年轻的执业律师吴辰刚刚受理了一件业主集体状告开发商的案子。这是他进事务所以

来第一次独立承接案子。
  

记者在他的办公室外等了十几分钟,等他送走了当事人才进去。在装饰著柚木地板、橡木办公桌、真皮沙发的办公室里,

到处是一摞摞的房地产开发专业书籍、有关法律文本以及复印文件。
  

“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纠纷引起的案子是我们事务所很大的一块业务。这里面的事情特别复杂。一般上海人一辈子

遇到的最大官司大概就是围绕房子产生的。一个律师如果有兴趣专门搞房地产案件的话,在里面可以耗尽毕生的精力。我只不

过刚刚接手,样样都要从头学起。”
  

作为哲学硕士,吴辰说选择律师这个行业,是因为自己对“专业精英”这个概念非常著迷。他说:律师能够成为专业精英队

伍的主力,最主要在於他的发言能够享受到一定的社会“聆听度”。他举例说现在媒体遇到疑难案例、社会热点时候,都会来徵

询律师的意见。上海人也越来越习惯於在重要的事情上请求律师的帮助。
  

吴辰的最早知道“专业精英”这个词还是1995年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读本科的时候。在一堂英语课上,一位对社会学有特

殊爱好的英文老师就“professional”这个词颇费了一番口舌。
  

吴辰记住了一句话:“专业精英”是现代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石。
  

1999年,已经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的吴辰悠闲地看著自己的本科同学忙忙碌碌地找工作。同宿舍的同学对他开了一句玩笑

:“恭喜你啊!缓期三年执行。”
  

吴辰说,那时候他就意识到个人要在“刹那间”得到提升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走专业化道路才是年轻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那年夏天,他报名参加了律师资格考试的辅导班。硕士一年级开始的时候,他手里已经有一张律师资格证书了。接下来的

三年中,他一边读书,一边到新华律师事务所实习。这个有20多年历史的律师事务所属於上海资格最老、最有名的内资事务所

之一。
  

吴辰说,以律师为代表的专业精英要真正成为这个社会的核心还有很长的时间,但是他已经看到了希望。
  

几周后,正式入行才半年的吴辰律师将第一次正式出庭。
  

高架桥边的烦恼
  

50岁的上海金帆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云山(化名)对记者连说了几声“想不到”。第一个想不到是自己从一个国有

企业老总“就地”变为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第二个想不到是成为私企老板后第一个月就要裁员。这一切,都发生在2002年。
  

周云山说:“最大的没想到是我为国家工作了30年后,在50岁的时候成了资本家。”
  

1998年,周从上海市房地产经营总公司调入下属的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当时他以为自己在这个单位干

到退休就可以了。他在市中心拥有一套大三室两厅,儿子也进了大学,从一个普通上海人的角度来说,他已经没有什么要求了


  

今年十六大前夕,上海的国有资本开始逐步退出一些竞争激烈、市场风险大的领域。作为房地产领域的龙头企业,上海市

房地产经营总公司对所属的各子公司、下属企业则进行归并、清理、重组、转制。周云山和公司管理层的另外两个人以MBO(

经理层融资收购)的方式买下了公司所有的国有股份。11月18日,周云山的公司就地转制为私人股份公司,主要业务是为房地

产开发商代理销售楼盘。
  

转制完成之后,周云山的第一件事是贷款100多万买下了公司所在的办公室。以前企业还是国企性质的时候,因为公司成

立时间短、规模小,背后有总公司支撑,租金总比别人便宜,周云山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企业购置办公场所。
  

改制后的第一个月,办公楼的业主来收房租。周的第一感觉是一年10多万的房租明显是“从自己的口袋掏出去的”。当天他

就召集了另外两个股东,三个人决定转租为买。周说,每月一万块的租金是白扔给别人,每月一万多的分期付款却是实实在在

转化为固定资产。
  

周云山手里今年有3个项目同时进行,3个售楼点有20多个员工。12月上旬,上海西区的一个项目销售完成了,公司里一

下子多出了6个员工,公司内勤以及其他售楼点能够消化4个,但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解雇两个。因为最新的项目要到2003年中

才展开。
  

“我不能养人。私营企业不可能有不做事领工资的事情。”最后,他决定解聘两个年初才招进来的大学生。
  

下班时间过了,周说特意晚一点回去。昨天上海刚刚经历过今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交通堵塞。他开著那部丰田佳美在高架

路上堵了40分钟。
  

“昨天比平常晚了一个钟头回家。
  

干脆还是晚点回去。堵在路上烧油也是钞票。今年我麻将比以前少搓了不知道多少场。公司开在这儿,几十个人要吃饭。买公司的时候以借款的方式从原公司资产中借了一笔钱,要靠今后几年的盈利还给总公司。”
  

窗下,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间是车水马龙的延安中路高架。

2003年1月2日

21世纪环球报导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