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代课老师“日薪”1斤包谷 拿著口袋讨学费

2008年07月29日
1
1

        他既是教师,又是校长,同时还是勤杂工,他不仅要给学生们上课,还要到山下背水给孩子们喝。

        13年来,李兹喜就这样一直在贵州省罗甸县班仁乡金祥村油落小学当一名代课教师。而他的“年薪”却仅仅只是学生家长凑份子的365斤包谷。按当地每斤8毛钱的市场价计算,这份年薪还不到300元!

        临村请来初中生代课

        金祥村坐落在红水河与蒙江河汇合的双江口北岸,是罗甸县最边远最贫穷的村寨,不通公路,水源奇缺,没有稻田,连电也是今年才通。全村人唯一的主食便是包谷饭,但就连包谷饭,有的人家一年之中也要断粮好几个月。联通外界的只有一条蜿蜒於崇山峻岭间的羊肠小径。

        油落小学是金祥村的村办学校。1995年,油落小学原有的一名教师,教了一年后,吃不下苦离开了。金祥村的村长跑到仁兴村,找到了初中刚毕业,年仅19岁的李兹喜。於是李兹喜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打起背包走进深山,在村里的一间破草房里,当起了20多个山里娃的“孩子王”。

        李兹喜代课的报酬是学生们每学期30元书杂费购买课本用具后的剩余部分,外加由学生家长平摊的365斤包谷。因为,大多村民交不起学费,他有时候还要为学生垫钱买课本,所以他几乎没有领到过“工资”,就连365斤包谷,有时候也收不齐,因为有些学生家里太穷了,粮食不够吃。

        每天下山给学生背水

        因为学校所在地山高坡陡,缺水,为了让学生喝上水,他每天天蒙蒙亮就要背著能装50斤水的塑胶桶,到两公里外去排队守水,然后背回学校,来回两个小时。

        最初的茅草房教室,四处漏雨,课桌破烂,没有教具,没有教材,三四个孩子挤坐在一张村民自己钉做的凳子上上课。教具“纯天然”——李兹喜找来长方形、正方形和各种各样图形的石块,折一捆小树枝教加减乘除。而这些教具,记者前往采访时依旧还在用著。

        为了留住李兹喜,村民们急著为他张罗对象。经过介绍,李兹喜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本村姑娘陆小招,并在一年后就结婚了。

        李兹喜也曾想外出打工挣钱,但为了孩子们能学到知识,他最终坚守了下来,继续领著365斤包谷的“年薪”。

        村民常资助小葱白菜

        现在的村小学也只有两间小平房。全校四个年级37个学生,还比不上城里小学的一个班。一、二年级一间教室,三、四年级一间教室。

        教室前近5米宽、10米长的一块不规则的平地,是路,又是操场。狭小的教室内,涂了水泥加黑漆做的黑板已经开始脱落,露出红砖。

        这么一个破旧的教室,还是2000年的时候,县中医院和一些个体老板捐资5000元修建的。

        在教室里面,有一个只有两三平方米的“包间”,是李兹喜的卧室、厨房兼办公室。在墙的一角,用几块木板支起,垫上一层谷草,再铺上一床黑色土布床单,那是李兹喜和女儿李选、儿子李准三人的床。桌子上放著一撂孩子们工工整整写的作业本,还有李兹喜的备课本。

        村民们也知道李兹喜生活艰苦,经常“资助”一些葱、小白菜,放在教室外的窗台上。

        粮食不够吃 父亲资助

        有一年春天,李兹喜父子三人断粮了。他不得不拿著口袋催促学生:“同学们,老师从今天开始就没有包谷吃了,按以往的惯例,要到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才收‘学费’。但是,因为上个学期有10多个同学没有交,所以,老师的粮食就不够吃了,你们回家问问大人,谁家有余粮,先交点来让老师吃吧。”

        说完这段话,李兹喜感觉自己的脸有些热。

        后来,李兹喜的父亲给他送来了一袋粮食救急。

        妻子杀猪卖钱买课本

        13年过去了,李兹喜的学生,有的考上了高中,有的已经外出打工挣钱了。这都是他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13年教书生涯留给他的,还有一贫如洗的家境。

        前年妻子生了场大病,送进医院后,李兹喜一分钱也拿不出来,是父亲帮他付的2000元医药费;孩子生病了,母亲整夜守著,精心照顾;学校那群孩子没有本子了,是母亲掏出手帕,把里三层外三层包著的10元钱给了他;家里的农活也由父亲帮著干。

        2005年8月6日,是县里规定的秋季开学时间。可是到了8月15日,学生的书费还迟迟收不上来。买不到课本,学校就无法按时开学。李兹喜急得一连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睡。

        等到8月19日晚,无法入睡的他打著手电筒,独自步行20多公里的山路回到家,敲开门后对妻子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把家里留过年的那头猪杀了卖吧,拿一部分给孩子们买书!”

        妻子顿时眼泪汪汪地说:“你不给我钱,反倒找我要钱,不行就别干了!”但看著丈夫坚定的眼神,只好含泪同意。第三天下午,李兹喜带著崭新的课本回到村里。

        “你放心教书吧,家里有我们,有困难我们想办法。”父亲李让权认定儿子的选择是对的。

        贵州政协报 闵云霄 重庆晨报

1
1

来源    :    2008年07月29日    新华网
1
1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