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22
“新的社会阶层”显然是一个统战部门的工作定义,而不是一般理论意义上的关于“社会阶层”和“新社会阶层”的严格定义。在当今中国社会中,阶层意识正在被重塑。扩大中间阶层并非单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我们所期待的,是阶层意识健康的中间阶层,是理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栋梁。
最近,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有记者问,不是说当今中国有十大社会阶层吗?“新的社会阶层”怎麽只有这两类呢?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的“新的社会阶层”显然是一个统战部门的工作定义,是作为统战对象的“新社会阶层”,而不是一般理论意义上的关于“社会阶层”和“新社会阶层”的严格定义。
在计划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非常简单,在城市,你要麽是国家干部,要麽是工人阶级;在农村,你便是人民公社社员;另外,那就是“一小撮阶级敌人”了。这种使社会结构简单化的制度安排,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因为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都由一个“一元化”的领导中枢来统一计划调配,所以在“下面”,当然只需要有能够被动地“遵照执行”的终端设备就行了,当时的说法就是拧到哪里都管用的“螺丝钉”。结构越简单,来自中央的指令就越容易得到执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本身是纷繁复杂的,“一刀切”和“以不变应万变”显然行不通,这也就是当今世界上计划经济理论日趋式微的根源之一。
在我们把改革的目标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随著连续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成分日益复杂,社会结构也起了重大的变化。就整个社会而言,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分化成经济利益各不相同的社会阶层。按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的划分,中国社会已经分化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等十大阶层。除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等5个阶层可以和原先的社会阶层还对得上号以外,其余5个阶层似乎都是“崭新的”。如果进一步分析,在上述十大阶层之外,其实还有“农民工”这样的“两栖型”的特殊新阶层,这就是所谓“中国国情”了。
按照社会学的阶层理论,看一个社会阶层,要看其经济收入、还要看其职业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自我认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阶层意识。计划时代,在“人民内部”,实际上是尽力淡化阶层意识的,“工人老大哥”、“农民兄弟”的称呼以及“劳动人民”的统称,就使这两大阶层显得很近乎,而知识分子乃至知识青年是要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总的发展方向则是“解放全人类”。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阶层意识正在被重塑。譬如,春节期间,有酒楼老板想请贫困家庭免费吃年夜饭,但遭到其他订餐的顾客的抗议:和贫困家庭一起吃饭,脸上“不光彩”,希望酒楼不要“自跌身价”。又如:春节过后,保姆市场上有雇主嫌农村出来的姑娘名字太土,要将她们的名字改成小说戏剧中丫环的名字,譬如“紫娟”、“月红”之类……这种不健康的阶层意识,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扩大中间阶层并非单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我们所期待的,是阶层意识健康的中间阶层,是理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栋梁。
从这个意义出发,统战部“新社会阶层”的提法以及对这些阶层人士进行培训意义重大。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进步,必将要求形成这样一种社会机制,即中国社会各阶层能够通过对话、交流、沟通、协商和妥协,最终达成大家都乐意遵守和维护的社会契约。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 唐钧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资料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看 韩东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