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琼:在诗人与打工妹之间
郑小琼与诗友结伴爬山,被警察拦住,朋友从手提袋里拿出一本书,挥舞著告诉警察,那是他刚出的诗集。警察不耐烦,将诗集打翻在地,把手一伸,“暂住证!”
“没了疼痛感,诗歌便没了灵魂”
“珠江三角洲有4万根以上断指,我常想,如果把它们都摆成一条直线会有多长,而我笔下瘦弱的文字却不能将任何一根断指接起来……”
2007年5月21日,站在颁奖台上,郑小琼提到人民文学奖散文奖获奖作品《铁•塑料厂》的创作动机,发言被掌声打断。这位身高不足1米60的27岁女子,嘴角刚能够著麦克风,操著半生的普通话。一紧张,就回到了四川方言。
“她的语言与行文充满了倾诉欲望,心里装了太多东西的缘故。”人民文学奖评委李平记得这个从东莞赶来北京领奖的打工妹,得到的掌声最多。
“我的诗歌灰,因为我的世界是灰的”
我不断地试图用文字把打工生活的感受写出来/它的尖锐总是那样的明亮/像烧灼著的铁一样/不断地烧烤著肉体与灵魂 ——《铁》
走下颁奖台,郑小琼又恢复了木讷、羞涩的表情,晕车后的虚弱还残留在脸上。她单薄的身影穿过西装革履的知名作家们,悄无声息地落座。李平回忆,郑小琼那天很少说话,但很扎眼,若在平时,没人会注意到她。这个穿著半旧碎花短袖衣,料子长裤,黑布鞋,素面朝天的瘦小女孩,总是低著头嘿嘿地笑,“和北京家政市场上的小保姆没区别”。[copyright by www.infzm.com]
郑小琼的打工身份与人民文学奖的巨大落差,引来圈内广泛关注。有评论者认为,她的获奖,“是打工文学受主流认可的最高荣誉”。
而之前,郑小琼获得过“首届独立民间诗歌新人奖”,还参加了诗界顶级沙龙“青春诗会”,在圈内小有名气。一年前,她曾因“倾诉欲太强”,与“主流”失之交臂。
2006年3月,东莞文学院公开招聘合同制作家,郑小琼花了3个月时间,调查了几十个工厂近万名工人的生存状况,以此为内容申报选题,最终落选。知情人透露,入选者多为公务员,申报的选题顺应主旋律,她的选题灰暗,自然被刷。
最初的赏识者,郑小琼的伯乐,《打工诗人》主编许强说,偏激与怨愤是打工文学的基色,这点在她身上特别鲜明。2002年,郑小琼经许强推荐,认识了民刊《独立》编者发星与民间批判者海上。
在两位启蒙老师的引导下,郑小琼诗风陡变。长诗《人行天桥》一扫初期的乡愁别韵,以百余行诗句,抨击社会阴暗面,嘲讽世态人心,在网络引起轰动,海上赞其为“近年中国诗坛的旷世杰作”。而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杨克则认为,郑小琼太偏激,感情停在愤怒层面上,作品粗砺。
郑小琼否认自己偏激。“我不知道什么叫光明或阴暗,我只看见事实。我的诗歌灰,因为我的世界是灰的”。这位在东莞打工7年的女孩,见惯了烧得通红的铁片,压断过数根手指的冲床,密密匝匝的钢针机,却见不得女式挎包。恐惧缘於一场近在咫尺的抢劫,好友蓝紫被“飞车党”抢了包,腰被打成骨折,住了一个多月的院。
郑小琼的诗友几乎每人都有类似的恐惧后遗症。许强在出门前,非得四下张望一番,他到深圳次日即被收容,亲见一女子被人冒认,至今去向不明。任民友有票据癖,买瓶矿泉水也索要发票,他的一包书,曾在东莞的街头,被警察以无发票为由没收。
“自由是多是少,从来都不由自主。”郑小琼说。许强离开广东三年,才改掉东张西望的毛病,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只有受尽淩辱,才能体会,所谓偏激,“是被人砍了一刀,发出的吼叫”。
“打工的疼痛感让我写诗”
在背后我让人骂了一句狗日的北妹/这个玩具化的城市没有穿上内裤/欲望的风把它的裙底飘了起来/它露出的光腚/让我这个北妹想入非非啊?选——《人行天桥》
27岁的郑小琼工龄已有7年。
2001年,卫校毕业后,她离开四川南充老家,南下东莞打工,先是被一家黑厂扣押了4个月工资,后换到某家具厂上了一个月班,月底只拿到284块钱。想著家里为供她上学还欠下的近万元债务,郑小琼“死的心都有”。她将自己封闭起来,一下班,便趴在铁架床上,写乡愁,诉苦闷。在家乡读书时,这个沉默的女孩就不善与人交流,只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写日记。
从最初涂鸦式的宣泄,到慢慢显现出诗的模样,郑小琼试著把一首怀念故乡的小诗《荷》投到东莞《大岭报》,没想很快发表。她说自己“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亮色与寄托”,从此将一切闲暇时间都用来写诗。
郑小琼说生活中的自己很落魄,没有任何成功感。幸而发星一直鼓励她写诗,把她不能发表的作品都登在自己编撰的民刊上。“小琼是被大家推上去的,”蓝紫说,圈内朋友的不断鼓励与支持,使小琼获得了现实生活中所得不到的尊重与成就感,“否则她那么瘦弱单薄的女孩,走不了那么远”。
2004年,郑小琼开始受到关注,诗歌《挣扎》、《人行天桥》一度在网上大受追捧。东莞作协副主席方舟介绍,网络时代,很多打工诗人得以迅速浮出水面,渐渐形成气候。东莞也大力扶持这位年轻女诗人。方舟说,市政府曾资助小琼出了两本诗集,承担她赴新疆参加青春诗会的费用,还为她开过作品研讨会。
虽然出席过不少诗会、沙龙,郑小琼仍不善言谈,即使跟好友蓝紫在一起,言语依然很少。但在“打工诗人”QQ群上,郑小琼却异常活跃。“打工的疼痛感让我写诗”,她说。
“是广泛扎实的阅读让她内心变得庞大,充满了力量。”蓝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郑小琼闲时,除了写诗就是看书,宗教、哲学、历史,甚至地摊上的毛氏秘史。发星连续6年给她寄书,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到国内外先锋诗人的诗集。扎实的阅读量使她的视野超越了一般打工诗人。
“同样遭受苦难,只有具备了写诗的气质和特质,才能成为一名诗人。”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