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6日,是广州市小学一年级的招生报名时间,根据规定,农民工子女要在学校安排完地段生之后竞争剩余学位,这引发大批农民工家长昼夜排队,打起激烈的报名“车轮战”。甚至有家长一度情绪激动引发冲突,最终由警方派人维持现场秩序。
这种“疯狂”景象三天来在广州各中小学校门口上演,尽管有学校公告称,“天色已晚,请各位家长保重身体,回家安心等待,第二天会继续派发学位”,但农民工家长们仍是不肯离开。“为了儿子上个好学校,别说三天,十天也愿意”,在广州培英实验小学门口,一位张姓家长说,记者看到,为了打发时间,连夜排队的农民工家长们有的借着路灯光看报纸,有的刺起了十字绣,有的打起了纸牌,有的支起了帐篷……
混乱的争抢
5月13日晚,报名尚未开始,广州培英实验小学便有家长连夜排队争学位。在白云区云景花园附近租房居住的外来工孙先生也是其中一员。“为了帮小孩抢到一个学位很辛苦,排了一天一夜的队。”孙先生说。
孙先生告诉记者,到5月14日早上,校门口就已聚集了200多名家长和小孩,有一些后到的家长担心轮不到自己便插队,现场秩序很混乱,但校方不予理睬。看到此情景,他和另一名家长一同临时维持现场秩序,要求家长们按先后顺序排队。
对于家长连夜在校门前排队的行为,培英实验小学并未做出阻止。“秩序混乱的时候,我们曾要求校方拉警戒线,维持秩序。”孙先生说,但得到教导主任的回应是:可以排队,我们不阻止也不干涉。
随着面试时间的接近,部分无号的家长扬言要冲进去面试,群情汹涌。此时,才有警察和保安开始在队伍里拉起警戒线,多名保安把守仅打开一个人宽度的校门,学校开始重新派号进场。虽然如此,仍有部分不在队伍里的家长起哄,一名身形高大的男性家长拉开警戒线冲进队伍,其他家长受到鼓动纷纷拥挤在门口,情况再次陷入混乱。
据了解,培英实验小学是白云区云景花园小区配套的民办公益性质的学校,由于公办学校学位少,且进入门槛高,家长们将目光投向了部分口碑较好的民办学校以及外来工集中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这些学校排队争学位的状况都很激烈。
在海珠区东部,公办学校赤沙小学门前也排起长龙,队伍一直延伸到马路边。番禺区先锋小学负责人则称,“去年总共接收了4个外来工子女,因为这里是市中心,地段生已经很多,能够分给外来工子女的学位可能不会很多。”
解决资金是“天文数字”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农民工随迁适龄子女数量已经达到43万多人,38万人入学,其中70%在民办学校、30%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占广州在校生总数的30%,广州现有的教育资源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工随迁适龄子女受教育的需求。
以天河区为例,建区20多年,非户籍人口增长迅速,在天河生活的外来人口接近200万,区内有69所区属公办中小学,但每6个外地生中只有1人可以入读公办学校。面对这种情况,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卢琳坦承,“天河区的公办学校需大量扩容,招生规模也需扩大,以满足外来工的需要。”
面对同样状况,海珠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明汉则希望,“家长不应该只盯着公办学校,我们区有30多个民办学校,保证外来工子女有书读”。
由于外来工子女基数庞大,解决其入学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无疑是“天文数字”。广州市发展研究院谢建社教授指出,2003年以来,国家确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但由于各流入地政府财政预算难以保障,公办学校接纳能力有限,“两为主”政策在执行中存在困难。
天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要“两为主”解决外来人口读书问题,一次性投入要将近100个亿,区级财政难以解决。
在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形下,政府便给予宽松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据了解,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升学问题,广州市政府支持兴办 240多所民办学校,这些学校每学期学费在1500元至2500元之间。
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和质量又如何呢?“我们只是想让子女在离住处近的地方上学,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我们并不清楚,”孙先生说。今年1月,谢建社教授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提到,目前,在珠三角地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普遍办学层次较低,教学条件简陋,达到正规办学标准的较少,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积分入户“看上去很美”
去年2月,广州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凡在广州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来广州务工就业者,可为其6~15周岁的同住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获得广州市及各区(县级市)政府授予优秀称号的外来工,其子女可优先申请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而广州市每年仅评比出200名优秀外来工。
同时,通过积分入户而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看上去很美”,它可以解决外来工当中少数“精英”阶层的子女读书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外来工尤其是农民工而言,要攒够入户广州所需要的积分并非易事。甚至,当记者问及积分制入户一事时,孙先生表示并不知情。
记者从《意见》中看到,持有高中以上学历并按规定取得国家、本省或本市劳保部门核发的中高级职业证书,或持有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发明、成果证书,以及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成为了申请积分入户的条件。但有专家认为,“按照文件,符合条件者只能算是有资格‘优先申请’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能否最终如愿,要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解决地段生以外能够提供多少空余的学位与多少人有资格申请。”
每年评比出200个优秀外来工,申请积分入户的名额即200个,而广州有52万外来工子女。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对媒体说:“52万外来工子女,怎么可能一下子都放在公办学校?这不是门槛高不高的问题,是能力的问题。”
门槛太多如何跨过
谢建社教授认为,入读公办学校的各种门槛也是让外来工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为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借读费变相更名为赞助费,同时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一些城市还对计划生育证明和居住年限提出相应要求。较高的入学门槛,将不少农民工随迁子女拒之门外。
户籍的限制也成为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又一关卡。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工作几年的孙先生至今仍未取得本地户口,因此,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孙先生只能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入读民办学校。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0年9月21日发布的 《中国发展报告2010》 指出,今后20年,中国需要解决4亿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然而,农民工最担忧的是子女教育,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难以让农民工产生融入城镇的“归属感”,甚至对企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都带来重大影响。
在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地升学教育将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谢建社教授认为,在珠三角城镇化的背景下,除了建构一套与城镇化相匹配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地升学教育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法律机制,让更多的人公平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将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列入城乡建设规划,根据实际需要留足教育发展用地,划拨相应的教育经费、公用经费,保证学校的办学条件。
文章来源:中工网
这种“疯狂”景象三天来在广州各中小学校门口上演,尽管有学校公告称,“天色已晚,请各位家长保重身体,回家安心等待,第二天会继续派发学位”,但农民工家长们仍是不肯离开。“为了儿子上个好学校,别说三天,十天也愿意”,在广州培英实验小学门口,一位张姓家长说,记者看到,为了打发时间,连夜排队的农民工家长们有的借着路灯光看报纸,有的刺起了十字绣,有的打起了纸牌,有的支起了帐篷……
混乱的争抢
5月13日晚,报名尚未开始,广州培英实验小学便有家长连夜排队争学位。在白云区云景花园附近租房居住的外来工孙先生也是其中一员。“为了帮小孩抢到一个学位很辛苦,排了一天一夜的队。”孙先生说。
孙先生告诉记者,到5月14日早上,校门口就已聚集了200多名家长和小孩,有一些后到的家长担心轮不到自己便插队,现场秩序很混乱,但校方不予理睬。看到此情景,他和另一名家长一同临时维持现场秩序,要求家长们按先后顺序排队。
对于家长连夜在校门前排队的行为,培英实验小学并未做出阻止。“秩序混乱的时候,我们曾要求校方拉警戒线,维持秩序。”孙先生说,但得到教导主任的回应是:可以排队,我们不阻止也不干涉。
随着面试时间的接近,部分无号的家长扬言要冲进去面试,群情汹涌。此时,才有警察和保安开始在队伍里拉起警戒线,多名保安把守仅打开一个人宽度的校门,学校开始重新派号进场。虽然如此,仍有部分不在队伍里的家长起哄,一名身形高大的男性家长拉开警戒线冲进队伍,其他家长受到鼓动纷纷拥挤在门口,情况再次陷入混乱。
据了解,培英实验小学是白云区云景花园小区配套的民办公益性质的学校,由于公办学校学位少,且进入门槛高,家长们将目光投向了部分口碑较好的民办学校以及外来工集中的城乡接合部的学校,这些学校排队争学位的状况都很激烈。
在海珠区东部,公办学校赤沙小学门前也排起长龙,队伍一直延伸到马路边。番禺区先锋小学负责人则称,“去年总共接收了4个外来工子女,因为这里是市中心,地段生已经很多,能够分给外来工子女的学位可能不会很多。”
解决资金是“天文数字”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农民工随迁适龄子女数量已经达到43万多人,38万人入学,其中70%在民办学校、30%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他们占广州在校生总数的30%,广州现有的教育资源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工随迁适龄子女受教育的需求。
以天河区为例,建区20多年,非户籍人口增长迅速,在天河生活的外来人口接近200万,区内有69所区属公办中小学,但每6个外地生中只有1人可以入读公办学校。面对这种情况,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卢琳坦承,“天河区的公办学校需大量扩容,招生规模也需扩大,以满足外来工的需要。”
面对同样状况,海珠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明汉则希望,“家长不应该只盯着公办学校,我们区有30多个民办学校,保证外来工子女有书读”。
由于外来工子女基数庞大,解决其入学问题所需要的资金无疑是“天文数字”。广州市发展研究院谢建社教授指出,2003年以来,国家确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但由于各流入地政府财政预算难以保障,公办学校接纳能力有限,“两为主”政策在执行中存在困难。
天河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要“两为主”解决外来人口读书问题,一次性投入要将近100个亿,区级财政难以解决。
在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形下,政府便给予宽松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据了解,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升学问题,广州市政府支持兴办 240多所民办学校,这些学校每学期学费在1500元至2500元之间。
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和质量又如何呢?“我们只是想让子女在离住处近的地方上学,但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我们并不清楚,”孙先生说。今年1月,谢建社教授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提到,目前,在珠三角地区,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普遍办学层次较低,教学条件简陋,达到正规办学标准的较少,普遍存在办学条件差、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师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积分入户“看上去很美”
去年2月,广州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凡在广州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的来广州务工就业者,可为其6~15周岁的同住子女申请接受义务教育;获得广州市及各区(县级市)政府授予优秀称号的外来工,其子女可优先申请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而广州市每年仅评比出200名优秀外来工。
同时,通过积分入户而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看上去很美”,它可以解决外来工当中少数“精英”阶层的子女读书问题,但对于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外来工尤其是农民工而言,要攒够入户广州所需要的积分并非易事。甚至,当记者问及积分制入户一事时,孙先生表示并不知情。
记者从《意见》中看到,持有高中以上学历并按规定取得国家、本省或本市劳保部门核发的中高级职业证书,或持有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发明、成果证书,以及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成为了申请积分入户的条件。但有专家认为,“按照文件,符合条件者只能算是有资格‘优先申请’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能否最终如愿,要看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解决地段生以外能够提供多少空余的学位与多少人有资格申请。”
每年评比出200个优秀外来工,申请积分入户的名额即200个,而广州有52万外来工子女。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对媒体说:“52万外来工子女,怎么可能一下子都放在公办学校?这不是门槛高不高的问题,是能力的问题。”
门槛太多如何跨过
谢建社教授认为,入读公办学校的各种门槛也是让外来工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为缓解公办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珠三角地区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设置了一定的入学门槛,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将借读费变相更名为赞助费,同时要求提供暂住证或户籍证明、住所证明和务工证明等,一些城市还对计划生育证明和居住年限提出相应要求。较高的入学门槛,将不少农民工随迁子女拒之门外。
户籍的限制也成为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又一关卡。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工作几年的孙先生至今仍未取得本地户口,因此,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孙先生只能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入读民办学校。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0年9月21日发布的 《中国发展报告2010》 指出,今后20年,中国需要解决4亿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然而,农民工最担忧的是子女教育,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难以让农民工产生融入城镇的“归属感”,甚至对企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都带来重大影响。
在农民工输入大省广东,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地升学教育将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谢建社教授认为,在珠三角城镇化的背景下,除了建构一套与城镇化相匹配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流入地升学教育体系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法律机制,让更多的人公平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将农民工子女学校建设列入城乡建设规划,根据实际需要留足教育发展用地,划拨相应的教育经费、公用经费,保证学校的办学条件。
文章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