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总工会等单位组织的历时半年、耗资20万元左右的万人行风评议活动近日结束。接受调查的50多万群衆热切盼望结果公之於衆,以揭露一些行业存在的问题,表彰先进行业事迹。但是当新闻媒体前往主办方深入了解相关情况时,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却不愿透露太多内容,只是同意公布排名靠前、群衆满意单位的名单,而不愿公布群衆有意见的单位及他们存在哪些问题,理由是“这会影响安徽省的投资环境”。经过记者们再三要求,省总工会勉强同意将评议结果删减修改后与媒体联系。可是几天过去后,就连改过的结果记者也没能看到。 (7月6日新华网)
这事让我想起前不久的一篇报道——河北省总工会对全省各类企业2005年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进行了历时4个月的专项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在所调查的1021家企业中,42%的企业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76%的职工在节假日加班未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对此项调查,河北省总工会称“不宜在媒体上公开发表”。( 人民网石家庄6月19日电“河北调查触目惊心:四成企业职工拿不到最低工资”)
应该说,无论是安徽省总工会进行的行风评议活动,还是河北省总工会对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情况专项调查,都是职工们最爲关心、群衆反映最爲强烈的事情,从工会角度看,其初衷都是爲职工维权、百姓谋利,而且这也是依法行使工会应该行使的重要职能。也正因爲这个初衷比较明确,才赢得了社会各界对调查活动的支援,更引来各方面的期待。
奇怪的是,两个由省总工会开展调查活动,竟然如此地巧合,都是一开始调查搞得轰轰烈烈(河北调查历时4个月,安徽历时半年,耗资20万元左右,接受调查的群衆50多万),到了最后职工群衆盼望知晓其结果时,却被当成了机密遮遮掩掩对外无可奉告。而面对记者给出的理由也同样的一致,就是个“怕”字,怕见了“阳光”后,由此坏了当地的名声,産生负面影响。
笔者认爲,这是当地工会的心里话。虽然《中国工会章程》明确规定,工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但现实生活中,工会往往偏重於协助政府开展工作,而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显得极其微弱,尤其是面对企业和政府行政部门的某些侵犯职工利益的现象,工会本应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行使监督职权,与企业和政府据理力争,竭尽全力爲职工维权,但事实上做得却令人失望。
那麽,爲什麽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爲应该从两个方面找原因。从政府方面看,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缺乏接受监督的意识,怕工会给揭短亮丑,怕工会维权力度大了,影响到政府的威信和形象,有的甚至把工会当成了政府的一个部门,希望工会听政府的,多替政府做唱赞歌,少搞跟政府过不去的监督,甚至在职工群衆在利益上与政府行爲发生冲突时,希望工会能出面替政府化解矛盾,做职工的工作,让职工服从于政府的决策。等等,这类情况尤其在县一层,表现得十分突出。
从工会方面看,虽然《中国工会章程》和《工会法》对其职能和权力有明确地规定,但由於在人事和行政管理等一些方面脱离不了政府的干系,对同级政府往往还是顺从得多,在依法独立行使职能大打折扣,包括对同级政府部门,也习惯於用放松监督去处好关系,不愿意因替职工维权而得罪有关部门。正是由於不能很好地理顺复杂的关系,使工会自身硬不起来。
鉴於上述原因,笔者认爲解决这个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全总要进一步加大爲各级工会撑腰的力度,使各级工会的腰杆硬起来。新华社记者的报道也提出了“亟须通过立法确保工会独立的主体资格,保证其充分行使自己的职能”,这确实是个问题,但再立法也得在现有《中国工会章程》和《工会法》的基础进行,不可能完全抛开现有的《中国工会章程》和《工会法》另搞一套,因而如何实现从上到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工会章程》和《工会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有法可就要依,要树立权威更要做到有法必依,这是关键。
其次,政府要把接受工会监督做爲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支援工会在政府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过程中,发挥民主参与和社会监督作用。这不是过高要求,是《中国工会章程》的规定。现在都讲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服务政府,在政府名头前加上一系列辞汇可不是爲了好听,而是要求其职能要向这个方向转变。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接受监督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工会对政府的监督是一种社会监督,政府应该欢迎监督,因爲这种监督完全是帮助政府规范行政行爲、替政府树立形象的,而不是恶意地制造什麽矛盾,如果政府失去了这个监督,就容易使问题越积越多,越累越重,到了一定时机必然在暴发的,这个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各级党委要认真负起责任,切实爲工会行使职能撑腰。解决工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除了依法之外,尤其是出现带有普遍性问题时,光靠政府和工会自身是难以有效解决的,必须从另一个角度发挥各级党委的作用。毕竟政府和工会都在党的领导下。
总之,让工会腰杆硬起来已成爲必解之题,我们要看到的不光是新闻媒体呼吁,更要看到有关方面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促使这个问题得以尽快解决。
2006-07-07 新华网 作者:久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