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工人面临新冠疫情的封城政策,在国内国外经济陷入衰退的大环境下,经历了艰难的一年。
中国劳工通讯工人集体行动地图去年收集的事件数量为814起,与2020年疫情高峰时持平,但较2021年1095起减少约200起。相反,从2021年开始运作的工人求助地图收到的事件不断增加,由2021年1118起增至2022年2232起。基于中国劳工通讯投放的时间和收集频率基本不变的前提,我们可以推断在经济条件转差的大环境下,工人愈来愈偏向透过以舆论渠道和行政法律手段解决劳资争议,较少诉诸集体行动。这可能与工人在被非正常解雇后急于找新工作,以及不欲因公开抗议而面临额外损失和风险有关。
工人集体行动地图收集到的事件减少,或可能与中国强力的疫情防控措施有关。而事件发生的行业分布仍符合过去几年的比例,整体结构未有大变。 2022年,最多工人集体行动的行业仍是建筑行业(47.67%)、其次是交通运输业(21.87%)和服务业(21.01%),制造业(4.42%)、教育业(4.18%)和采矿业( 0.49%)则占比较小。
从各个行业的比例变化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业和服务业的集体行动占比在去年增长,相反交通运输业和制造业的占比减少。过去五年间,建筑行业的抗议除了在2021年稍为回落,比例一直处于40%以上,去年更增至47.67%。服务业的抗议则在16-22%左右波动,去年从14.52%增至21.01%。交通运输业的抗议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占比自2021年33.61%回落至21.87%。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抗议比例则持续下降,特别是制造业的比例由2021年6%,进一步减至去年4.42%。
以上的数据提示:近几年蓬勃发展的各类服务和物流业,伴随着愈来愈多工人的不满;房地产业过去几年的扩张累积的债务危机,则让讨薪和抗议倒闭的抗议持续发生。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在经历了内陆迁移,以及进一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后,以往在沿海地区的大规模工人抗议短期内有所减少。
房企向二三线城市迁移 工人抗议向内陆省份扩张
2022年发生的建筑业工人抗议中,在中国劳工通讯可以辨识到的个案,与住宅建设相关的抗议最多,有158起,占整体四成。这些建筑工人抗议牵涉的企业不乏大型民企,例如绿地集团(6起)、碧桂园(3起)和融创集团(3起)。抗议最多发生在陕西省(82起)、河南省(44起)、山东省(35起)这些华北省份,江苏(25起)和广东省(23起)的抗议数量次之。这反映大部分的建筑行业抗议均与近年房地产企业以及相关基建项目向二、三线城市扩展相关。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竞争空间减少的情况下,不少房地产企业转向开发内陆城市,同时也把债务及拖欠工资的问题带到这些地方。
在这些讨薪当中,不乏相对激烈的抗议事件。例如,2022年1月28日,100多名工人到重庆金科总部讨薪,过程中工人冲撞大门,打砸办公室的物品。网上消息显示,金科的房产在年初严重滞销,为了去库存,金科以6.3折要求员工购房,对管理层更有强制购房要求。为了回笼资金,又要求员工购买公司的理财产品。发生工人打砸事件后,建委相关负责人才进行协调,向工人支付工资。
医疗卫生服务业工人抗议频发
服务业工人抗议内部,则以医疗服务、卫生及社会工作、批发及零售业部门的抗议较多。医疗服务行业的抗议,大多与新冠疫情期间医院的管理(10起),以及部分医院资金短缺出现拖欠工资(19起)的情况相关。疫情爆发其间,医院的人手严重短缺,医护人员长期超时工作,以至医学生也在同工不同酬的条件下劳动,激起工人的广泛不满。在不少事件中,即便医护人员自身染疫,但管理层因为无法安排人手,强制员工继续照顾病人和到检疫站当值,导致更大规模的感染,陷入恶性循环。
至于医院拖欠工资的抗议,则多发生在陕西省和辽宁省的二、三级医院,其中又以民营医院为多。中国劳工通讯在八月的劳工新闻报道中,提到中国医院受疫情影响,出现到院就诊人次降低,业务量和收入减少,以及财政拨款转向防疫相关工作令政府补贴减少的情况。另一方面,防疫等工作量增加,令基层医院要购买日常防疫所需要的防护设备、耗材等开支大增,让很多二、三级的公立医院陷入财政困难。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曾在今年5月表示,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
7月21日辽宁省丹东市一医院数月未发工资曝光后,网络上不少留言均表示自己工作的医院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 8月15日,护理人报导指四川乐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宣布关闭。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则被员工投诉欠缴住房公积金。院方其后声称因先后5轮腾空院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导致务收入大幅下降,而暂无财力为职工购买住房公积金。
卫生及社会工作行业的抗议则主要聚集在城市环卫工的讨薪上。疫情间,除了二、三级的公立医院财困,一些省市的财政收入亦因为经济衰退和房地产发展的停滞而减少,导致市政服务的运营也出现问题,而其中一个受影响的服务就是城市的保洁工作。
6月23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上百名环卫工聚集抗议如意开发区公用事业有限公司拖欠工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公司确实出现财政问题,导致发放工资也陷入困难,情况已经持续两、三个月。工作人员也表示,这家企业作为国企,必须解决工资的支付问题,领导正奔走各方筹款。
线下零售衰落,旧式品牌末落破产
批发零售的工人抗议围绕着新零售的转型展开。其中,一些在扩张过程中发生倒闭的例子有北京和西安市的盒马生鲜门店,又或是合肥市和成都市的苏宁家乐福。工人抗议欠薪,而且要求分店在裁员时支付经济补偿金。另一方面,长期被互联网零售边缘化的企业,则难敌疫情间期间线上消费的进一步发展,走上破产倒闭的结局。
去年6月,曾经流行的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因持续亏损,而进入裁员及变卖资产的程序。线上时尚服装近年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提高,令美特斯邦威这类售卖基本和通用款式的服务品牌,愈来愈显得落伍,款式一成不变,被消费者抛弃。重庆门店6月时便有百分之五十员工被非法辞退,而且持续拖欠工资,工人集体走劳动仲裁讨薪。
另外一个例子是国美电器的讨薪抗议。据媒体访问的经销商表示,国美电器转型线上的时机太晚,互联网家电零售巨头已站稳阵脚,抢夺国美的市场,后者陷入破产倒闭,工人则面临欠薪及公积金欠缴的困境。京东、苏宁和天猫的家电销售所占的市场份额愈来愈大,分别占32.5%、16.3%和14.8%,国美零售的份额萎缩至5.12%,不足京东六分之一。
快递价格战扩展,网约车市场萎缩下的工人抗议
交通运输部门的抗议则集中在快递和网约车两大子行业。快递行业在疫情间经历激烈的价格战:为了弥补疫情封城下造成的损失,以及市场新竞争者的加入,快递单价自2021年不断下降,这就令快递企业更需要控制运营成本,以及提升市场扩张能力。在此轮竞争中,韵达和申通快递陷于劣势,据一些财经媒体报道,韵达主要透过“以价换量”的方式竞争,但公司的费用率在同行中最高,网点管理亦屡屡出现问题,导致单票净利下滑。申通快递则自2020年陷入亏损后,未能重回获利状态。中国劳工通讯收集到的快递罢工抗议基本对应几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韵达快递的网点倒闭讨薪有19起、申通14起、中通14起、圆通9起。
物流业的价格竞争去年从快递燃烧至运输距离更长的快运行业。平台透过巧立名目的计价方式降价,削减司机的收入,造成多地罢工。 11月16日到18日,货车网约平台「货拉拉」司机连续发起三日罢工,抗议平台的抽成比例过高、多因素订单等一系列损害司机利益的措施。其中广东深圳、东莞和佛山司机响应罢工最为踊跃,司机开着货拉拉车包围各地总部,要求公司给予回应。官方出动特警包围工人,并要求工人离开。湖北武汉、湖南长沙、福建泉州、浙江温州、河南郑州均有司机响应。
相比快递行业的火热,疫情封城措施导致市民出行次数大减,出租车和网约车的需求急降。出租车司机对承租费和挂靠费的抗议已持续多年,去年网约车司机也加入退车的抗议。以T3出行为例,由去年2月至9月,该公司在苏州、杭州、成都和珠海等城市均有司机罢工要求退车。 2月21日,上百名T3司机在苏州市虎丘区玉山路服务点聚集,集体罢工抗议T3平台在苏州疫情期间不出台任何措施减免司机的租金,并且不给司机退车。据一名参与罢工的司机表示,他每天的收入只有100块钱左右,还不够交租金,而T3平台在疫情期间一分钱租金也不降,平台不让退车希望平台给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电子、制衣、家具等行业下行 惟集体行动数量有限
制造业去年两起规模较大的抗议,是广达电脑和河南富士康员工对防疫安排不满的骚动。其他的工人集体行动则与制造业下行相关。去年9月、10月,電子、玩具、製衣業的衰退已引起了媒体关注。中外玩具网报道,奥飞娱乐、星辉娱乐、沐邦高科等5家传统玩具大企业去年净利润呈亏损状态。由于iPhone14市场表现未如理想,郑州富士康已拆或将拆生产线的车间至少在5个以上。时代在线指,车间由于拆线,没给工人们安排加班,工人准点下班,是量产以来第一次早下班。广州制衣村的工厂亦断续地开工停工,甚至直接关闭,导致工人收入大受影响,目前平均每月拿到的工资只有之前收入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但整体来说,制造业工人的抗议数量较少,这可能跟部分企业面临需求下滑而拖延支付工资,工人难以跟老板虚耗时间斗争有关。与快递业和批发零售业不同,前两者虽然也有企业破产倒闭的情况,但分店和网点的工人认为总部可以介入。相反,工人集体行动地图收集到的制造业工人抗议中,大多数工厂的规模有限,多数只有千多人。企业容易出现流动资金短缺,部分“精明”的老板更预早转移资产,令工人即便要求企业支薪,也会被无钱可付的理由搪塞。
例如,佛山市龙江镇一家具厂9月时因为经营困难,货款回笼慢,拖欠了工人三个月工资未发。据悉,近年家具行业非常萧条,佛山顺德数很多家具厂都面临破产的风险。9月11日,这家工厂内一名工人因多次向老板讨薪被拒,情绪激动,爬上家具厂的楼顶威胁跳楼。这名工人最后被救下,但讨薪问题仍没解决。
工人集体行动数量规模将增加 官方工会的考验时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本月初表示2023年全球三分一国家将陷入衰退,总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更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有机会自40年来低于全球平均。彭博的经济预测模型则在去年10月估算今年全球将100%陷入衰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行业内部的倒闭和洗牌将会更为激烈。房地产企业、旧式线下零售及主要销售予国外市场的工厂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同时冒起的企业则透过收购和平买资产,在竞争中进一步扩张市场份额,淘汰落后的企业。对此,中国官方的调解渠道是否能在愈来愈多的裁员和欠薪下有效吸纳工人与企业的劳资矛盾将会是一大问题。
自从郑州富士康爆发骚动后,本月重庆中元汇吉药厂也因为大规模裁员而引起万多名工人堵路抗议。在这些事件中,官方工会展示的只有自身对工人状况的手足无措,以及过往组织工会的失效。中元汇吉药厂长期剥削和打骂工人,却获得五一劳动节奖章。上万人的公司亦没有工会组织。
中国官方工会当下必须亡羊补牢,提早预见、并积极介入企业扣减工资和裁员引起的纷争,代表工人与企业协商,否则我们相信将会在中国看到更多更大规模的工人抗议。中国官方工会所谓“改革成果”优劣,也将在未来一年内更多的劳资冲突中得到赤裸裸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