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贱伤农 奶贵伤企 南昌农户联合起来面对公司

2002年12月06日

近日,南昌市奶农联合会发出通告,提醒农民切勿盲目跟风养殖奶牛。通告说,目前南昌市的奶牛数量已经饱和,产奶量甚至超出各乳品企业对奶源的需求。如果再不限制和规范,奶农和企业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通告发布的第二天,当地一家乳品企业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南昌市奶源饱和是假相,南昌奶源需求量仍然很大。同时,该企业对奶农联合会的通告内容提出质疑,认为是一些企业的炒作。

奶源过剩是否炒作
 

面对质疑,南昌市奶农联合会秘书长肖爱国表现出极大的愤怒。他说:“不负责任的企业才会说这样的话,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奶农的利益。不像养猪养羊,一头奶牛的价格通常在1万元以上,加上建养牛房等各项投资,一户奶农养5头奶牛,一般要花去8万元左右。若是奶源过剩,企业消化不了,最终受到损失的就是农民,他们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肖爱国说,奶农联合会已经做了很大努力去打消农民们投资奶牛养殖的想法。但所有的努力几乎被那家企业的几句话化为乌有。这几天来,一些放弃养牛计划的农民又找上门来,决定投资养牛,加入协会。

据了解,近几年来,随著南昌乳业的发展,南昌的奶牛养殖发展迅速。目前南昌市的奶牛数量已经达到两万头左右,其中奶农自发养殖数量占到一半以上。一些奶农通过养牛走上致富之路以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其他农户也纷纷效仿。这两年来,奶牛的数量比前两年翻了好几番。

而南昌现有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乳品企业,各乳品企业对牛奶的需求量的增幅赶不上奶牛养殖的步伐,从而使得奶源过剩。特别是在冬季各企业市场销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下,这种矛盾更加明显。

肖爱国说,其实南昌的乳源去年就饱和了,有的企业和奶农在去年已经开始倒奶,甚至有许多奶农已经宰牛卖牛了。奶农联合会现在站出来呼吁,已经有些迟了。

据悉,南昌市奶农联合会是由一些奶农在2000年自发成立的组织,现有奶牛6000o余头,作用是为奶农提供养殖方面的技术支持,并负责会员们的鲜奶销售。

肖爱国说:“联合会与南昌阳光乳业公司建立了稳定的、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奶农联合会的牛奶全部由阳光公司收购。由此看来,通告被认为是企业的炒作也算自然。不过,说话的企业不该抛开南昌奶源过剩的事实,不顾奶农们今后的利益。”

企业的无奈
 

南昌市青山湖区桃花镇的程矮文是奶农联合会的会员。2001年开始投资养奶牛,从12头发展到现在的40头,效益一直不错。他说,自己是会员,有定点企业收购,不愁牛奶销不出去。

和程矮文有同样想法的养殖户还有很多,不少人扩大了养殖规模。一些原来不养牛的人,看到他们致富,也跟ぴ养起了奶牛。

南昌市阳光乳业公司策划中心经理裘晖说,该公司正在为奶源过剩的事大伤脑筋。公司在奶源的生产上采取的是公司+农户的形式,除去公司自己养殖的奶牛以外,奶农联合会的6000多头牛所产的奶也要负责消化。

他计算,一头牛每年能产5000至6000公斤奶。目前,阳光公司平均一天就要收购10万斤鲜奶。尽管阳光品牌在南昌市场占有率超过60%,可还是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奶源。

他坦言,现在南昌已经有些企业倒奶了,阳光乳业也到了快要倒奶的边缘。去年有段时间,是靠向一些社会福利机构赠奶,才不至於出现倒奶现象。

他认为,今年的情况更严重,但企业又一时没有解决的办法。因为,奶农与企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不收奶或是降价收购,奶农的积极性将受到挫伤,最终导致企业奶源不足,难於发展;如果敞开收购,奶农的利益保护了,企业却会因为难以消化而陷入困境。目前,公司尚能承受上述损失,但时间长了,企业一定会被拖垮。最后受损害的,将是企业与奶农双方。

奶农的悲哀

与加入了奶农联合会的奶农相比,更多自发养殖的奶农没那么幸运,他们经常不知道要把奶送到哪里。在南昌市新建县北郊乡,几年前有140多家农户养ぴ上千头奶牛,现在剩下的奶牛数量还不到一半。

一位姓陶的奶农说,前几年人们都说养奶牛挣钱,他也借钱养起了牛。那时乳品企业由於生产效益都不错,牛奶的收购价格也挺高,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价格就直线下跌,最低时原奶才5角钱一斤。

虽然最近几个月奶价上涨了一些,但他还是后悔当初的决定。他说,现在被这些奶牛拖ぴ,什么事都干不了。总想等著有一天奶价好了,把本儿给收回来,也经常想把牛卖了,却不甘心:自己的奶牛都是从浙江金华、陕西、山西等地方花1.2万元一头的高价买来的,可现在卖掉一头顶多4000元,甚至只能宰了卖肉。

采访中,笔者发现,许多农民原来养牛的房子现在都改成了住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奶农说,去年以来奶农的处境越来越差,现在养奶牛几乎毫无利润。

他算了一笔账:平均每头奶牛一天吃饲料就要花去近20元,每天的产奶量只有40余斤,企业的收购价一般在每斤1元左右。这样还好,可一些企业由於自身效益问题经常压价或降等级收购,养牛人就常常亏本。今年六七月份,企业不收奶,许多奶农只有忍痛将刚挤出的奶倒了,或者把牛处理后外出打工。

有位业内人士证实了奶农的话:乳品企业之间有个共识,“得牛者得天下”。一些企业出於发展的需要,纷纷鼓励和支持农民从事奶牛养殖。可一旦到了市场销售淡季或是出现市场状况不好等因素,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之间曾经的良好合作关系就宣告结束。一些企业就限制收购、降价收购或者是提高等级标准,甚至拖欠奶款,导致农民倒奶、卖牛甚至杀牛。

他指出,企业可以通过种种措施来减少损失,例如把损失转嫁给奶农,或者通过产品的后期利润弥补,可奶农的利益谁来保护?农民的资金来之不易,抗打击能力也相对较差,如果投资失败,直接面对的就是生存问题。奶牛的饲养周期较长,其数量增长受到一定的制约,一旦出现波动,恢复起来比较困难,将重创整个乳品行业。

他说,其实,乳品市场的风险应该由企业和农民共同承担。企业还应与奶农之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关系,比如说定时根据市场信息反馈来指导奶农的生产,并加强行业的发展规划,而不是一哄而上

实习生 涂超华

中国青年报

2002-12-06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