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收费有没有谱

2002年10月15日
曾晓东

这几年,大学学费的变化可真让人瞪大了眼。高校“并轨”之初,某大学学费只有500元,时隔4年,该大学热门专业学费已上升至7000元。就连一向免费的师范教育也开始步入收费的行列。1999年尚能坚持对师范生不收费,非师范生每年收费3000元,到2000年,就变成师范生每年学费2400元,非师范生4800元了。那么,大学的学费到底有没有谱?

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学费的确没谱。一般百姓居家过日子,都会将商品和它的价格掂量掂量,再决定买不买。可在两件事上一般不掂量,一是看病,二是孩子上学,尤其是后者,只要能考上,不管学校要多少,家长就只有“是、是、是”的份了。所以,目前的大学教育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要不管理,大学学费肯定还能涨到7000元的2至3倍。但大学毕竟是社会平等的制衡器之一,它终究得让贫寒子弟也能进来;大学还是知识的开发地,它还得让聪明人进得来。因此,除了必须采取各种奖、助、贷学金外,还得给大学定个价,不能让钱成为能否进大学的尺度。

怎么给大学定个价?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人均成本,规定高等学校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

那么,一个大学生的培养成本究竟是多少?北京师范大学的袁连生博士认为,由於大学实行的是以现金收支为准的收付实现制,与核算教育成本所要求的权责发生制之间存在矛盾,学生培养成本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很难得到反映。权责发生制,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以培养学生这个责任的发生作为记账标准,而不是以实际支付为原则。因此,要获得准确的教育成本数据,必须改革现有学校会计制度。目前,可行的方案是将现有会计资料按照一定的框架转换成可进行成本核算的资料,将学校开支中与学生培养无关的费用剔除,而增加日常开支中未包括的,但与学生培养相关的折旧费等。

会计制度是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的,但成本管理不仅要包括实际,还应包括起码该怎样。现在,许多大学高等数学课的班额已达200人以上,试想坐在后面的同学怎么能看到教师书写的方程式?这样的大学也许收费很低,但学费的下降若以质量为代价,是我们最不愿看到的。目前,以教师劳动和实物为尺度的标准成本管理已在我国出现,如生师比、学校建筑面积等,但以货币表示的标准成本还是一项空白。大学收费制度的实施迫切要求研究者补上这一空白。

总之,给大学定价需要相应的制度。一方面,要将价格定得有道理,建立成本核算和价格听证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大学的标准成本,以监督价格与教育服务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政府出自管理的需要,民众出於知情的考虑,迫切要求大学建立成本核算和报告制度,但大学并没有进行这种制度调整的愿望。随著外界压力的增大和大学解决法律事务的需要,袁连生博士认为,大学的成本核算制度迟早会建立。

摘自搜狐网
2002-10-15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