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2003年07月01日
作者:万千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甘肃省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全省2500多万人,农村人口为2046.94万人,占总人口的81.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甘肃省农民收入有了阶段性的增长,生活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随著城市改革力度的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差距明显拉大。

特别是最近几年,由於城市经济的发展快於农村,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快於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统计资料显示这个差距还在不断拉大,这已成为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不得不引起高度关注。

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由小到大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1978年至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14%的速度迅速提高,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3:1。

随后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开始减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2002年达3.9:1。

另外,从历史数据看: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过程明显,198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50元,1995年城乡收入差距突破2000元,2002年城乡收入差距突破4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个指标看,前者不仅包括现金纯收入,还包括实物折价收入,而后者却是可支配的货币收入,城镇居民的大量非货币性的收入(如福利性收入)并未包括在内,若将这部分福利性收入也计入在内,则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将更大。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准和消费结构差异明显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必然会带来消费水准和消费结构的差异。从消费总体水准看,2002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64.22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1153.2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22.8%。

1985年至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625.2元增加到5064.2元。

同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4.6元增加到1153.3元,城镇居民增加了7.1倍,而农村居民只增加了4.6倍,1985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比为3.1:1,2002年拉大为4.4:1。

从消费结构上看,2002年农村居民用於吃、穿、住的比例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66%,其消费支出仍以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为主。城镇居民用於吃、穿、住的比例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57%,农村居民较城镇居民高出9个百分点。在食物消费的方面,城镇居民的消费品质明显高於农村。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以粮食为主,主要解决吃饱的问题,而城镇居民则更注重饮食的搭配和营养。

2002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1%,较1985年的60.4%下降了14.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5.4%,较1985年的50.6%下降了15.2个百分点。

三、城乡居民家庭拥有财产的差距明显

由於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反映在家庭财产的拥有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以家庭耐用消费品为例,2002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和空调机分别为110台、84台、45台、62台和1台,而同期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和空调机分别为61台、5台、31台、20台和0.2台。在高档耐用品的消费方面,城乡差距十分明显。

四、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城乡之间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甘肃省地处内陆、自然条件严酷,加之生态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农村的基础条件与城市相比更为落后。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这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

二是与城乡产业的特性有关。尽管现在农村也有多种产业,但农业在全省的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从城乡的基础设施、资金、资讯、市场相比较看,农业自身的扩张性与城市相比始终处於劣势。随著城市改革的深化,本来就发展较迟的乡镇企业,优势也开始逐步萎缩,有的破产关门,有的停止不前,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取的收入比例很低。

2002年甘肃省农民在本地乡镇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为61.89元,占农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的2.9%,这是该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三是与城乡经济的二元体制结构有关。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多年来形成的城乡经济二元体制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至今仍然未变,还在继续发挥著作用。比如福利制度、税收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等,都在城乡居民收入中起著很重要的拉动作用,从而加速了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这几年城镇福利制度在不断强化完善,而农村福利制度至今仍不能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在多数地方没有得到解决。另外,同样是义务教育,无论从适龄儿童入学率看,还是从教师的工资收入看,城乡都存在很大差别,这也是甘肃省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五、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和建议

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遏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甘肃省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第一,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抓好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培育特色产品,尤其要发展成本低、见效快、品质优的农产品。推行“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的新型农业战略,谋划跨跃式发展思路,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要大力推进乡镇企业结构性调整,带动产业升级,拓宽发展空间。

第二,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的调整减免,给农民以休养生息的条件。当前在这项改革中,要落实政策性补助,使农民的收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准,并随著改革的深入积极创造条件,以至逐步过渡到取消农林特产税和降低农业税。
要下功夫切实搞好减轻农民负担的专项治理,巩固成果,防止反弹,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缩减农民供养人口,规范乡镇人员编制,减少工资性支出。要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要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视农村贫困群体的生活。二是要逐步分地区、分步骤地进行养老保障制度的试点。三是稳步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第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落实中央关於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草产业,恢复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坚决制止开荒和乱砍滥伐行为,大力发展养殖业,促进农业的良性回圈。利用甘肃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产业。

第四,推进城镇化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催生一批小城镇,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业向小城镇集中,发展二三产业,为农产品销售搭建资讯平台。

第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对农民在普及科技文化教育的同时,大力进行技术培训,培养知识型的新一代农民,使农民收入的根基牢牢地扎在科技肥沃的土壤之中。


中新网 2003-07-01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