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求职难”无关扩招

2008年02月07日

        硕士求职难,一方面因为中国自主品牌少,技术研发能力弱,所以不需要太多的研究生,除非研究生愿意到车间去当流水线工人;另一方面,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术型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对於农民工来说,就业已不是什么难事儿,目前,这种难事已转移给了高学历群体。新华网“焦点网谈”日前以“‘举目皆硕士’:硕士生就业遭遇的尴尬”为题,报导了当前研究生就业难现象。如今,统考硕士、在职硕士、双学士以及同等学力竞争对手的“同步上市”,使硕士生就业面临著“举目皆硕士”的尴尬。

       一提起硕士求职难,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首当其冲地会挨顿板砖。盲目扩招、研究生的批量生产成为主要缘由。但我的看法则是,以扩招与研究生素质低来解释研究生没饭吃,无异於以驴头来观照马嘴。

       中国的研究生到底多了还是少了?我们不能以研究生总数来衡量,而应代之以人口比例。资料显示,全国目前研究生总数仅占人口的万分之三,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品质和速度不仅落后於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於国家发展的需要。眼下,我国还远没有达到研究生过剩、让他们成天在职场上四处碰壁的地步。

       毋庸置疑,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品质的确存在问题,一个导师带一群硕士生的现象并不鲜见。但这也不是硕士找不到工作的理由,在唯文凭是举的当代语境下,高学历人才一度非常抢手。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硕士生变得如此落寞?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我国产业研发能力的落后;二是研究生培养无的放矢。

       先说第一个原因。曾经让企业斜视惯了的农民工、低学历人员,现在是企业烧高香求著他们来工作。因为中国已是“世界工厂”,各地工厂都在为外国企业加工产品,劳动力难免跟不上生产水准。这正好可以解释研究生为什么找不到工作了,因为中国自主品牌少,技术研发能力弱,所以不需要太多的研究生,除非研究生愿意到车间去为国际企业的来料加工充当流水线工人。要农民工不要研究生,揭示出中国太多的企业自己还在为世界打工,生产行为不用讲究太高的技术含量。

       再说第二个原因。我们需要大量研究生,但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太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眼下虽是21世纪,但我们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并未与时俱进,而似乎打算巩固文明古国的地位,多培养一些学者。198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证明,我国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学术型人才,该条例对学位的认识侧重於学术标准,培养目标基本是教学和科研人员。虽然该条例迟至2004年修改后对应用性专业有所增加,但应用性学位的比例仍然很小。

       但是,如果将研究生的专业职业化,肯定会有人认为是对研究生教育的庸俗化,而根本不考虑我国的老学究已经够多。作为教育超级大国,美国的研究生为何那么有市场?这固然与美国企业的研发空间有关,但研究生教育专业的应用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所有的研究生学位中,专业应用方向的硕士学位占85%,学术型的专业仅占15%。

       综上所述,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举目皆硕士”现象,甚至应当为这样的国民素质感到高兴。而应当反思那么多硕士生派不上用场背后的两大因素。

(责任编辑:李清)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8年02月05日

作者:椿桦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