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断指”向我们警示了什么

2003年02月26日

马龙生<br> <br>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报道,浙江省永康县的数千家五金企业,其打工人员每年被轧断手指的安全事故达上千例,而这么多受伤致残的打工者,境遇好的得到一些微薄的经济补偿,不好的则空著伤残的手,被迫自动离职,给后半生留下了沉重的生存压力与精神负担。<br> <br>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乡”,这里的五金企业达7000家,且大多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难以抹杀。可是,“每年千例断指”的代价又确实是血淋淋的,让人在品味永康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在咀嚼无奈与苦涩。<br> <br>在报道中,笔者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永康,一套冲床保护装置不过区区2000元,据说有了它,轧手指等恶性事故基本可以避免,但是五金企业的老板们很少有人买它装在冲床上。有了这个细节,我们还用为这么多的断指事故找原因吗?<br> <br>去年这个时候,河北白沟发生了“打工妹加工箱包被化学胶水熏死”的恶性事件,今年,浙江永康的“千人断指”又给人们心中蒙上新的阴影。白沟事件惊动了上层,地方官员们又是彻查又是整改地一通忙活,不知现在的白沟怎么样了。而这次的永康,我们无法预料能有什么结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要想解决问题,指望打工者们依法维权,不太现实;指望老板们“良心发现”,自觉投入资金搞安全生产,也基本不可能。归根到底,政府不出面还是万事皆休。<br> <br>说实在话,惊动高层,层层批示后来个急风暴雨式解决,对於地方官们来说无疑是被动的。那么,地方官们为什么不能少发些“人手少,管不过来”之类的泛泛托词,把功夫下在平时呢?要知道,民营经济虽然是地方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永康这样的地方,可能还是绝对力量),但如果这股力量起点很低,缺乏文明意识又没有“文明起来”的动力,且处於松散无序、放任自流的状态,其发展后劲能有保障吗?<br><br>近年来,浙江的民营经济成了全国的一大亮点。不少省区都在瞄著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做著奋起直追的规划。可是,恕笔者直言,浙江发展民营经济的方向值得学习,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成果,也是多年累积而成,其中的一些积累方式,今天看来已不一定值得仿效。联系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一个文明、富裕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民营经济的发展更应该以一个全新的思路来构建,特别是在文明的生产经营意识上,更应该开始於一个较高的起点。<br><br>一个没法再低的要求是,别再出现仅一个县就“千人断指”的尴尬现象了。 <br><br>人民网 2003年2月26日 <br>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