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父母为高昂的学费历经的血与泪的故事,当我们看到尊严与亲情在被恣意地践踏,当我们看到学子们的冷漠与无情……我们不能不震惊,被我们誉为“天之骄子”的学子们的良知去了哪里?我们的政府该怎样让无力者前行?我们的社会该给这些弱势的群体以怎样的关爱和帮助?我们策划编辑了这组文章,旨在引起学生、家庭、社会乃至政府的思考。
放弃了亲情和爱情
“大学生‘卖身’求学”、“大学生讨要学费状告生父”……类似题目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报导上。2001年2月12日,因“专升本”而需要一次性交纳8000元学费的女孩刘华,将父亲刘大华告上法庭,要求父亲承担其读大学的全部生活费和学费。一审宣判后,刘华的父亲虽也有上诉的想法,但却不愿与亲生骨肉再次对簿公堂,“女儿始终是无辜的。”后来刘大华卖掉了家中的冰箱、彩电,才凑足七千多元给女儿。
2002年8月,黑龙江学生李雪松向已与母亲离婚的生父李伟要大学学费未果,将父亲告上法庭,李伟被判支付15000元。李伟无钱支付,李雪松申请强制执行。她在法庭陈述:“无钱上大学,我的一生就毁了”。法院於是将李伟房屋拍卖2万馀元,李伟无家可归,只得带>1岁的孩子流浪街头,乞讨为生。
2002年8月25日,陕西宝鸡的小丁接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全家欣喜万分的同时,小丁的父亲,却因为筹不出儿子的学费而跳楼自杀……2002年9月,陕西渭南市一位女生给某报社写了一封徵婚信,条伯是“凡愿意供我上完大学且经济宽裕者,年龄不限,地区不限……”她说:“眼下只能以学业为重,为了理想,其他一切都可以牺牲,包括爱情。”就在差不多同时,远在重庆的周先生正在为缴纳儿子的学费去市血库卖血,但却得知,现在实行没有报酬的义务献血……为了儿子的学费,周某痛称“卖啥都行”!
一幕幕的悲剧上演>,学子自己急迫的同时,父母承担>更大的压力,“为了孩子,我们真的什麽都能做!”一对为了供儿子念大学而身兼>职的夫妻,颇显凄凉地告诉记者。这对夫妻的儿子李某,现就读於吉林大学>年级。高额的学费、儿子的生活费、书费……夫妻二人与街道商量,每天清晨不到>点钟便出去打扫街道,8点又要赶去上班,下班后再到一家小餐馆帮忙。“只要儿子书念好,我们苦点没什麽。”记者采访得知,李某在学校“ 吃的、穿的绝对不比别人差。”而且其邻居还偷偷地告诉记者,“那个孩子不懂事,可怜他爸爸、妈妈这麽辛苦地供他念书。家都不爱回,听他妈讲是嫌家里给他‘丢人’了!”
为了孩子,父母付出得太多。但儿女们的反应却如此冷漠。难怪有人尖锐地指出:“对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感情如此不负责任,这样的学生,即使读了大学,也很难想像他们会对社会充满热情,会对别人付出爱心,他们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吗?”
一个真实的故事
陈若是个漂亮的女孩儿,今年刚刚大学毕业,现供职於北京某知名广告公司。回忆起四年前的事情,陈若在记者面前没有抑制住自己的情绪,落下泪来。1998年,全国高校正式取消公费、自费之分,考上北京某重点大学的陈若成了第一批“ 并轨生”。高>的“补课费”、“冲刺题集”已使双双下岗的父母负担沉重,而“并轨”以后,学费一下子涨到了>千多,再加上住宿费、军训费……全家人都在发愁。
下岗后,父母外出找工作,为了节省午餐费,也为了让孩子吃好,父亲白天给陈若兄妹送饭,晚上去给一家小工厂看门、值夜班,“本来就有肝病的爸爸更瘦了。”母亲下岗后在一家酒店找了份收银的工作,“每天都要忙14个小时,也才给400块钱。而且妈妈每天都到厨房帮忙,好带一些好点的剩菜回来给我们吃。”“妈妈工作酒店的老板一直对妈妈‘不错’,妈妈为了我和哥哥,不能放弃工作。后来 ……妈妈‘委屈’了自己,当然工资也提高了。”“我经常听见妈妈对爸爸说对不起他……”为了女儿,父亲放弃了一个男人的尊严。陈若心底怨过、恨过,“妈妈那样做真的很丢脸,让我在别人面前都抬不起头。”但她却没有对父母表达,“我知道是我自私,但我真的更想学习、念书……”
看得出,陈若心里十分矛盾,为了上大学,一家人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如果再让她来一次选择,她会选择上大学,还是选择父母的尊严呢?
这种行为太自私
陈若如今也打算“用尽所能回报父母”,因为她觉得自己当初是“太不懂事了”。“妈妈为我付出了那麽多,我却恨她、怨她,甚至嫌她给我丢脸……”
陈若算是众人口中“懂事”的孩子了,记者调查中发现很多家庭环境困难的学生,“在学校你压根看不出来!”某国家重点高校的一名“特困生”,平时的穿□、打扮都很时髦,其同学告诉记者,“要不是学校给特困生发补助,我们还不知道呢。而且就是现在,我们也不敢相信她是特困生!”但事实是,父母为了给她寄生活费,正节衣缩食,四处打工。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朱副院长认为,这种子女不理解父母的问题是一种很普遍也很严重的社会现象。“由於这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现在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优遇感,这种‘攀比效应’下的结果是自卑的产生,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接受父母的付出行为。”
一位教育界的人士说,真不上大学,也不能说“毁了一生”上大学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上大学并不是死路一条,要是因此而“毁了”,只说明你缺乏适应环境、面对现实的能力。人生不可能永远“心想事成”。你尽了全力也未必能达到目标,因为贫穷上不了大学,只能接受现实做出新选择。不管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把父母逼到卖血乞讨的地步,把贫穷父母送上法庭,都是置亲情於不顾,是极端自私的行为。
实际上,大多数贫困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学费问题。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绝对不会让父母为了自己上大学而付出那麽多,他建议贫困学生通过>个途径来筹集学费:向亲戚朋友借;自己做临时性的工作挣;通过学校贷款。
一些学生采取了极端的做法,他们虽然最终上了大学,但在他们今后的生涯中,必然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阴影。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心里也会有矛盾和痛苦,当记者继续探寻个中原因的时候,高校收费问题又一次浮出水面,受到我们的质疑。
转北大>角地
2002-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