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关注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

2004年09月15日
\



9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发布一部专门阐述社会保障现状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白皮书,因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另据报导,在充分肯定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有关专家提醒说,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仍有不小的难度。其中,最难的是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没能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保障。

这是一个来源於现实的忧虑。尤其是,土地作为农民几乎惟一的“保障”,一些农民在失去了这一“保障”之后,又失落在所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之外。当社会的目光聚集到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之际,另外一个群体□□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其实相当引人注目。

失去土地的农民是窘迫的。比如,7月5日,长沙市洞井镇天华村村支书谭中伟自杀身亡。谭是今年4月17日由村民首次“海选”产生的村支书。这位一度雄心勃勃表示要领>村民“往好里搞”的年轻村官,在短短的78天任期里,究竟遭遇到了怎样也绕不过去的难题呢?

从当地有关媒体的报导中可以看出,谭中伟的死,与村里的土地转让有关,与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有关。

据调查,地处长沙市南郊的天华村有240户人家、800多人口,全村的1300多亩土地在近几年城市的扩张中,先后被租赁、出售、占用和开发1100亩。不少村民不仅无地可耕,甚至部分村民因受城市绿化规划的限制无处安身。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一个被村民们寄予厚望的村官,自然免不了操心和焦虑。然而,谭中伟试图破解这一系列难题时遭遇到种种阻力和困惑。以生命为代价,谭中伟触及到的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

据《中国改革》杂志预测,如果按现行征地制度和城市化发展速度,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将超过7800万人,接近现有农民数量的十分之一。

毫无疑问,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以及与之伴生的许许多多让人猝不及防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远非“谭中伟们”凭一己之力便可以破解。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情形:遍地开花的城市框架扩张和农村城镇化,“短平快”地圈进无数土地,将成千上万的农民直接“置换”成了离“乡”离土、仓皇失措的新市民。有资料显示,近7年来全国有近亿亩耕地被徵用,“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无农民”已达4000万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与洞井镇天华村村民一样失地的农民,在进入城市之后,就必须自掏腰包买口粮了。那麽,钱从哪里来呢?

也许,在进入市民角色前几年的“见习期”里,失地农民能够依靠微薄的征地补偿度日。但是,他们“可持续”的生存保障又在哪里?因为失去土地而“下岗”的农民,没有谁会给他们买失业保险。失地农民如何实现再就业?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失地农民在就业等方面遭遇困境,固然与其自身条件有一定关系,但是这一切,又都缘於他们进城后新身份的尴尬。在地方政府眼里,他们不是下岗工人;对於城市,他们即使有机会找到工作,也不是目前能得到各项政策优惠的农民工了;与“正宗的城市居民”相比,他们是被排斥在各项社会保险“城墙”之外的群体。由於受自身技能和身份的限制,失地农民在城市立足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便或多或少有了这样的忧虑:某一天,在众多城里人津津乐道於宽马路、大广场之“诗意地栖居”的同时,人们发现,失地农民人数的急剧增长竟导致了城市贫民规模的突然扩大□□而这,当然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来源:《 \ 工人日报》

作者:龙巨澜 方大丰

\ 2004年9月13日


延长退休年龄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