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虽然大大小小的矿井究竟有多少、又有多少矿工在矿井下工作?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中国煤矿安全事故居世界首位却有据可查。
一项统计显示:近几年,中国煤矿因公死亡人数均在六千人左右,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其他主要采煤国家死亡总人数的四倍,中国百万吨煤死亡率为美国的一百倍、印度的十倍。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的资讯说,今年六月以来,中国煤炭企业发生四起特大事故,死亡和下落不明四十五人,还发生九起重大事故,死亡四十一人,其中透水事故>起、瓦斯事故四起、顶板事故两起。
中国煤矿安全的软肋与硬伤
中国对煤矿安全不可谓不重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门对煤矿安全生产>令五申、常抓不懈;在大小矿区,“安全为天”、“安全才是硬道理”、“安全压倒一切”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很多矿专设安全矿长一职,井下有安全员、瓦斯员等进行巡查、监督。
那麽,中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为何还频频发生?
业内人士称,如果说管理水平欠缺、矿工素质偏低是煤矿安全的“软肋”,矿井下作业设备与工艺相对落后则是煤矿安全的“硬伤”,而既有软肋、又有硬伤,即是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的真实写照,也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结。
记者不久前随全国安全生产采访团赴煤炭大省山西采访时发现,煤矿企业尤其是国有大煤矿对此大多有清醒认识,并“对症下药”,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柴久茂称,该集团一方面狠抓安全装备投入,解决物的不安全行为,仅2000年至2003年,就累计投入一亿多元人民币,为新建高瓦斯矿井建成双回路供电系统、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等系列安全装备设备。另一方面,该集团严格培训考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矿工素质,从硬体和软体上为煤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系提供支撑。
虽然汾西矿业集团已创造2001年、2002年、2003年连续>年实现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奋斗目标,但柴久茂对安全生产仍感“如履薄冰”。他说,“安全生产最关键的是人”,谁也不敢保证安全上完全不存在问题。
大矿兼并小矿是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软肋也好,硬伤也罢,中国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地方小煤矿中表现尤为明显和突出,频发的安全事故也多集中於小煤矿身上。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任润厚认为,国有大煤矿兼并、改造地方小煤矿,是抓好安全生产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根本途径。
黄河边上的双柳矿就是一个由年产仅六万吨的村办小煤矿兼并改制而来,汾西矿业集团一九九八年收购后,直接用於安全生产的专业设备的投入达一点四亿元人民币,现已建成年产两百万吨的现代化矿井,百万吨死亡率至今保持为零。据悉,汾西矿业集团六个、潞安矿业集团两个由地方小煤矿兼并改建的矿井,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安全状况也相当不错。
但是,行业内谓之“大鱼吃小鱼”的兼并之路却非坦途。汾西、潞安两大矿业集团兼并的六个地方小煤矿,无一例外地都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后期中国煤炭市场处於低谷时完成的。
权威人士分析说,虽然地方小煤矿普遍存在资源浪费大、人员素质低、安全无保障等诸多突出问题,但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大好情况下,不少地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不愿意出让小煤矿,甚至蓄意阻挠和设置障碍。同时,小煤矿的背后还有产权归属、利益分配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也增加了兼并的难度。
很多煤矿老总呼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管部门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虽不可“拉郎配”,但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进行调控,以积极引导、扶持煤矿企业间开展兼并和资源整合,推动中国煤炭业的安全与生产步入良性回圈。
矿工健康安全亟需更多关注
在地下数百米、“暗无天日”的矿井里,工人们工除了随时随地要面临透水、瓦斯爆炸、顶板坍塌等直接威胁生命安全的危险外,还要时时刻刻面对矽尘、煤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杂讯、振动、高温、高湿等恶劣的工作环境。
后者固然不会立刻置人於死地,但它是“慢性杀手”,慢慢地会构成严重的职业危害,潜在而隐性地侵蚀>矿工的身体健康。“从某种意义上说,矿工健康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是中国煤矿安全生产最大的隐患。”一个矿井的安全科长陪同记者下井时这样说道。
遗憾的是,矿工的健康安全,目前似乎被中国政府主管部门、煤矿企业所冷落和遗忘。该安全科长称,在矿工的健康安全防护方面,小煤矿几乎什麽也没有,即使是国有大煤矿,做得也远远不够。
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井下的巷道,走过掘进工作面和回采工作面,除采煤机的喷水雾防尘装置外,记者再没看见其他用於矿工健康安全保护与防护的措施和设备。
一份来自中国卫生部的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报告发病情况通报则发出警告,中国矿山的职业危害非常严重,以尘肺病为代表的职业病发病率相当高。
专家认为,矿工的健康安全对中国煤矿整体安全生产而言,既是软肋,也是硬伤。他们呼吁全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和煤矿企业高度重视,加大力度解决。
来源:中新网
记者 孙自法
中新社
2004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