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香港国际货运码头罢工事件——劳资双方必须坐下来谈判

2013年04月12日

Geoffrey Crothall坦言,此次香港国际货运码头工人罢工事件并不难解决,关键在于香港国际货运公司是否愿意代表外判商与合同工代表进行沟通谈判。

关于解决劳资纠纷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难点,只要双方愿意就问题进行友好的沟通谈判,寻求和建立利于谈判的机制,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契合点,达到互利共赢。

但在这场香港码头工人劳资纠纷中,谈判的意愿连同机制都不存在。香港国际货运公司拒绝与工人及工会代表沟通。货运公司执行董事严磊辉(Gerry Yim Lui-fai)声称罢工与公司无关,而应该由与合同工签合同的外判商负责。至于外判商,对于工会组织则是态度冷淡。

工人和工会一心寻求谈判,但面对货运公司管理层固执的态度,外判商和下属外判商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他们至今没有找到任何有效的沟通渠道。伴随着过去十年工资水平的停滞不前和物价飙升,罢工成了工人们表达不满的唯一选择

货运公司和各级外判商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但这并不影响港口的高效运转。把工人们分散开给不同的外判商负责也不过是为了分散工人力量,及早遏制任何反对活动的势头。

这个策略一度奏效,但在这次罢工中失败了。工人们不仅更加团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工友加入了罢工,还获得了卡车司机和香港各界人士的支持,仅罢工第一周就收到了140万港币的捐款。

预计货运公司董事迟早会同意和工会代表进行谈判,实际上这和六年前发生在盐田和蛇口两地一系列罢工后非常相似,而当时深圳的管理很快就做出了谈判的妥协。

2007年4月,当时有超过300名来自盐田国际集装箱货运码头的工友发起罢工(盐田国际集装箱货运码头与香港国际货运码头同属于和记港口控股信托旗下),要求提高待遇,改善宿舍环境,捍卫工会选举权,这场罢工成为一时新闻焦点。而也正是这些由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工会代表在之后的一系列关于工资和宿舍环境的集体谈判中为工友们捍卫了权益。

深圳码头在2007年吞吐量达到2100万标准箱(20英尺当量单位),香港码头的吞吐量当时为2400万吞吐量。深圳工人不仅为取得了罢工的胜利,在业务上,深圳港口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全面超越了香港。

如果那位董事会执行董事真的要捍卫香港货运码头在国际社会的声誉,他真该去了解下深圳在之前的那次劳资纠纷中做出了什么努力。而这些努力并不让人为难。

如果劳资双方之间的分歧实在难以取得谅解,至少公司方面应该给出一个愿意沟通的意愿。码头公司如果愿意抛弃各种无济于事的借口,视工会为谈判中平等的伙伴,那么紧张的气氛肯定会立刻缓和下来,集体谈判也会应时启动。

货运公司甚至不用放弃外判合同制度,他只需作为外判商的代表,就好像工会是供人们的代表一样。

同时,表明了愿意加入谈判的意愿,对于鼓励工人返工就是个好的时机。大多数工人也是愿意一边工作一边由工会代表他们与公司谈判,僵持的坐在警戒线后并非他们所愿。但如果货运公司在任何双方协议中有违约甚至报复现象,那么之后的罢工会更加坚定和激烈。

对于维护香港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健康,香港码头工人功不可没。拥有体面地薪水,安全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工作时间和愿意倾听他们意见并尊重他们的雇主,这些都是工人们应得的。而这些目前码头工人从未拥有,是时候让货运公司道歉并赔偿了。

郭展睿(Geoffrey Crothall),现任中国劳工通讯传讯总监。

 

原文链接:http://www.scmp.com/comment/insight-opinion/article/1210122/hit-must-come-negotiating-table-over-dockers-pay-dispute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