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约翰·福利
经济增长决定了中国领导人的说法,但就业状况解释了他们的做法。在一个自2000年起每年增加2.35亿城市居民的国家里,把重心放在就业上并不奇怪。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中国的就业市场到底运转得如何。
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已经出现了:最近的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说明就业已连续两个月萎缩。汇丰的PMI指数则暗示未来三年的就业形势将最差。在广东省,一个关键性指标--求职人数与岗位空缺之间的比率,随着工业利润的下滑出现了恶化。
另一方面,官方2011年底的失业率只有4.1%。就连2008年经济危机时,该比率也只有4.3%。全国性的求职人数与岗位空缺比率维持在基本平衡的状态。过去十年里,整个中国的岗位缺口比任何时候都要多。
这个数字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因为中国不止有一个就业市场,而是有好几个。第一,1.58亿农民工(许多现居住在大城市里),既没有被计入就业又没有被计入失业。他们的就业可以通过基础设施项目被创造出来,也可以因为工厂关闭而消失,对整体失业率没有任何影响。
其次还有私人部门。中国劳工通讯曾报道,应届毕业生的工资要求提高了;2012年上半年的劳工纠纷比前六个月增加了50%。类似报道暗示短缺的是工人而不是岗位,但雇主可能不愿意雇佣要求更高的员工。
最后还有国营部门。国企的就业不足是个问题。重工业很自然地被推到了前沿:据制铝工业咨询提供商AZ China,四分之一的铝业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而钢铁行业上半年利润同比下滑了96%。不过几乎没有地方官员愿意在领导层换届之际裁员。
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到底是过于紧俏、过于宽松,还是正好平衡,取决于你看问题的角度。管理这样一个市场是一项不值得羡慕的任务。难怪政府官员们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到更简单的事情上,比如说增长。
原文链接:http://comments.caijing.com.cn/2012-08-06/11199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