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工作难找回家“啃老” 美中90后毕业生同病相怜

2012年08月10日

侨报网讯 无论是叫他们“90后”还是“千禧一代”(millennial),中国和美国在对待新一代大学毕业生的看法上似乎格外一致:质疑他们是被宠坏的一代,嘲笑他们自私,要求高等。而外界对他们的质疑和经济环境的不佳,使得这些年轻人在步入社会时,面临着同样的就业问题。

据CNN报道,中国和美国的“90后”大学毕业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美国,2012届毕业生不得不面对沉重的学贷压力、薪资下滑和25岁以下大学毕业生失业率9.9%的现实,所有的原因都源自挥之不去的经济低迷形势。

而在中国,问题可能更严峻,新华社的数据称,四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那些已经就业的学生往往又从事着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差甚远的工作。

过去的十余年中,中国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增长8倍,从1998年的83万增加到2012年的680万,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却一直受制于制造、出口和建筑等劳动密集行业,以至于出现很多受教育多年的大学毕业生从事收银员、流水线工人甚至淘粪工工作的现象。媒体形容他们从事的是“农民工”式的工作,正如中国劳工通讯(China Labour Bulletin)发言人杰弗里•克罗塞尔(Geoffrey Crothall)所说,“我不认为这是他们梦想的工作,但是这却是他们得到的最好的机会。”

美国的形势也好不了多少,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此前媒体报道称,近几年,美国青年失业情况极为严重。许多大学毕业生抱怨无活可干,他们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就业,得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但却找不到合适的位置。”

同时,新近毕业生们对经济的失望,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更是回父母家“啃老”,来自研究美国社会变化的“2010项目”(U.S. 2010 Project)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2010项目”报告称,经济衰退对年轻人的打击往往最大,因为他们是“进入公司最晚,但却最先被裁”的群体,而失业居高不下,又导致贫穷的年轻人没钱支付婚姻费用,低婚姻率和低生育率随之产生,这又反过来影响其他领域,如国内消费和未来劳动力市场,如此反复,陷入恶性循环。

当然,对于那些一流学校,如清华、北大,或者美国的一流商学院等等,他们的毕业生还是有竞争优势的,CNN称。但对于大部分刚刚毕业的“90后”,或者说“千禧一代”,中美两国青年就业问题不可忽视。除了政府努力扭转经济颓势外,由制造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或者鼓励毕业生开创事业,都是很好的“开源”手段。

转变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改变年轻一代就业的过程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pressusa.com/2012-08/09/content_1515308.htm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