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该拆掉的是隔离与歧视,而不是学校

2011年08月19日
文/思享家 蒋曦

从长三角到京津唐,然后再到珠三角,这一阵与夏季的台风路径相反的风潮,就是近日被爆出的,全国不少地方开始撤销和裁并曾经在这些地区林立的“民工子弟学校”!其实在这些地区行走,每当看到这样的挂着“民工子弟”招牌的校园的时候,就觉得颇为不可思议,因为这很容易就让人理解为对于一种特殊群体的特殊“标记”,这种标记的背后意义很自然地会被人理解为一种“族群的隔离”,在这个号称越来越像发达国家,文明社会迈进的国度里,这样的“民工子弟”标识,不要说是我过于敏感,而真的是一种难过!

曾经特别去这一类学校和一些朋友一起做过一些捐赠的活儿,当时并没有问及为什么要特别的在人群中强调这个“民工子弟”的特点,因为生怕伤害了那些已经开始在这个社会中成长发育起来的孩子们的自尊心,自尊心不是能够“被锻炼”起来的,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长时间的人们互相之间的关爱而形成的环境,所以宁愿在于孩子们交谈的过程中选择忽视这一点而不是主动地故作“大义凌然”的触及,是我们当时唯一力所能及的事儿了!

从来没有在光天化日之下去听说过什么大摇大摆的“领导干部子女学校”,亦或者以工作种类分什么“公务员子弟学校”,当然在事实上,在我们的口语化了的称谓中,以及一些学校或明或暗的招生宣传中,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确实出现过许多号称“贵族学校”的地方,但那些学校充其量只是一种为了创造一个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快速富裕起来的一群人将手头的资金泡沫,尽快地以教育消费的形式进行消费的一种方式罢了,贵族何在?难道用刀叉吃饭就叫做贵族了么?无论吃牛排还是吃米饭,这群消费着手中的泡沫的中国人所想的不还是“吃饱喝足”的低端念头么?亦或者有些人说开始将自己的子女选择何种更好地私立教育,不还是为了一个更低端的出发点:传宗接代的目的么?贵族何在?

“民工子弟”同样也只是一个在政策上出现或者使用的名词,本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社会的话语中,无形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里潜移默化的对于事实的一种默认,使得人为的在中国制造出了一个族群:民工子弟!包括哪些留守儿童!这个词语并不应该如此堂而皇之的出现并使用,不用躲闪、回避与否认,许多人在谈论这一族群的遭遇的时候,或者报以同情,或者报以关怀,总是带有着一种心底里的优越感!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度,在没有任何血缘与宗教上的明示与暗示的情况之下,创造出了这一个族群,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话说回来,民工子弟学校被裁撤,确实需要将其分开看待其意义,当我们社会开始用一种渐进的方式拆除了这种人群、职业、户籍之间的藩篱的时候,我们需要承认其打破了隔离与歧视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做法的前提是,这个社会真正的开始了觉醒,开始了在这个社会中的“忏悔”式的回馈,社会进步了,人群的共识增多了,这才有可能是那些不同的家庭出身的孩子们在同一个环境中成长,不然,“霸凌”你以为只是一种孩子间的玩闹么?

教育的进步,体现在的是有适度差距的公平之上,当然有人说看起来这不符合实际,但是人类的那些远期的追求看起来都挺不实际的不是么?让民工子弟的教育质量提升应该首先能让对方有一种能够消费的可能,这种可能不是将那些资源上的残渣丢弃给他们,而是一种像你买好酒好烟孝敬你爸妈的意思!休要留下不孝的骂名!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