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继2020年农民工数量首次减少以来,2021年农民工数量有所回升。农民工就业状况发生变化,第二产业就业出现增长,主要是建筑业就业增加。农民工平均年龄继续增长,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达27.3%,21至30岁农民工占比持续下降,首次突破20%。
农民工总量疫情后回升
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加691万人。过去十年间,农民工总量增速已经放缓,从2010年的5.4%增长率下降到2019年的0.8%。2021年农民工总量增长2.4%是2013年以来最大增速。
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农民工数量减少517万人,是2008年统计以来首次记录到数量下降,其中跨省流动的外出农民工下降最快,降幅达到6.1%。2021年,随着疫情受控,农民工流动性有所恢复。增速最快的是本地农民工,数量达到12079万人,比上年增加478万人,增长4.1%。
从输入地看,在中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增加最多,中部地区增量占全国农民工增量的49.8%。有6571万农民工在中部地区工作,比上年增加344万人,涨幅达5.5%。东部地区整体农民工数量增长至15438万人,其中,在京津冀、江浙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均有所增加,但在珠三角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有4219万人,比上年减少4万人,下降0.1%。
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加
近十年来,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农民工占比持续走低,到2021年有所回升,有48.6%的农民工从事第二产业工作,比上年增加0.5%。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比19%,比上年增加0.7%,即建筑业比上年增长了约330万岗位。而在制造业就业的农民工占比从2008年的37.2%持续下降至2020年的27.3%,2021年进一步下降至27.1%。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业虽然吸纳了大量农民工就业,该行业的欠薪顽疾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根据中国劳工通讯集体行动地图,2021年全国共收录1093起工人抗议、罢工,有约四成事件发生在建筑业,其中超过99%事件涉及工人追讨欠薪。
2021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0.9%,比上年下降0.6%。其中,降幅最大的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占比减少0.6%,即该行业约减少了90万就业,另外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各减少0.1%。
2021年农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长8.8%。对比2020年农民工月均收入增幅仅为2.8%,2021年的收入增长显示了经济的复苏。其中,外出农民工收入增幅快于本地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5013元,增长10.2%;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3878元,增长7.5%。
分区域看,在东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收入最高(4787元),增长也最快(10%);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最低(3813元),增幅也最低(6.7%)。其余中部与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4205元、4078元。
分行业看,工资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月均收入5151元,较上年增长7%。次高的是建筑业,月均收入5141元,增长也较快(9.4%)。工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业(4508元),涨幅达10.1%。
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持续增长
农民工平均年龄持续提高,由2008年的34岁,增长至2021年的41.7岁。从年龄构成来看,50岁以上农民工占比27.3%,比上年增长0.9%,是增幅最大的年龄组;21至30岁农民工占比19.6%,首次突破20%,降幅达1.5%。从就业地看,外出农民工更为年轻,平均年龄为36.8岁,50岁以上所占比重仅为15.2%;而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达46岁,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38.2%。
今年3月,有媒体注意到包括上海、天津、深圳在内的全国多地建筑业清退超龄农民工。上海规定,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施工现场已经难寻觅高龄农民工。一方面是高龄农民工在退出建筑业,另一方面是建筑业用工需求大,官方统计数据也显示了建筑业的就业增长,预计未来建筑业用工荒问题将愈发凸显。
官方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了随着疫情受控、经济复苏,2021年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状况亦有所改善。不过,2022年新一波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打击也愈发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增长0.3%。农民工失业问题尤为严重。本地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5.6%;外来户籍人口调查失业率为6.3%,其中外来农业户籍人口(主要是进城农民工)调查失业率为5.9%。中国劳工通讯将持续跟进疫情对工人的影响,更多有关农民工资讯,可参考《农民工及其子女》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