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新华视点”记者 吴晓东 梁书斌)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4座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建,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基地。随<<著着>>开采的深入,煤城塌陷问题日益凸显。由於塌陷规模大、资金紧张,目前塌陷治理仍然困难重重。塌陷区的老百姓说:地面塌陷了,政府可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可千万别让人心也“塌陷”了。
<br>
<br> 塌陷区旧貌难变
<br>
<br> 在黑龙江省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4个煤城市,从灯火辉煌的繁华市区进入塌陷的老城区,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了几十年前。
<br>
<br> 双鸭山市计委主任张野说,岭东区(塌陷地区)应该被保护起来。因为这里30年没变过样子,这样的地方成了“历史博物馆”。
<br>
<br> 事实确实如此。汽车驶过岭东区,掀起一路尘土。街道两边是破破烂烂的店□,后面是快要埋进地里的住宅。放眼望去,一大片低矮的平房拥挤在一起。
<br>
<br> 以一条小河作为分界线,七台河塌陷的新兴区与非塌陷区迥然不同。“七台河,七台河,稀泥没脚脖儿”“没老婆可以,没靴子不行”。当地流传的这些顺口溜,真实反映了矿区塌陷带来的困境。一位姓张的居民说,不下雨还可以,一下雨可就遭殃了,到处都是泥,没有靴子没法走路。
<br>
<br> 柏油路上的裂缝,曲曲折折,蜿蜒远去。这里的住宅像是被“埋”在了地里,许多房子的窗户已与地面持平,一抬脚就可以上房,进入院子则需要下几级台阶。为了防止雨水进入,几乎每家都在自己的门前围起一个小小的“堤坝”。
<br>
<br> 进入鹤岗塌陷区,首先看到的是搬走的居民留下的断壁残垣,有的房顶上已经长出了青草。走在路上,不时看到一条条深沟和大坑,自来水管道用木架子架在半空中。
<br>
<br> 这里曾经有一条比较繁忙的公路,两旁店□林立,繁华一时。现在,店□依然,但生意萧条,有的已经关门歇业。记者在这里见到最多的广告是卖房子。
<br>
<br> 塌陷由人为而来
<br>
<br> 塌陷并不是早就存在的。因为大规模采煤,又没有注意到合理进行城市规划,才导致了塌陷问题的产生。塌陷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在塌陷区上的几十万居民的正常生活。治理煤城塌陷区,发展塌陷区的经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br>
<br> 七台河塌陷与治理研究所的纪万斌说,由於没有意识到塌陷的问题,规划滞后,以及计划经济时期“先生产后生活”模式的影响,开采煤田的时候,矿工以及家属的住宅,很多就建在煤矿上面,老城区就建在煤田上方。下面采矿、上面生活。
<br>
<br> 纪万斌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煤城刚刚开发的时候,在“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国家缺煤炭”的口号下,煤炭开采大量上马,城市的规划却十分滞后。有的井口附近就有居民区,居民区成了矿井的“卫星城”。
<br>
<br> 鸡西市塌陷办副主任杨伟章说,煤矿开采破坏了岩体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使岩层位移、变形,岩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当开采面积达到一定□围之后,起始於采场附近的移动和破坏扩展到地表,塌陷也逐步扩大。由於各矿都采取累级煤层开采,导致地表房屋、道路、管线等遭到多次重复破坏。随<<著着>>机械化开采程度的加大,塌陷的□围、速度空前加快。
<br>
<br> 进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煤城的塌陷问题逐渐凸显。目前,黑龙江4个煤城累计塌陷面积已近500平方公里。
<br>
<br> 塌陷治理面临“杯水车薪”
<br>
<br> 近两年,黑龙江省4个煤城都在积极进行塌陷的治理工作。七台河塌陷与治理研究所的纪万斌说,七台河开发了13项抗塌陷技术,包括北方高寒地区自来水管线浅埋技术,轻体、防寒、抗塌陷、移动式建□等,并应用抗塌陷技术建设了全国唯一一个抗变形一条街。将一个曾居住120户居民的严重塌陷地区改造成人工湖“落燕湖”,成为市区一景。
<br>
<br> 为减轻塌陷危害,七台河对重要建□物留设永久性保护煤柱,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地面密集的建□群、居民住宅区采取区域性水沙填充或矸石填充,对□围不大的村庄、民宅区等采取煤柱支撑法管理顶板。这些措施对防止塌陷的进一步扩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br>
<br> 但是,塌陷治理的投入与实际需要差距甚大。七台河塌陷与治理研究所的彭晶磊说,在治理资金上,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很多问题因资金不足无法解决。群众多次到市政府呼吁,要求改善塌陷区的生存条件和给予搬迁补偿。经测算,搬迁资金缺口9亿多元,治理改造资金缺口6亿元。双鸭山正在计划实施的塌陷二期治理工程,预计总投资近14亿元,经多方筹集,尚缺口近6亿元。
<br>
<br> 有迹象显示,黑龙江省塌陷区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br>
<br> 双鸭山塌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对塌陷情况的调查显示,塌陷区在进一步扩大,这个市塌陷区总面积已由1998年底以前的61平方公里发展到2002年底的87平方公里,4年时间增长了30%多。
<br>
<br> 不要让民心也“塌陷”下去
<br>
<br> 塌陷往往和贫困相伴而行。七台河市新兴区以矿工和市政工人为主,鹤岗市塌陷区居住的则主要是矿工。由於煤炭生产不景气,许多职工家属生活在最低保障线,塌陷更使他们雪上加霜。
<br>
<br> 七台河塌陷与治理研究所的彭晶磊说,因为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现在情况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每年仍然有不少群众到政府部门反映问题。
<br>
<br> 鸡西、鹤岗、七台河、双鸭山直接受到塌陷影响的群众达30多万人。塌陷区的老百姓呼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不要忘记还有这样一些人在塌陷的恶劣环境中苦苦挣扎。
<br>
<br>
<br>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