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三)

2003年01月05日

五.贫困家庭子女获得教育的状况


(返回目录)

天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的,贫困家庭也不例外,比之一般的家庭,他们对下一代的期望更甚,因为这几乎是他们的家庭

走出恶性循环的贫困怪圈的唯一希望。但是,教育领域中的市场化倾向的发展进程,对贫困家庭的家长们来说,不能不是一个

沉重的打击。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向我们披露:

表8―5:5城市贫困家庭子女获得教育的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武汉天津兰州重庆
负担不起学校的学杂费77%83%64%70%93%
负担不起学校各项其他收费83%84%72%67%72%
孩子上学没有享受政策优惠77%50%60%82%87%
会因为家里缺钱让孩子退学7%27%22%16%20%


在义务教育阶段仍要收取学杂费,也许是中国人口众多的国情所致。这对一般城市家庭来说微不足道的区区几百元,对於

贫困家庭却是个沉重的负担。5城市中,感到负担不起学校的学杂费的贫困家庭以重庆最多,达93%,武汉和上海次之,为83%

和77%;兰州和天津又次之,为70%和64%。如此之高的比例是足以使我们深省的。个案调查的资料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

女儿……马上要读二年级,每学期要给她交200元的学费,……学校的学费和其他杂费开支有点负担不起。(

W.Ca1-C.M.H)

孩子11岁,开学便上五年级了。学校的学杂费是交不起的,但怎么也得让孩子上学。(T.Ca15-C.M.Z)

儿子上初三,学费对我是个大问题,感觉很吃力。(S.Ca15-C.M.L)

孙子每学期的学费都是400元左右,让我极其为难。(C.Ca57-C.M.S)

学杂费、书簿费等加起来一个学期要500多块钱,如果她们再大一点我想我是根本没办法承担。(W.Ca30-C.F.M)

孩子读书开销比较大。一个学期要交400多元钱,包括学杂费,书簿费等。(W.Ca28-C.M.C)

我有一个儿子,……小学3年级,每学期学费30元,杂费100元,每月辅导费5元。常觉得负担过重,等他上初中还不知道有

没钱上。(T.Ca32-C.F.Z)

我有个女儿,今年9岁,上三年级了。……因为我们不是铁路系统的职工,因此在附近的学校上学,就要交高价学费。这个

学期交了380元的学费,去年交了500多元的学费。(L.Ca32-C.M.X)

孩子正在上初中……作为借读生,每学期的学费高达1000块钱左右,(其中光借读费一项就高达400元)。(

L.Ca19-C.F.S)

我儿子也没有天津户口。我儿子今年一年级,按规定他不可以上本地小学,除非交赞助费3000元。后来街里也帮了不少忙

,学校看我们家困难,只让交了500元。(T.Ca1-C.F.L)



除了正常的学杂费以外,学校中其他五花八门的收费,更使贫困家庭感到难以招架。调查数据显示:对於这些学校的各项

其他收费,武汉和上海反映最大,分别为84%和83%;天津和重庆次之,均为72%;兰州较少,但也有67%。个案调查资料反映

的情况证实了以上数字的可信度。

现在娃娃上学花费挺多的,动不动就收钱,一收就收30、40。有时计划得好好的,可娃娃拿ぴ条子要钱

,这后半个月的生活就紧张了。有时还得借点。(L.Ca21-C.M.S)

现在学校的费用也大,每月糕点费23元、补课费12元,铅笔每星期要用6支(铅笔质量不好,一削就断了),有时还要置

校服。(C.Ca13-C.F.Z)

女儿初三毕业班,交费太多,9月至今已交学杂费、辅导费、补课费、资料费……近六百元,再困难也得交。(

C.Ca60-C.F.P)

小孩子正在读初中,一天就要花7―8块钱,包括路费、伙食费,还有学校平均每月50多块的杂七杂八的钱,所以一个月没

有400―500块钱拿不下来。(W.Ca8-C.M.Z)

小孩子花的钱比大人的还要多。学校里要这要那的,比如讲,什么电影费,校服钱,订报纸的钱,考试试卷费等等,隔一

阵子学校就来要钱。学费又那么高,搞点钱都让孩子上学用去了。(W.Ca27-C.F.M)

我的孩子今年12岁,在小学读书,每年的学杂费要80多元。除此之外,每年还要交书费、校服费、班费、辅导费等约400

多元钱。(T.Ca8-C.M.W)

两个孩子的学习用品和书费,学杂费等加起来一个月得花100多元钱。(T.Ca18-C.F.Y)

上个月……孩子的学费120元、书费300元、辅导费5元、暑假补课又花40多元钱。(T.Ca24-C.M.L)

孙女上学每学期交学杂费500元左右;中午在学校吃一餐,每月交90元;春游、秋游每次交活动费60元,另外加30元左右

吃的钱,大约也要花100元;还要买校服。(S.Ca23-C.F.W)

学校开销大。这学期交370元,包括学杂费80元,书簿费150元,预收80元,保险60元。每个月还要交3门课的补课费45

元,净水费7元,报纸(几元记不清),还要买书,经常是十几元一本。……春、秋游每次40―50元。(S.Ca36-C.M.Y)

我女儿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我们现在的这点钱刚够吃饭,但还是要留一部份给孩子上学。因为孩子每学期的学费

是200多元。进入毕业班之后每月还要将40元补课费和10元卷子费。(L.Ca24-C.F.X)

学校那边最麻烦了,学杂费以外,每月还得交60元(两个孩子)的补习费,而且时不时就有看电影之类的事情。(

L.Ca26-C.F.L)



如果贫困家庭的孩子到了高中以上的非义务教育阶段,费用就更多了。

女儿现在还在读高中,要交学费、杂费。反正该交的什么费都少不了。每学期交过300元学费以后,隔三

岔五的还问她妈妈要20元、30元的,不知道是些什么费。(L.Ca11-C.M.G)

小孩子正在读民办高中,每学期需要交学费1700元,还有其他的花费,还要营养。(S.Ca30-C.F.Z)

大女儿今年初中毕业考取了职业高中,但她的学费还没有著落。(S.Ca50-C.F.W)

他(儿子)上四年制中专,已上完2年,每年交1800元学杂费,……加上学校的其他收费,给我们的经济压力是难以承受的

。(T.Ca27-C.M.P)

女儿又还在读书,读中专技校,学费比较高……每个月女儿在学校的花费就有100来块钱。……每年的1200块钱的学费攒不

起,没得办法交。去年考上的,跟学校申请缓交学费,现在过了一年了,钱没攒起,还愁ぴ明年的学费又该怎么办。(

W.Ca11-C.F.L)

我女儿今年16岁了,在中专读书,是今年9月份考进去的,3年后才能毕业。……她在学校每月交90元的午餐费,每学期还

要交1300多元学杂费。(S.Ca3-C.M.X)

我女儿……现在读中专,晚上还上夜大,……她每月在学校花150元的伙食费,每学期交1200多元的学杂费,对我来说这可

是个大负担。(S.Ca32-C.F.X)

我有一个女儿,今年16岁,刚刚进入武汉市家政学院读书,每年的学费都在4000元以上。(W.Ca48-C.M.Y)

(孩子)现在在民族学院念了个大专,会计专业,学费每年1000多块,没有住校,住校要交住宿费,我们住不起啊。(

L.Ca9-C.F.L)

四姑娘和五姑娘是一对双胞胎,今年21岁,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去经济管理学院读书,每年的学

费一人得2400元,两年下来也要8000多块,还不算她们的生活费。(L.Ca38-C.H.W)

女儿在重庆经济管理学院学计算机专业,入学钱要收取5400元的委培费。(C.Ca18-C.M.C)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为孩子上学想尽了办法:最常见的是自己省吃俭用,从嘴里抠出学费钱来,再就是向家人求援或向亲

友借贷,当然也包括其他一切可行的办法,他们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想方设法也要让女儿读书,哪怕不吃不喝。(W.Ca4-C.M.L)

小孩每学期学费要交300元,这些钱都是我们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另外还也要找亲戚借。实际上亲戚们也知道我这是有

借无还。(L.Ca31-C.M.Y)

我将来就是把房子卖了也要供孩子上大学,再苦也不能苦孩子。(T.Ca18-C.F.Y)

希望房子能尽快拆了……算起来应付给我9万多,我打算拿6万左右买个房子,剩下的钱就供孩子念书。(T.Ca12-C.F.T


孙女的教育经费完全由我们两个老人的退休金维持。(C.Ca56-C.M.H)

幸好我的妻子存了一点私房钱,她拿出了300元,其余2400元在我两位同学的资助下才算解决了这一困难(女儿的学费)

。(C.Ca18-C.M.C)

我女儿今年15岁,上初中三年级,……每年1000多的学费都是我母亲给的。(L.Ca21-C.M.S)

儿子开学付学费等要姐妹帮忙,这学期付了320元。(S.Ca39-C.F.S)

我女儿在读初中。……孩子的婆婆还健在,并且有一个叔叔,一个伯伯,一个姑姑,春节时他们会给孩子一些压岁钱,一般

每人给50元,总共有200元左右,孩子把这些钱交给我用来交学费。(S.Ca31-C.F.G)

我母亲……给了我一个存折,有1000多块钱,对我说:这个钱留给我孙子上学用吧。为了孩子上学,我姐姐和我妹妹每人

给了我1000块钱,我心里很难过,我不忍心花她们的钱,更不忍心花老母亲多年来的一点积蓄,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呢?(

L.Ca5-C.M.L)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每年我们开学的时候,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交学费,只好出去四处筹借。这几年上技校的所有费用全都是

从我舅舅家里借的,说好了等我们将来工作以后再还。(L.Ca3-C.M.C)

我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在上小学四年级,……小孩每学期学费要交300元,这些钱都是我们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另外还也

要找亲戚借。(L.Ca31-C.M.Y)

女儿的学费钱主要是找亲戚借,女儿上学的学费就是我厚ぴ脸皮东挪西借凑起来的。(W.Ca48-C.M.Y)

由於现在学费比较高,一时半会我也拿不出什么钱,所以只有靠每天去靠帮学校除草,打扫清洁来抵偿学费。(

C.Ca59-C.M.M)



针对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难的问题,5城市都有对他们实行减免学杂费的优惠政策。但是在当前市场化取向的教育政策的大背

景下,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较难落到实处。在问卷调查中,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没能享受政策优惠的重庆最多,占87%

;兰州和上海次之,分别为82%和77%;天津、武汉似乎少些,但也在60%和50%。在个案资料中,重庆的被访问者极少有提到

减免学杂费的,可见这项优惠政策的“用户”对此很陌生。其他城市的低保对象倒是谈到这个问题,据他们反映,在义务教育阶

段,减免学杂费还是很普遍,但到了高中以上,要想减免,就难上加难了。

孩子的学费一个学期要300多,没有什么减免。(S.Ca33-C.M.C)

我找学校领导谈过,看能不能有什么优惠政策,他们说,还有条件比你家更差的学生。我也就不再要求什么。(

L.Ca14-C.M.S)

我们也不是没向上级反映过,但除了那几张证书(残疾证)外,没有实际的东西。……我们负担不起那么高的学杂费!希望

组织上为我们考虑考虑。(L.Ca7-C.M.L)

孩子他今年上初一,学校费用很难负担。当初入学时就要交400多块,与学校反映了我们的情况以后,学校让先交书费,

一共是300多块。后来学校说我们的情况不能免费用,不得不把学杂费60多块补上。

小儿子上初中的学杂费是全免的,但上职高的学杂费1分也不能少。(T.Ca27-C.M.P)

大孩子上职高,学校不给减免学费,说没有接到上面的文件。(W.Ca7-C.M.Y)

她一年的学费不少,我曾到市里他们学校的主管单位申请减免一点,但到现在也没解决。(S.Ca3-C.M.X)

虽然学校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但是并没有任何优惠政策给我们兄弟俩,每年将近6000元的学费照收不误。(

L.Ca3-C.M.C)

女儿今年初中毕业了,她志愿上卫校,听她说中考考得还行,估计分数问题不大,但听说要交几千块钱,我们还不知道上

哪儿弄去……希望政府出面,我女儿下半年上卫校,看能不能把学费减点,我们哪儿弄那么多钱去。(W.Ca19-C.F.Z)

按政策来说,孩子的母亲是残疾人,家里边是特困户,借读费可以不收,学费也可以减免一部份。刚开始我以为拿户口本

去就可以了,后来又说要残疾证和民政局开的什么证明,因为手续不全,也没有办成。(W.Ca58-C.M.Y)

如果能把孩子的学杂费减免一些好了,不知道上面有没有这个政策。(W.Ca38-C.M.Y)



在减免学杂费的优惠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即使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减交部份费用的比较常见,全免的就少了。要说学费和

杂费,本来就金额不是很大,所以减交的部份也不是很多。由此看来,贫困家庭的负担并没有明显的减轻。如果加上学校其他

的收费,贫困家庭仍然会被教育费用压得透不过气来。

小孩上学每学期260元,学校发表回来填减免了50元,这210元仍然是个很大的负担。(S.Ca47-C.F.M


今年他(儿子)没有考上高中,只能去上中专了。学费真的很贵,我们觉得负担不起。江汉区教委说每年要1800元的学费

,但我们到市教委去问,又说只要1200元。我丈夫拿出残疾证和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区里只答应再减120元。我们觉得减

得太少了。这学费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贵?(W.Ca22-C.F.X)

孩子上学开销最大,一个学期书本费300块,学费180块,杂费60块。我和学校领导反映家里的情况,经过申请学校减免

了孩子的杂费。平时我就怕他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交费太多,春游一次30―40元,参观一次也要十几元,实在是交不起啊。(

T.Ca31-C.F.Z)

(我的外甥)到初中后,学费虽然减免了一些,……但是书费不能减免,不交钱学校就不发书,没有书孩子就不去上学,在

外面到处游荡。有时说在外面找工作,有时在外面做坏事。(S.Ca25-C.F.Y)

我的孩子过了暑假就是二年级了……学校给我们优惠政策,减免学杂费,只交书钱就可以了。但书钱也很贵,这次开学就得

交150块钱。(T.Ca6-C.F.M)

女儿今年14岁,开学上初一。考上了中学,而学校要带2600元学费报了名才发通知书。可我们家哪能拿出这么多钱呢,

我去学校,校长说最多减600元。而2000元也是天文数字一般,没办法我只好去教育局了。(T.Ca15-C.M.L)

小孩子的学校比较好,拿ぴ居委会的证明,学校就免了学费,……但现在学校除了学费杂其他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收费太多了

,还是让人负担不起。(W.Ca7-C.M.Y)

女儿读书开销很大,学校有时也减点杂费,可学费也不少,每到开学我们就著急。(W.Ca19-C.F.Z)



在上海、天津这样的特大城市里,学杂费减免的政策落实不了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申请减免对贫困家庭的家长或孩子来说

是有心理压力的,他们不愿让学校、老师或同学知道自己家里穷,以免在学校受到歧视。出於面子的考虑而放弃申请减免,这

在贫困家庭的家长或孩子中还是一种很普遍的想法。

学校有没有减免不知道,我不去问。那么小的人,同学知道了会很怪的,宁可不要。如果是在街道申请,

我会去,因为周围人都知道我们的情况。(S.Ca43-C.M.W)

我们没为外孙女申请学费减免,不想让孩子受委屈。(S.Ca46-C.F.Y)

我们没有申请学费减免,孩子大了,难看,老师要牵头皮。(S.Ca36-C.M.Y)

我们没向学校要申请(减免),孩子要我别讲。(S.Ca39-C.F.S)

为了他,我没有到学校里提减免学费的申请,免得在他学习不好时老师说你减免了学费还学不好。学校里基本上不知道我

家里的情况,主要目地是不让孩子在外面受气。(S.Ca8-C.M.J)

跟小孩老师提过家里的情况,没让同学知道,没申请减免学费,怕别人看不起。(T.Ca32-C.F.Z)

我曾经和班主任说过家里的情况,老师让我和校长反映。我不敢让孩子的同学知道,怕人家看不起,影响孩子。学费有点

担负不起,但会尽量让孩子上下去。(T.Ca34-C.M.L)
<-p>按规定说是拿解困卡就可以在学校里减免学杂费,我们也没有让孩子申请。一个是如果申请,还有好多麻烦事,还要牵扯

到好多别的问题。再说,孩子也大了,不愿意让别人瞧不起,我们尽量让她跟别的孩子都一样。(T.Ca40-C.F.M)



也有少部份贫困家庭的家长,已经有过让孩子辍学的考虑。调查数据表明,有这种考虑的家长为数还不算太少:除了上海

是一位数(7%),其他城市都是两位数,武汉,27%;天津,22%;重庆20%;兰州,16%。这些问题在个案资料中也有所反

映。

每到开学时,都没钱交学费,爸爸叫我不读了。要不是这件事叫爷爷,奶奶知道了,叫亲朋好友支援一点

,我就得辍学了。(C.Ca30-C.F.X)

今年孩子的学费我都是东拉西扯才交上,明年不知怎么办。有时真想不叫孩子读书了,可总觉得孩子可怜。(

C.Ca51-C.M.Z)

真实不想(让女儿)读下去了,但又不忍心(让她)退学。现在一个初中毕业的,出来能干什么呀,根本没有人要你,读

了个技校至少还多懂得一些东西。看ぴ办吧,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就只好叫她退学。(W.Ca11-C.F.L)

孩子再读下去就要花很多的钱,肯定不行的、干脆就让退学了。我又有办法呢?(W.Ca21-C.F.W)

照这个样子下去,初中、高中的收费会一年比一年高。我这么点收入,说不定哪天就供不起了,我现在的态度就是过一天

算一天。(W.Ca41-C.F.L)

我觉得儿子的智商没有我高,上大学看样子是不可能,上不上高中还得看情况,我希望他以后去当兵,那样复员退伍后可

以找一份工作。(S.Ca15-C.M.L)

我们曾经想过,没钱就不让他读书了。(S.Ca37-C.M.Y)

两个孩子的学杂费加上学校的其他收费,给我们的经济压力是难以承受的。小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如他哥哥,我准备明年让

他退学去找份工作,缓解一下家中的困难。我已和妻子商量过此事,她同意了。我也向小儿子透露过这件事。(

T.Ca27-C.M.P)



更遗憾的是,个别家长已经将让孩子辍学的念头付诸实施。

儿子小学毕业,因家境困难,中止了学业。(C.Ca14-C.F.P)

两个孩子都没有上学,14岁的孙女上小学二年级便因交不起学费而休学在家。(L.Ca15-C.M.S)

由於家里穷,孩子们都没上过学,包括小外孙,省下上学的钱可以多买点大米。饭都没有吃的,还上什么学呀,我们怎么

负担得起?上学有什么用?(W.Ca42-C.M.Y)

我的孩子现在还是个“黑孩子”,也就是没有户口的孩子。……上学就要出高价,我们到哪里弄这些钱呢?平时光买吃的都紧

紧巴巴,我实在拿不出钱来供他读书。孩子这么大,连校门都没有进过。……朋友跟我说:将来没有文化不行啊!我自己何尝不

知道,可我是没有办法啊!(L.Ca17-C.M.Z)



在调查中得知,在上海和武汉,通过社会捐赠,解决了部份孩子的就学困难,这给我们的调查添上了更多的亮色。

他们(街道和居委会干部)已经为我们争取到一位外国友人的救助,这位外国友人每年资助我女儿的上学

费用2500元,已经资助了5000元。(S.Ca26-C.M.L)

区里一个单位的团支部对两个孩子帮困助学,从今年7月起到两个孩子初中毕业,每人每季度有300元生活费。就是不知道

要是孩子考上高中,会不会有人给钱。(S.Ca41-C.M.S)

我孩子上学的所有教育费用都由慈善协会提供。(W.Ca24-C.M.Y)



综上所述,在中国社会中,通过教育来摆脱贫困,实现向社会上层的流动,恐怕是最现实也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贫困家

庭同样对自己的子女寄于厚望。但是,由於经济的原因,他们的机会更少,面临的障碍更多,受到的社会排斥也就更大。目前

的教育费用,包括政府规定的学杂费、书本费和学校自行收取的各类费用,对贫困家庭有限的收入来说,仍然是个沉重的负担

。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孩子仍然要依靠亲友或社会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那怕是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眼见相当一部份家长为了

维护孩子的心理平衡而放弃向学校申请减免,这种迫不得已的自我排斥应该引致我们深刻反省,现在采用的学费减免政策是否

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六.贫困家庭的社会交往状况


(返回目录)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人,而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1989)因此,社会交往是人们正常

的生活方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但是,由於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城市贫困家庭有可能会被从正常的社会交往活

动中排斥出去。5城市的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贫困家庭的这一困境。

表8―6:五大城市贫困家庭的社交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武汉天津兰州重庆
过年过节不走亲访友39%47%65%47%53%
不爱和邻居或同事交往34%46%37%42%41%
邻居不来串门聊天32%25%40%38%45%
与邻居或同事基本不来往18%21%23%31%21%
经常会觉得接受政府救济心中不安9%14%18%24%20%
偶尔会觉得接受政府救济心中不安27%32%32%24%40%
经常会觉得接受政府救济会被人看不起6%9%8%12%23%
偶尔会觉得接受政府救济会被人看不起26%34%18%23%38%


在日常生活中,给贫困家庭帮助最多的肯定是他们的家人和亲戚,这在前面有关贫困家庭的食品、衣著、健康和教育的描

述中都有涉及。然而,许多贫困家庭还是疏于与他们的亲友来往。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这恐怕

是家族和朋友间相互沟通从而获取社会支持的最后底线。但调查数据表明,有许多贫困家庭因为著不得已不再固守这个古老传

统。过年过节不走亲访友的贫困家庭天津最多,占65%;重庆次之,53%;武汉和兰州再次之,都是47%;上海最少,但也有

39%。个案访谈的资料可以支持上述数据:

过年过节亲戚很少走动,因为串门时总不能空ぴ手,买东西就得花钱,像我们家这种状况哪花得起这份钱

。(T.Ca31-C.F.Z)

现在即使逢年过节,我和父母也不怎么来往,平时也很少联系。我和兄弟姐妹来往也很少,很多年都没有见面。(

W.Ca51-C.F.W)

因为没钱,亲戚家走动较少,舅舅家已经几年没去了。要去就跟ぴ母亲去,像小孩子一样。(S.Ca36-C.M.Y)

平时我们很少有社会交往和人情往来,别人的婚丧和其他活动,我们都很少去参加;即使去,一般也不送礼。(

S.Ca29-C.M.L)

我弟妹们家境也不好,都已下岗,也很困难。……妻子的哥哥,妹妹都下岗,互相无法帮助。……因为贫穷,没什么来往。(

C.Ca38-C.M.H)

走个亲戚,那么穷酸,人家谁欢迎你?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很穷,没脸见人,所以大部份时间就待在家里。(

L.Ca7-C.M.L)

现在一般都不到亲戚家走动,因为没钱,亲戚间也生疏了不少。(C.Ca45-C.M.P)

兄弟们各有各的负担,我们向他们伸手也不好意思.……我们跟亲戚都很少来往,来了吧,我们拿什么去招呼人家呢?(

L.Ca39-C.M.P)

由於子女们要为各自的生活奔波,基本上有两年时间没来往了。(C.Ca9-C.F.T)

因为自己家里没钱,所以一般也就不到亲戚家里,因为如果去了而不带点什么礼物的话,不太好意思。(W.Ca6-C.F.W



除家人和亲戚外,街坊邻居和单位同事可能是城市居民接触机会最多的角色群体。但从主观意愿看,5城市贫困家庭中都有

相当一部份人“不爱与邻居或同事交往”。其中武汉最多,占46%;兰州和重庆次之,分别为42%和41%;天津和上海又次之,

分别为37%和34%。但是有时候,可能是邻居比较主动,所以从“邻居不来串门聊天”的比例看,要小於上面数字。其中重庆最

多,为45%;其次是天津和兰州,40%和38%;上海和武汉较少,32%和25%。从客观上看,“与邻居和同事基本不来往”的实际

比例又要比上面的数字少许多,其中兰州最多,要占31%;天津、武汉和重庆差不多,分别是23%、21%和21%;上海还是居后

,18%。我们还可以从个案调查资料中得到更为具体的描述:

在访谈资料中,邻居关系是贫困家庭谈得比较多的,虽然总的趋向还是积极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邻居呢,平时见面时打打招呼,但观点不一致。我们穷苦出生,条件差,他们的条件比我们好。(

S.Ca40-C.M.Y)

一年多来我基本上不和邻居说话,和(居委会)主任们也是有事情才开口。(L.Ca6-C.F.Q)

跟邻居间的交往倒不多,关系不是很好,平时感觉到有些歧视。(S.Ca47-C.F.M)

大家都锁在防盗门里面不大乐意交往。一方面也是由於我残废,出去不方便,虽然自小就这样,也没什么自卑的。但我也

不喜欢别人,尤其是陌生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T.Ca2-C.M.L)

邻居之间基本没什么互相帮助。……跟邻居交往很少,只在家照顾丈夫和孩子。(T.Ca19-C.F.W)

大部份时间就待在家里……邻居间也不来往,借个钱也借不著。难啊!(L.Ca7-C.M.L)

我很想和邻居们说话,但他们都不理我。只有在收水费、电费时说句话。(T.Ca29-C.M.Q)

我生活困难,这里附近的人都知道的。大部份的邻居都对我还算客气,但总觉得挺远的。……我总和她们说不到一块儿。所

以我干脆待在屋里不下楼。(L.Ca7-C.F.Z)

我很少到邻居家聊天,邻居也很少过来说话,也没什么社交活动。(Wca33-C.F.S)



在访谈中,贫困人士对以前的同事谈论得比较少,也许对於大多数贫困家庭来说,“同事”这个概念已经不复存在了。

过去的工友也没什么来往。(W.Ca42-C.M.Y)

我和厂里的同事来往也很少,除了一家姓C的以外,几乎没有人到我家里来串门。(L.Ca13-C.F.W)

以前的同事也是冷眼看我,现在从来不来我家。(W.Ca30-C.M.W)



造成这种社会排斥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方面是贫困家庭出於自卑的“自我封闭”和“自我隔绝”。5城市问卷调查的结果

表明:“经常会觉得接受政府救济心中不安”的贫困人士所占比例兰州最高,24%;重庆和天津次之,分别为20%和18%;武汉

和上海又次之,14%和9%。:“偶尔会觉得接受政府救济心中不安”的贫困人士所占比例重庆最高,40%;武汉和天津次之,均

为32%;上海和兰州又次之,27%和24%。如果将上述两项数字相加,则重庆最高,60%;天津、武汉和兰州依次排下:50%、

48%和46%;上海据末位,36%。“经常会觉得接受政府救济会被人看不起”的比例重庆最高,23%;随后依次是兰州,12%;武

汉,9%;天津,8%;上海6%。“偶尔会觉得接受政府救济会被人看不起”的比例还是重庆最高,38%;其次是武汉,34%;上

海、兰州和天津随后依次排列,26%、23%和18%。如果将上述两项数字相加,更是重庆的比例最高,为61%;武汉其次,43%

;随后是兰州、上海和天津,35%、32%和26%。以上的数据表明,无论从社会上看还是从贫困人士个人看,对贫困家庭接受

最低生活保障是他们的基本权利的观念的认识还有待于加深和提高。但社会环境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个案调查资料也充份说

明了这一点。

自己家的经济条件不好,别人也瞧不起你,我们自己也有自卑的思想。还是经济上把人给拿住了。(

L.Ca29-C.F.L)

我们自己也很自觉,尽量不麻烦别人。也不大喜欢和左邻右舍交往,因为别人也有自己的事要做。(W.Ca9-C.F.Z)

别人的家那么豪华,我自己家里那么寒酸,我不想去别人家,也不想让别人到我家里来。(L.Ca12-C.M.C)

像我们这样的人家,谁会跟我们交往呢?别人是从不敢进这个门的,有时我带ぴ女儿出去,人家远远的就躲开了。所以,

我们没事尽量待在家里,哪里都不去。(L.Ca10-C.F.W)

我比较内向,很少和别人来往……人穷了,谁会主动和咱们交往呢?人穷嘛,现在的社会,什么人都有,看不起咱呢。(

L.Ca23-C.M.G)

这些年来,我已经很少跟别人交往了,一般不出去。因为你穷,人家是看不起穷人的。如果有钱,到别人家里,人家会很

客气,热情招待。你这么穷,到人在家去,会给你好脸色看吗?谁愿意沾惹穷人呢?再说我想出去拜访人家,要掏车费,要送

礼物,总不能空ぴ手去吧?啥都得钱,走一步路都是钱。自己条件不行,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L.Ca14-C.M.S)

很多人也看不起我们,我也不太爱与别人交往,省得人家看不起。再说我又没有过多的钱用于交往,现在交往都要花钱的

。(L.Ca21-C.M.S)

我很少与邻居朋友来往,平时见面打个招呼而已。家里的情况人家也都了解。自己没钱让人看不起。(T.Ca31-C.F.Z)

我和邻居交往较少,关系嘛,也一般。我们家穷,谁愿意来。(Wca45-C.F.S)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对贫困家庭的歧视也是确实存在的:

邻居经常流露出歧视的眼光和语言。(C.Ca63-C.M.H)

与邻居的关系不好,基本上是不来往,因为他们看不起我,我也没有必要去跟他们交往。(W.Ca30-C.M.W)

我们这栋楼没有暖气,所以每家每户都买蜂窝煤来做饭取暖。……蜂窝煤都放在走廊里,每家都是这样。可是,有一天我们

隔壁家的蜂窝煤少了,他们发现后指桑骂槐:“穷成这样,还偷我们家的煤!”当时气得我浑身发抖。(L.Ca33-C.F.G)

我们和邻居交往少,主要是他们很歧视我们,夏天他们把空调都装ぴ朝向我家门或窗子,使热气都往我家流,被迫在炎热

的夏天关门关窗。(W.Ca29-C.F.X)

街坊邻居也是如此。……有时候有什么急事,周围又没电话亭,好不容易让他们同意打个电话,但刚打人家上马上就要收我

们5角钱,好像我们给不起这5角钱似的。(Wca57-C.M.L)

邻居间也有邻居间的苦恼,像我们平时要稍微吃的好一点,周围的就有话了,说什么孩子都这样了,还有心思吃好的。(

S.Ca33-C.M.C)

邻居……他们从来就瞧不起我。……我以前上班,反正跟他们交往也不多,可现在路上碰见,都不和我打招呼。现在领了这个

钱(指最低生活保障金),别人还说我不该领。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啦,我又没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情,他们为什么和我过不去

?(L.Ca16-C.M.Z)



除了家人和亲戚之外,邻居和同事关系相处得好也可以使贫困家庭得到物质上的帮助和道义上的支持。但是,在今天这个

经济关系为主导的社会里,家境贫穷事实上是会受到歧视的,这也造成了贫困人士本身在社交方面的心理障碍。因为经济上“

被拿住了”,他们疏于与邻居和同事交往,甚至像过年过节走亲访友这样流传千年的古老传统也被抛弃了。反过来,他们的行

为又使他们自己被抛出正常的社交圈子。社会学研究成果表明:华人社会是一个“圈子”的社会。被抛出社交圈子,肯定对贫困

家庭不利,这样他们又陷入了一个“社会排斥”和“自我排斥”并存的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中。

小结


英国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汤森提出,贫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维持生存、基本需求和相对遗缺。(汤森,1993)

中国城市中的贫困家庭应该说并没有陷入不能维持最低生理需求的“赤贫”的困境,目前他们并无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之虞

,吃饱、穿暖,这些最起码的生存需求还是基本上得到了满足。但是他们的收入比起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来说还是很低的

。调查数据说明,大多数受助者在得到救助后的收入水平仍然很低,他们的收入可以说是仍然只够糊口。

根据“社会剥夺”和“社会排斥”的理念,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去描述和分析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可以得知:中国

城市中的贫困家庭必须在吃、穿等方面竭尽所能去节约每一分钱,他们只能吃最便宜的蔬菜度日,吃肉甚至对他们来说都是一

种奢侈;他们在衣著方面的消费更几乎是零。经济上的匮乏使贫困家庭的社会交往受到限制,接受教育存在障碍,身心健康不

得保证,尤其是患病时不能及时治疗和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这一系列的社会剥夺和社会排斥给贫困家庭造成的创伤更大。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中国的贫困家庭仍然处於基本贫困的状态。这就是莫泰基所描述的:“有一些穷人的生活是不会有饥

饿的问题出现,不会危及生命”。但他们仍然过著社会公认的“没有人格尊严”的生活,会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所同情和愿意协

助施救。(唐钧,1998)

本研究列举出贫困家庭生活和需求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各个方面对他们的“社会剥夺”和“社会排斥”,并不是说要立即将

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到某种的水平。而是试图让所有的人知道,目前我们给予受助者的仅此而已。决策者对於这些

应该心知肚明,这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 艾尔泽(Else),《减少贫困的政治》,北京,《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17卷第4期(2000年11

    月)。

  • 戴维(David),《社会学》(第十版中译本),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多吉才让,《民政法律制度概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 胡鞍钢,《中国发展前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江泽民,转引自《吴邦国副总理在进一步解决城镇部份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中国

    劳动年鉴》,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版。

  • 克莱尔(Clare),《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北京,《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17卷第4

    期(2000年11月)。

  •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1997年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政府网

    1998年版。

  •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1998年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政府网

    1999年版。

  •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1999年度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政府网

    2000年版(a)。

  •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0年上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报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政府网

    2000年版(b)。

  •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三季度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报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政府网

    2000年版(c)。

  •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世纪抉择》,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

  • 雷诺兹(Reynolds),《微观经济学》(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 李培林,《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与社会政策选择》,北京,《中国:走向21世纪的公共政策选择》,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1999年版。

  • 李强,《贫富差距拉大:五分之一的家庭占有总收入的一半》,北京,《经济改革信息》1995年第16期。

  • 联合调查组,《常州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研究报告》,北京,《社会工作研究》1995年第12期。

  • 联合调查组,《北京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研究报告》北京,《社会工作研究》1995年第12期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译本),北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8年出版。

  • 梁阿玲,《重庆低保:百姓安全网,政府手中牌》,北京,《中国民政》,2000年第10期。

  • 刘树成,《“九五”重大变化与“十五”发展思路》,北京,《2001年经济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伟能、唐钧等,《建立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研究报告》,北京,《社会工作研究》1995年第6期



  • 刘仲藜,《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 马克思,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学思想》,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文件资料汇编•ヾ》,北京,民政部救灾救济司1998年编印。

  • 美国社会保障署,《全球社会保障―1995》(中译本),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

  • 莫荣,《中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北京,《2000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 莫荣,《就业:新世纪面临的挑战与抉择》,北京,《2001年中国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 莫泰基,《香港贫穷与社会保障》,香港,中华书局1993年版。

  • 纳列什(Naresh)、乔纳森(Jonathan),《让生计可持续》,北京,《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17

    卷第4期(2000年11月)。

  • 琼斯、布朗和布拉德肖,《社会政策要论》,詹火生译,台北,桂冠图书出版公司1987年版。

  • 上海市民政局,《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工作体系,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文件资料

    汇编•ゝ》,北京,民政部救灾救济司1998年编印。

  • 时正新、唐钧等,《上海市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调查》,《探索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北京,中

    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 欧共体委员会,《向贫困开战的共同体特别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转引自阿特金森 (Atkinson),《法定贫困

    线的制定和经济政策》( The Institution of an official Poverty Line and Economic Policy),收入《福

    利国家计划论丛》(Welfare State Program Paper Series ),1993年第98卷。

  • 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译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 世界银行,《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译本),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 唐钧,《建立普遍的社会救助制度》,上海,《社会》1994年第10期。

  • 唐钧,《欠发达地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探讨》,北京,《社会工作研究》1995年第12期

  • 唐钧,《确定中国城镇贫困线方法的探讨》,北京,《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

  • 唐钧,《中国城市居民贫困线研究》,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a)。

  • 唐钧,《最后的安全网――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框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b)。

  • 唐钧,《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形势分析》,北京,《1999年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 唐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整体框架已见雏形》,北京,《2000年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 汤森(Townsend),《英国的贫困:关於家庭经济来源和生活标准的调查》(Poverty in the Kingdom :

    A Survey of the Household Resource and Living Standard),纽约,哈维斯特•惠特谢夫(Harvester

    Wheatsheaf)出版社,1993年版。

  • 汤森(Townsend),《贫困的国际分析》 (The International Analysis of Poverty),伦敦,阿伦

    •莱恩和培根图书公司(Allen Lane and Penguin Books),1979年版。

  • 吴邦国,《在进一步解决城镇部份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国劳动年鉴•1998》,北京

    ,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版(a)。

  • 吴邦国,《在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生活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求是》1998年第7期(b)。

  • 武汉市民政局,《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文件资料汇编•(二)》,北京,民政部救灾救济司1998年编印。

  • 杨宜勇,《解决就业须走“第三条路”》,北京,《中国经济时报》,1999年11月26日。

  • 杨宜勇,在“城市贫困问题与相关社会政策”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北京,天坛昊园宾馆,2000.6.23―25。

  • 杨宜勇等,《就业理论与失业治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 杨宗传、张奇林,《武汉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武汉,《经济评论》1999年第4期。

  • 伊莎贝拉(Isabelle),《人人有工作:社会发展峰会之后我们学会了什么?》北京,《国际社会科学杂志》(

    中文版)第17卷第4期(2000年11月)。

  • 英奇(Inge),《导论:新千年中争取社会进步的步骤》,北京,《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第17卷第4期

    (2000年11月)。

  • 尹世洪,《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张秉铎,唐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 张佳,《为改革催生――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综述》,北京,《中国社会报》1997年8月21日。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提要(1993)》,北京,国家统计局编印。

  • 国家统计局社会统计司,《中国社会统计资料(199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

  • 中国国情研究会,《1998年中国国情报告》,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编辑部,《1999年民政工作统计公报》,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编辑部2000年版。

  • 朱庆芳,《1994―1995年人民生活状况》,北京,《1995年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 朱庆芳,《1996―1997年人民生活状况》,北京,《1997年社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 朱熔基,《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闭幕时的总结讲话》,《社会保障制度指南》,北

    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版。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电话:86-10-63071372,传真:66079391,信箱:zdjun@263.net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温家街2号,邮编:100031,

网站网址:www.dajun.com.cn

摘自大军网

2003-01-05

 

社会排斥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一)

社会排斥与城市贫困群体的生存状态(二)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