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重的警告: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二)

2002年08月12日

4.1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比例明显增加

根据"我国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组"2000年对城市居民调查,对自身生活状况不满者(包括较不满意和不满意)达到22% (15),即超过城市居民的1/5,就全国城镇人口而言,约有1亿人。根据零点调查公司2000年对10个城市居民调查,对市民生活不满者(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达到26.7%,2001年这一比例提高到33.6%,即有1/3的城市居民不满意。就全国城镇人口而言,约有1.5亿人。与此同时,对市民生活满意者(指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比例由55.5%提高到63.4%,出现"两极同化"趋势,即不满意者与满意者的比例都在增加。

在"我国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组"过去三年的调查中 (16),总的来说,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变化很小。每一年都有大约55%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大约45%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就全国城镇人口而言,约有2亿人。

由此可知,居民对生活状况不满者约在1—2亿人,其占全国城镇总人口比例在22—45%;其中非常不满意者比例在7—8%,大约在3200—3600万人之间。那么哪些人比较满意自己的生活,哪些人不满自己的状况呢?我们将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

4.2人们的实际社会地位: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社会

人们的社会地位是指相对地位:一方面是相对社会其它阶层进行比较,另一方面是相对自己过去的地位进行比较。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著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中国经历了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1995—2000年仅国有部门和城镇集体单位在岗人员减少了4800万人,同时社会各阶层的相对收入水平急剧变动。改革与开放并不是"人人都是赢家",尽管产生出了一大批受益者,但也制造了人数规模较大的利益受损者。我们用三项指标衡量人们的实际社会地位,即是否下岗失业、收入水平和收入变动情况。

下岗失业对人们社会地位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在岗就业的人来说,收入水平则是衡量其社会地位的主要指标。如果说前几年还存在过"脑体倒挂"现象的话,现在中国社会已变成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相似的准等级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已充份反映到其收入水平上。"脑体倒挂"现象已经基本不复存在。我们要考察的是,哪些人的收入水平最可能下降?哪些人的收入水平最可能上升?

下岗职工是收入水平下降的主要人群,而在岗人员收入水平增加的比例较高。(表5)证实了人们普遍的生活感受,下岗职工是城镇人口中的主要"输家"。1999年,在调查的城市里,有38.5%的居民收入比上年有所下降。而在下岗失业工人中,收入下降的比重却高达72.4%,比平均数高出34个百分点。同年收入有所增加的居民占被调查对象的16.9%。但在下岗失业工人中,这一比例不到5%。2000年被调查城市的情况总的来说要好一些。下岗失业工人仍然是严重的利益受损者,他们的收入水平下降的比重比在岗人员要高出一倍,分别为42.7%和21.3%;而下岗失业工人收入增加的比例则微乎其微,只有4.9%,在岗人员要高出近4倍,为19.1%(表6)。作者从当年一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中了解到,大部份人已经下岗或提前退养,他们讲"毛泽东让我们下乡务农,邓小平让我们回城务工 (17),江泽民让我们下岗失业"。这反映了1500-1700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心态,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他们的大多数又失去了就业劳动的机会,"上有老,下有小",当他们加入退休大军时,成为低收入人群或社会边缘化人群,显然让他们一生中多次承担政治决策失误和社会改革成本是不公平的。

下岗失业人员属於低收入群体,但低收入群体还包括很多在岗就业的人。如果把城市居民按收入分成以下八档,一种相关关系便凸现出来(见表7):即在过去两年里,收入水平越低的群体收入变动的方向越可能继续下降,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收入变动的方向越可能上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意味著平均月收入低於300元。在有些城市,这样的收入甚至低於最低生活保障线。但这样的低收入群体中,有61%的人在1999年收入下降,有38%的人在2000年收入下降。反观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群体,他们收入增加的可能性几乎高於任何其他群体。

中国的官方数据表明,过去4年中国城镇居民出现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他们之间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相对差距愈拉愈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最低收入困难户占城镇居民户的5%,人数达到1850万人,1996年人均月收入187元;到2000年,人数达到2290万人,他们的人均月收入196元。最低收入户占城镇居民户的10%(包括了最低收入困难户),人数达到3595万人,1996年人均月收入204元;到2000年,人数达到4584万人,他们的人均月收入223元。在1996-2000年期间,城镇最低收入困难户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增长率分别为1.2%和1.6%,而最高收入户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增长率分别为9.7%和9.3%(表8)。他们之间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的相对差距分别由1996年的4.12倍和2.98倍迅速扩大为2000年的5.70倍和3.99倍。若按照过去4年的增长趋势,5年后,他们之间人均收入和人均支出的相对差距分别扩大为8.53倍和5.74倍。

我们发现,收入水平愈低,就业面愈低,下岗失业比例愈高;反之,收入水平愈高,就业面愈高,下岗失业比例愈低。城镇最低收入困难户平均每户就业面最低,只有42.81%,比全国城镇平均数(53.60%)低10.79个百分点,比最高收入户水平(60.04%)低17.23个百分点。我们估计,2001年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指最低收入困难户人口)的上限为23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5%,月人均收入为200元左右;我国城镇贫困人口的下限为1400万人(其中2002年低保人员123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3%,月人均低保资金不足100元(2000年为58元)。这还不包括大量在岗职工和民工拖欠工资和报酬(约有1400-1500万人),大量退休离休人员拖欠养老金。

以上微观抽样调查与宏观统计数据都表明,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国家,如同"马太效应"。最令人担忧的是连最高领导人也在否认中国已经出现贫富"两极分化"的活生生的现实。长此下去,中国将付出沉重的社会代价和政治代价。

4.3人们的实际社会地位与他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人们的实际社会地位对他们是否满意自己的生活状况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我国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有如下结果。
下岗失业人员对自己生活状况最不满意。从就业角度看,绝大多数在岗人员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是满意的,而下岗失业人员中1999年有70%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不满意,2000年这一比例近占一半(见表9)。

低收入人群对自己生活状况最不满意。从收入水平看,虽然在不同年份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有所变化,但明显存在一种相关关系,即收入水平越高,对生活状况越满意;反之,收入水平越低,对生活状况越不满意。年收入在三千元以下的群体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最不满意(见表10)。

收入水平下降的人对自己生活状况最不满意。从收入增减的角度看,绝大多数收入增加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满意,而绝大多数收入下降的人对自己的生活状况表示不满,1999年这一比例占2/3,2000年占1/2(见表11)。

若以1分表示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用5分表示很满意来反映不同收入组或不同类型人群的满意程度。根据"我国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组"资料 (19),从不同年龄组比较,31-50岁之间的4个年龄组满意程度最低,在3.02-3.15分之间;从不同收入组比较,最低收入满意度最低,只有2.82分,而最高收入组满意度最高,为3.69分;从不同职业分类比较,下岗失业和非技术工人满意度最低,分别为2.67分和2.97分,离退休、干部或经理、高级技术人员满意度最高,分别为3.48分,3.47分和3.46分;从不同文化程度比较,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被访者满意度最低,分别为3.14分和3.16分,而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被访者满意度最高,为3.90分,其次是大学文化程度者,为3.46分;从不同城市比较,上海和贵阳居民满意度最低,分别为2.98分和3.00分,而厦门居民满意度最高,为3.53分。

显然社会的下岗失业者、低收入者和收入水平下降者、边缘人群或者弱势人群是输家,是不满意者的主体,社会的高收入人群、主流人群或者强势人群是赢家,是满意者的主体。这种大范围的不满情绪已经变成破坏中国社会稳定的催化剂,它的迅速积累甚至有可能演化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或者当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这些不满情绪会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成为"燎原之势"。

4.4不满者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高风险人群。

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的人中,超过一半认为我国的形势是稳定的或比较稳定的。而在对自己生活状况不满的人群中,持同样看法的人要少得多。相反,这群人中有相当大的比例认为我国的形势较不稳定或不稳定。这种对稳定与否的判断是主观的,与客观形势的稳定程度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见表13) (20)但是,勿庸置疑,人们的主观判断可能影响客观形势。为什么对自己生活状况不满的人倾向与认为形势不稳定呢?一方面,这当然是由於他们也许看到了其他人忽略了的不稳定因素;但另一方面,很可能是由於不满使他们暗暗期待某种变动。因此,当一个社会里相当多的人认为形势不稳定时,不稳定就可能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sy)。

对自己生活状况不满还可能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从表7可以看出来。当被问到会采取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时,总的来说,我国城市居民是相当理性的。绝大多数人会选择通过正常渠道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或向新闻单位反映、或诉诸法律。也有一些人会以消极方式表达不满,如发牢骚讲怪话。只有极少数人会采取激烈的方式表达不满,如聚众游行请愿,或罢工罢课。

表14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对生活状况不满的人比其他人更倾向於采取激烈手段表达自己;二是在2001年,倾向使用激烈手段表达自己的人在比重上翻一番,既包括那些对自己生活状况不满的人,也包括那些对自己生活状况满意的人。这两点都不是好徵兆。根据"我国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组"对居民生活满意度与对社会稳定形势的主观看法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满意者(包括很满意和较满意)认为社会稳定的可能性分别是不满意者的8.8倍和6.6倍,反过来讲,不满意者认为社会不稳定的可能性是很不满意者和较满意者的8.8倍和6.6倍 (21)。

假定上述两项社会状况的抽样调查是可信的话,那么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不满意比例相当大,其人口绝对规模相当之多。对生活状况不满者很容易成为对党和政府及其政策的不满者。这是因为,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特别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大地提高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政治信任度",以及对其"政治合法性"的认同,与此同时,也扩大了如此之高的"政治预期"与如此之低的"满意度"之间的差距,尽管相当多数不满意者的人均收入或其他收益的绝对数(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在相对下降,自尊感受到相对的剥夺。如果现实生活中,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护,或者受损的利益(如下岗和失业)不能得到必要的补偿,就会对领导人的公开的"政治承诺"产生怀疑,进而产生政治不满,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过多曝光,过频上镜,大讲排场,都会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即前任总书记胡耀邦曾说迷惑不解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需要指出的是,对生活状况不满者不仅是人民内部矛盾,而且是人民内部的弱势群体。

表6:就业与收入变动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否下岗失业
1999年:有所减少
大体相当
有所增加
2000年:有所减少
大体相当
有所增加
72.4
22.6
4.9
42.7
52.4
4.9
31.4
49.3
19.4
21.3
59.6
19.1
平均
38.5
44.6
16.9
23.0
59.0
18.0


注:我们在2001年的调查中没有询问收入变动情况。因此,在本表和其它涉及此类问题的图表中只能报告1999年和2000年的数据。

表7:收入水平与收入变动状况比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均年总收入
1999年:有所减少
大体相当
有所增加
2000年:有所减少
大体相当
有所增加
3000元以下
61.0
29.0
10.0
38.0
54.8
7.2
3001-5000元
50.2
34.6
15.2
31.6
54.1
14.3
5001-8000元
39.3
46.2
14.5
20.6
60.0
19.5
8001-10000元
31.6
44.7
23.8
15.6
62.7
21.7
10001-15000元
30.1
49.6
20.3
19.0
60.2
20.9
15001-20000元
19.8
67.0
13.2
17.7
66.4
15.9
20001-30000元
20.3
64.9
14.9
10.3
58.8
30.9
30001元以上
14.3
40.5
45.2
21.9
59.4
18.8
平均
39.0
44.0
17.0
23.0
59.1
17.9


表8:城镇居民不同收入与支出及年增长率比较(1996-2000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种类
1996年(元)
2000年(元)
年平均增长率(%)
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
4844.8
6316.8
6.9
最低收入户
2453.6
2678.3
2.2
困难户
2242.9
2350.8
1.2
低收入户
3148.6
3658.5
3.8
中等偏下收入户
3779.8
4651.7
5.3
中等收入户
4580.0
5930.8
6.7
中等偏上收入户
5599.3
7525.0
7.7
高收入户
6826.8
9484.7
8.6
最高收入户
9250.4
13390.5
9.7
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3919.5
4998.0
6.3
最低收入户
2327.3
2540.1
2.2
困难户
2175.5
2320.4
1.6
低收入户
2780.8
3274.9
4.2
中等偏下收入户
3265.5
3947.9
4.9
中等收入户
3810.3
4794.6
5.9
中等偏上收入户
4482.0
5894.9
7.1
高收入户
5204.4
7102.3
8.1
最高收入户
6485.8
9250.6
9.3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第94页。

表9:就业情况与满意程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否下岗失业
您对目前生活水平满意吗?1999满意
不满意
2000满意
不满意
2001满意
不满意
28.5
71.5
54.0
46.0
51.4
48.6
63.8
36.2
80.0
20.0
77.9
22.1


表10:收入水平与满意程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人去年总收入
您对目前的生活水平满意吗?1999满意
不满意
2000满意
不满意
2001满意
不满意
3000以下
35.8
64.2
60.0
40.0
68.4
31.6
3001-5000
54.5
45.5
70.5
29.5
69.1
30.9
5001-8000
58.6
41.4
74.6
25.4
72.9
27.1
8001-10000
64.6
35.4
83.8
16.2
77.1
22.9
10001-15000
68.5
31.5
86.5
13.5
81.7
18.3
15001-20000
54.4
45.6
89.4
10.6
83.3
16.7
20001-30000
74.0
26.0
97.1
2.9
89.4
10.6
30001以上
66.7
33.3
96.9
3.1
84.7
15.3
平均
57.4
42.6
77.8
22.2
77.0
20.0


表11:收入增减与满意程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去年相比,您的收入情况是
您对目前的生活水平满意吗?1999满意
不满意
2000满意
不满意
有所减少
34.0
66.0
40.4
59.6
大体相当
68.2
31.8
68.5
31.5
有所增加
80.0
20.0
76.3
23.7


表13满意程度与对形势的看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认为我国总的形势是
您对目前的生活水平满意吗?1999满意
不满意
2000满意
不满意
2001满意
不满意
稳定
14.7
6.8
21.8
13.8
18.2
7.9
较稳定
40.1
25.3
45.8
36.0
44.6
26.9
一般
28.6
30.0
26.1
30.8
28.5
37.3
较不稳定
12.4
22.4
4.6
12.4
6.5
14.4
不稳定
4.2
15.6
1.7
7.0
2.2
1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否会采取以下方式解决问题
您对目前的生活水平满意吗?1999满意
不满意
2000满意
不满意
2001满意
不满意
聚众游行请愿
3.7
9.3
5.2
7.1
10.2
16.2
罢工罢课
1.6
4.8
0.7
1.6
1.5
5.1


注释:

15 杨宜勇,张本波:"中国城镇居民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引自《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7页至43页。(返回原文)

16 需要说明的是,1999年的调查将满意程度仅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类;而2000年与2001年的调查中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和不满意五类。为了三年同比方便,我们将后两年数据中前三者合并为"满意",后两者合并为"不满意"。这里,对满意与否回答"一般"的人其实不能说是"满意"的。因此后两年的数据可能夸大了满意程度。(返回原文)

17 据周天勇研究,80年代初吸收了因上山下乡而需要返城就业的1000万知识青年;1979年失业率高达5.4%,在1979年到1985年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5452万人,使城镇失业率降低到1.8%,是中国历史上失业率最低的时期。(返回原文)

18 参见200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领导人的讲话。href="#18a" />(返回原文)/>

19 杨宜勇,张本波:"中国城镇居民社会心态的调查报告",引自《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27页至43页。(返回原文)

20 衡量客观形势是否稳定可以采纳诸如犯罪率和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等群体事件发生率作为指标。(返回原文)

21 杨宜勇,张本波,2002年(返回原文)

 

最严重的警告: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一)

最严重的警告: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三)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