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的豪宅热说明了什么?

2002年05月31日

我在数篇文章中已经指出,近几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增长乏力,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在收入分配方面拉开了很大差距,收入高的人群相对消费不足,特别是极其富有的一小部份人,其消费与收入严重不对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办法是放手鼓励高收入者敞开消费,另一个办法是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将其收入转化为社会的另一部份人的投资与消费。但现在看中国的情况是采取了前一种方法,即鼓励高收入者强劲消费。根据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对房地产业的报导,可以看出中国高收入者的消费能量正在高级住宅方面强劲地、井喷式地展现出来。多年来积压的数万亿元的沉淀资本终於找到了突破口。

例如,上海郊区一处标价1.15亿元的高级别墅刚一开拍,即被人订走[见《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5月24日一版]。苏州新推出两座古典园林式私家庭院,每座价格在2500万左右,开盘即被抢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豪宅大都建在风景旅游区的核心地带。上海的这处豪宅地处松山风景旅游区佘山脚下,苏州的两座园林都在市区的黄金地段。如果中国一些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都被私人占有,这必将影响到广大普通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上海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上海是一个自然空间极其缺乏的地区。每到节假日,上海人外出旅游的热潮能达到倾市倾城的程度。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本应开辟出一些更多公共旅游空间,供社会大众享用,但遗憾的是,这些年里上海新开辟的公园没听说过有几个,相反,一些本应该属於人民大众的公共空间却正在大量地被私人蚕食。象上面所说的那所豪华住宅已经开发到风景旅游区的核心地带。这种住宅消费已经不是简单的房地产行为了,也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人消费的范围,应上升到法律和道德的高度来讨论。

世界级富人区“上海紫园”需全社会来讨论

先让我们来看案例,今年5月17日,《中华工商时报》登出了上海嘉城兆业房地产公司的一整版广告,广告文章的题目是:“中国世界级富人区在上海揭开神秘面纱”。据这篇广告我们得知,上海嘉城兆业公司决心投资20亿元在上海的后花园松江佘山脚下开发大型世界级豪宅——“上海紫园”。这个专为国内外富豪、超级富豪建造的大型豪宅区总占地面积4000亩,将近270公顷,分两期建成,一期占地1300亩,二期占地2500亩,平均每户占地8亩左右,最大的达到20亩以上。嘉城兆业公司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水准进行开发。

文章将上海紫园与世界富人区做了比较,在环境上,有山有水,上海紫园正好坐落在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依山傍水,拥有十三座岛屿|其间用欧式彩钢桥连接,水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幢幢款式各异的独立别墅矗立在一个个神秘的小岛上。在建筑方面,紫园真正实现量身订制,150余户人性化经典建筑,户户不同,并配置全套外国进口的世界级设备。在小区配套方面,一般都是私密性很强,不设公共区域,每户私家豪宅完全独立,家家有私家游泳池、游船码头、保龄球道和网球场等。至於这些豪宅的售价,分别从1400万元到上亿元。

关於苏州的私家园林媒体这样报导说:“在苏州日前结束的房展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於两座名叫‘影竹苑’的古典园林式私家庭院。每座占地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宅内亭、楼、石、树、花、草相映成趣,价格在2500万左右。”[《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5月15日。]

应当说上海和苏州的这两个案例仅仅是豪宅热在中国拉开了一个序幕。随著这个序幕的拉开,中国私人资本将掀起一波更大的风景旅游地瓜分热。另一个正在尝试的案例是:中国首富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日前与广西桂林阳朔县政府签下的经营协议,新希望集团将斥资十亿元承包桂林山水最核心的风景区50年,其中包括两大公园和一个星级宾馆。

这一切动向都在表明:中国社会的公共空间正在缩小,公共产品和公众福利正在减少,普通百姓的活动空间正在受到挤压。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普通公民的生活质量。房地产业和风景旅游区出现的这一现象,中国社会应引起高度警惕。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正在衰退。

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上海土地管理部门将佘山这样的风景旅游区拱手让给房产商去开发,但上海市政府是否考虑到上海应该再建设几座公园,开辟更多的公共空间供上海人民旅游消闲?难道是上海目前的公共公园太多了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上海市的面积扩大了几倍,但上海增加了几个公共公园?公众的活动空间扩大了多少?

一些国有旅游企业的颟顸无能说到底是政府的无能,要追究当地政府的责任。公共产品的减少说到底是政府财政和税收出了问题。特别是对上海紫园这个项目,要提高到消费伦理的高度来讨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有钱人是否就可以毫无限制地消费稀缺的土地资源?中国是否也要模仿西方发达国家,打造出象美国纽约长岛、洛杉矶比弗利山、巴黎十六区和日本东京湾畔那样一些富人区?

在中国的农村,每户农民要想建房宅,基地最多不能超过100平方米,也就是一分多地。城市居民的住宅建设,国家土地局也是有一定规定的。然而面对超级资本,这种限制和限度是否就失效了?中国的土地政策怎样在不同的国民间进行平衡?是不是对普通百姓和大资本家分别实行两种不同的国民待遇?

关注中国正在掀起的一波豪宅热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中华工商时报》在头版头条刊出“杭州的房子卖疯了”的文章。据这篇文章透露,在刚落下帷幕的浙江省房地产展销会上,杭州十大品牌开发商出尽风头,高档住宅、写字楼、别墅等在房展会上成了抢手货,坐落在富阳地盘的5000元一平方米的别墅和1600元一平方米的草坪花园,被一抢而空。位於西湖风景区的东方苑别墅虽然价格卖到1.08万元一平方米,但也早已售完。目前,在杭州市的周边,已无法找到找到价格在4000多元一平方米的别墅房了。不少杭州人发牢骚:“杭州的好房子全被外地人买走了!”

高档房地产的抢购仿佛是一夜之间掀起的热潮,富有的“外地人”不仅在杭州抢购,在青岛、上海、北京、海口等地抢购,还将抢购之手伸向了香港及海外。二零零二年五月十五日,《经济日报》十二版上发出一条《内地富豪重金购买香港豪宅》的消息,文章这样写道:“由香港长江实业开发的全球最高档住宅“海名轩”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买家选购,近期向内地推出后引起广泛关注。打响头炮出售的两个单位面积均为2172平方米,其中第一座每平方尺价格为8900港元,成交额为1934万港元。第二座每平方尺7800港元,成交价1694万港元。在此之后,有多批内地富豪赶往香港看楼。经多方打听,他们分别来自重庆、成都、上海、杭州和山东等地。据悉,海名轩於过去两周售出近100个单位,套现逾16亿港元,较今年首季1000万元以上豪宅的总成交金额14亿港元还要高。成绩非常可观。第一座已经售出八成。为了满足内地豪客的需求,长江实业公司决定将仅
余的20多个单位立即封盘,保留给内地买家选择。”

豪宅热销不仅可以拉动国内经济,还可以带动香港经济复苏。其实有多少国内资本在发达国家购置房地产,那就是更加隐密的事情了。如果把每年流出国外的大约100亿美元折换成国内消费,至少可以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

中国高收入者人之所以消费不足,主要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障碍。但随著这一障碍的逐渐被打破,高收入者的消费正在强劲地象井喷式地展现出来。最近媒体上连续报导出来的打造豪宅热,就是一个生动地表现。让我们看看近一时期媒体上轰炸式的报导。

也是在五月十五日,《中华工商时报》在“市场新闻”版上登出了一则题为《京城开拍顶级豪宅,苏州惊现天价别墅》的文章。文章说:“恒华国际公司将於6月底拍卖独此一套都市豪宅,这座豪宅位於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中心城区,名为‘云中尊邸’。它的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纵向跨越三层的超级豪宅。其户型设计独具一葛,功能分区合理,拥有一个百余平方米的超大会客厅,还有阳光健身房及私密会晤空间。更另人叫绝的是这套豪宅拥有一个面积为百余平方米的顶层室内私家游泳馆,这在京城楼盘中堪称首创。在这个上千平方米的豪宅顶端,还有一个面积近250平方米的空中花园,极目远眺,四周美景犹如一幅画卷尽收眼底,‘云中画廊’因此得名。又因为此套豪宅处於恒华国际建筑群的顶端,仿佛直插云端的空中楼阁,故名‘云中尊邸’。”

与这条新闻相连的是另一条房地产消息:“在苏州日前结束的房展会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於两座名叫‘影竹苑’的古典园林式
私家庭院。每座占地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宅内亭、楼、石、树、花、草相映成趣,价在2500万左右。该庭院主推两个概念:黄金地段和古典式园林。此类古典园林式私家庭院在苏州房地产界仅仅是开始,更有后者将迎头赶上。”

在这股潮流驱动之下,五月中旬,房地产界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了“二零零二中国别墅发展互动论坛”。参加这个这个会议的房地产商们纷纷感到:中国的第三次别墅开发的浪潮到来了,中国的别墅市场蕴藏著巨大的商机。参会者都敏锐地察觉到,京城的一些前几年积压的高档别墅区正在复活,新一波大型开发浪潮正在掀起。《经济日报》於五月二十日发出报导这个会议的记者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别墅市场需求潜力旺盛,京沪穗在前面领跑,创新迫在眉睫。开发商竞相瞄准了豪华住宅!

《中华工商时报》的那篇广告文章也指出:中国的豪宅市场正在由复苏走向蓬勃发展,近一两年来,几百万元和上千万元的豪宅销售势头强劲,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果,使一大批富翁纷纷脱颖而出。但另人遗憾的是,好马要配好鞍,目前中国富人的住宅还距国际豪宅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而且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开发出一个较有影响的豪宅区,因此,豪宅建设要应头赶上。

对豪宅热和旅游景区承包经营的反思

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其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是否在生活方式上也要向西方发达国家攀比?中国人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讨论。

上边所讲的香港和苏州的两处豪宅价格我们已经知道,大约都在2000万左右。北京的“云中尊邸”还需要等六月份拍卖后才得知晓。从面积上看,香港的豪宅将近2200平方米,北京的云中尊邸将近1000平方米,而苏州的影竹苑面积就大了,光占地面积就有1300平方米,将近两亩地,按建造别墅的标准1:0.6的容积率计算,住宅面积也要在1000平方米左右。这些豪宅全是私家庭院,以每家人口五人来计算,平均每个人的居住面积大约为400多平方米,是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平均住房面积14平方米的大约30倍。特别是上海紫园的别墅,最大的占地20多亩,前面所提的别墅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拟。

在国内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脱贫的今天,在中国还有八亿多农民与市民拉著巨大差距的今天,在上亿农民打工仔游离於城乡间风餐露宿之时,上海打造这样豪华的世界级私人别墅,对社会必将起到极坏的影响。中国必须在土地消费上进行立法,在国民间实行共同的国民待遇。目前中国农民每户建房的宅基地只能占地一分多,高收入者怎么就可以建造占地20多亩的豪宅?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20亩地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1.33公顷,13333平方米,比起苏州的影竹苑别墅在占地面积上要大10倍。在这么大的面积上能盖多少平方米房子已经不可计算,以中国农民的人均耕地来比较,以人均耕地一亩计算,20亩地是20个中国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源。

由於上海郊区人多地少,4000亩地大约是上海郊区上万农民的耕地面积。以上海紫园为例,至少要有5000到8000个农民将被从原居住地上迁移,这么多人的迁出,就是为了那150多户富豪的迁入。从长远来看,迁出者所得到的报酬是否可以补偿他们今后许多年的生存?

无论如何,上海紫园案例可以典型地看出富人对平民生存空间的挤压。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一定要全方位进行考虑。在中国经济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豪宅开发热肯定将对中国经济带来刺激和活跃,但这种拉动弊大於利。豪宅热的负面效应将更多体地现在社会道德方面,公众将对国民间拉开的巨大差距产生心理反感,更多的将是由於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而产生的不满心理。弊端之二,豪宅热带来的经济泡沫将对日后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我们有充份的理由对当下的豪宅热提出质疑。

因此,要进一步提出这样的问题:“大面积的富人豪宅在中国是否合法?”上海紫园的开发商以主要为国外客商服务为借口来开发高级豪宅。但土地资源是中国最稀缺的资源,不能因为是国外的消费者,就可以给予特殊的国民待遇。外国公民在中国并没有特权,拥有再多的资本也不能得到特权。

在旅游景点承包经营上,也要提出一些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一九九五年颁发的《国务院管理各种的通知》第二条规定:“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必须依法保护,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其景区土地。”国务院之所以发出这个文件,是因为风景名胜区的土地与一般的经济开发区的土地是不一样的,是因为它是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自然资源,很难完全以商业价值来衡量。

中国的风景旅游地本来就是稀缺的,并且中国应当有更多的风景地被开发成公园。看看我国近些年里城市扩大了多少!但在城市扩大的进程中,新公园是否也跟著增加了?如果公园这样公益性的设施在减少,那就意味著中国公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在缩小,公共福利在减少。

因此,在土地和风景区这些稀缺资源上,国家对待私人资本的进入一定要谨慎。外商在中国并不是什么都可以购买。如果敞开口子,是不是跨国资本可以将中国的故宫买了去经营?一旦新希望购买桂林的案例成立,按这一逻辑,中国政府可以将任何一处旅游资源承包或拍卖给国内外资本。有钱的国外大资本甚至可以到中国来购买八达岭长城。

本人呼吁:

当前国内兴起的这一波豪宅热,是中国私有化运动在不动产领域的一次扩展。由於这种拓展关系到中国人民的公共福利及长久生存,因此本人提出如下观点:

第一, 反对通过大兴土木建造豪宅来拉动中国经济。靠鼓励高收入者高消费来拉动经济的思路值得思考。与其建造一批拉大国民差距、只用来供少数人享受的豪宅,或建造一用来保值增值的豪宅,不如通过财政转移手段实施公共项目。

第二,国家应通过立法来规定私人的居住空间,私人住宅面积要有最高上限。在生活方式上,资本的消费要受到限制。鉴於土地对国民经济的相关影响巨大,土地管理部门要对大面积豪宅土地的审批按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管理。原则是:富人可以拥有房地产,但不能拥有空间超大、资源浪费型的住宅。早在二零零零年的人大会上就有代表提出议案,要求规定每户住宅的最大面积,建议人大立法委员会考虑这条建议。

第三,国家政府要将不能进入市场的物品界定清楚。政府应当对社会保留更多的公共空间,市场行为不能进入公共空间和公益活动。这个问题应当上升到法律高度来认识,来规定。上海本来就是一个人口极度稠密、空间及其狭小的地区,建议上海市政府将松江区的佘山风景旅游区建成一个大公园。让更多的上海人受益,那将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而打造成仅有几百户富豪居住的富人区,对这一宝贵的空间资源将是巨大的浪费!

第四,政府的党报党刊不要跟著商业炒作推波助澜,媒体要有清醒的头脑,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特别是媒体应该发表不同意见的文章,媒体不能仅仅成为资本的代言人,还要表达人民大众的心声。

第五,此文将提交人大常委会、国家土地局和上海市政府,以期引起法律方面的注视。同时也欢迎媒体进行广泛介绍。

读者推荐

中国劳工通讯

2002-05-31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