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专门法律。该法颁布十年来,在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该法的贯彻执行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这也成为今天在此间召开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上讨论的一大热点。
这些新的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 面对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未成年人群体利益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矛盾加剧。近年来,家长强迫儿童辍学,工厂非法雇用童工等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对未成年人利益需求的接纳度和宽容度,与未成年人的期望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残疾未成年人、特困家庭的子女、流动人口中的儿童等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更是缺乏社会安全感。
- 面对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不良文化和丑恶现象对未成年人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最近几年,未成年人成长中的问题屡屡出现,甚至一些新中国成立后已经销声匿迹的丑恶现象又重新抬头,诸如校园歧视与暴力、吸毒、色情、敲诈勒索、殴打抢劫等,特别是“黄、赌、毒”问题尤为严重。而艾滋病也成为近几年来日趋突出的问题。据专家估计,我国感染艾滋病的人群中,66%是25岁以下的青年人;而72%的艾滋病患者集中在青少年群体中。
- 面对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未成人保护工作的对象和依托发生了重要变化,未成年人保护事业尚缺乏高效、畅通的反映渠道和及时有效的解决途径。一方面,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出现了脱离稳定社会组织、游离於社会边缘的群体。即使是正常接受学校教育的未成年人,由於休息日、节假日的增多,也有更多的时间脱离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失去了单位这一传统的依托,必须寻找新的组织形式。社区虽然日益成为代表和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场所,但我国社区发展相对滞后,还不能有效承担从政府、企业中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
- 面对日新月异的资讯化,由於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和鉴赏能力较弱,夹杂其间的消极内容会对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正常社会化带来阻碍。其中,因特网的“双刃剑”现象最为显>。在增加了青少年与外界沟通和交流机会的同时,网路对青少年的成长也产生了多方面的负作用:网上消极资讯□滥,成为未成年人过错行为加剧的影响因素;长期无节制的网上漫游,有损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虚拟的网上世界使一些未成年人疏於人际交往,偏离社会规□;网路聊天、交友导致一些未成年人疑迷,甚至被骗;更有一部份未成年人出於好奇,参与了网上智慧犯罪。
《未成年人保护法》执行过程中所面临的以上挑战,需要从立法、执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予以改进。有关专家分析:立法上,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对该法的法律条文加以修改和补充,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健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执法上,要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力度,做到各部门各地区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守法上,要加强对该法的宣传教育,使保护未成年人的观念深入人心,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据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2年8月11日
参考资料: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zj.xinhua.org/tail/childlabor/t_childlabor02081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