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工通讯》电子报第43期(2005年6月1日)

2005年06月01日
六一国际儿童节专辑: 中国童工问题

编者按:

六月一日是孩子们的节日。在中国,当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将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个属於自己的节日时,还有无数的孩子们将在小作坊、小煤矿、小工厂中捱过这漫长的一天。2004年底,河北省栾城五名童工在当地工厂因煤气中毒而死亡,尤其令人发指的是,其中的两名还没断气就被工厂企业老板送进了火葬场的尸柜!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特别想到这五名儿童的悲剧,特别想到那些正在工厂和矿山作著繁重而危险的体力劳动的成千上万的孩子们。我们为此编辑了这组中国童工报导的特刊。

中国的童工问题现在越来越被舆论所关注。对此,一些人,特别是政府的一些官员们却将贫穷作为推卸责任的藉口。於是,童工,以至更多的社会问题都可以用“贫穷”来解释和为政府辩护。按照这些人的说法,抑制童工现象,需要摆脱贫困,摆脱贫穷的出路在於发展经济,在“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下,孩子们的牺牲就必然成为发展的代价。那么,现在,童工问题非但无法抑制,而且是一种至少在几年乃至十几年间的正常现象。

同样的是这些人,一直在夸耀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奇迹”。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贫富差异的发展,看到是一部分公民的就业权利、受教育权利甚至生存的权利被无情地剥夺,看到的是那些已经灭绝的社会丑恶现象的死灰复燃。在年龄幼小的富家子弟远赴欧美去接受西方教育的时候,无数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却离开了校园去从事他们力所不及的工作,而他们和他们的家长所追求的仅仅是基本的生存。一个简单的问题是,过去的二、三十年也是贫穷,为什么只是最近几年有“经济奇迹”的时候,童工现象反倒是更如此严重?实际上,公民没有基本的权利,政府教育政策的“嫌贫爱富”,企业老板有恃无恐的贪婪和贫富巨大的差距才是童工产生的根本原因。

事实已经证明,对童工问题的立法和执法所能产生的效果已经变得非常有限,法律加大对雇用童工者的处罚,并不能抑制雇主雇用童工的欲望,政府强化监管的措施也不足强迫孩子们的家长将他们送回校园,微薄的工资甚至没有任何报酬的“包吃包住”对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似乎具有比校园更大的诱惑力。一方面,以现有的监管能力,政府绝对不能承担起监管的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对社会力量的限制,致使这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难以获得有效的监督。那么,发动社会的力量,对童工问题进行监督;动员社会的力量,对孩子实施救助,就应当成为抑制童工的一个思路。我们应当认识到,抑制童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目标是通过抑制童工达至消除贫穷,而非以消除贫穷而达到抑制童工。这项工程之复杂性在於,它应当是一个使公民有基本的结社和言论自由,涵盖公民教育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社会分配制度、劳动力市场监管制度的工程,也应当是一个涉及转变人权理念、劳权理念、扶贫理念以及伦理道德观念的工程。

愿来年的“六一”,我们能编辑一组有关童工现象迅速减少的报导。

1) 走进卖花儿童的家乡 - 在湖南省株州地区攸县的调查报告
“卖花儿童研究” 专案调查组

2) 一个珠宝厂童工的自述

3) 中国童工现象死灰复燃,来势凶猛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