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矿难反思:企盼煤矿瓦斯变害为利

2004年10月25日


瓦斯易引发安全事故并造成严重空气污染

每年我国都会有一些煤矿由於瓦斯突出爆炸而造成悲惨矿难。截止到24日,郑州大平煤矿遇难人数已升至82人,另有66人生死不明。中科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能源系杨起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瓦斯其实是吸附在煤层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又称为煤层气,其主要成分和天然气一样,均为甲烷(CH4),是一种非常洁净、高效、优质、安全的能源。

瓦斯排放到空气中则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杨起教授说,煤层气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2倍,对臭氧层的破坏是一氧化碳的7倍。我国每年因采煤向大气排放的煤层气高达194亿立方米,煤炭行业每年因此耗去的排污费超过10亿元人民币。然而,如果在煤矿开采前开发煤层气,可降低70%的瓦斯浓度。这就大大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减小了生产成本。

接受灶具和天然气完全一样

据悉,在河南焦作、安徽淮北、山西阳泉等地,煤层气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主燃料。山西晋城四合矿区使用煤层气发电,其发电效率从燃煤电厂的38%提高到55%,而单位能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则比燃煤电厂下降47%。在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煤层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多地用作汽车燃料。

辽宁阜新市细河区育西小区社委会主任金鑫家用煤层气快一年了。她告诉记者说,煤层气热值比煤气要高,能明显感到锅热得比用煤气时快。与用煤气相比,现在每月还能省三、四块钱。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联公司”)总经理黄稚达说,煤层气可以和常规天然气混输、混用,居民家庭现在用於接受天然气的灶具完全不用置换就可以接受煤层气,如果是煤气灶,稍加改造也可以使用。

价格便宜,市场潜力大

河南焦作煤层气每立方米售价0.5元,山西晋城每立方米售价0.7元。按西气东输的规划,天然气的均价是每立方米1.27元。为什么煤层气较天然气便宜这么多?

中科院院士、中国地球勘探研究所刘光鼎教授认为,我国常规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部偏远地区,远离主要消费市场,相对而言,煤层气具有地域优势和价格优势,可以就地、就近输送,费用低。原国家计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也认为,「中国东部地区缺乏常规天然气资源,用煤层气替代是明智之举。」

目前煤层气市场处於供不应求状态。郑州就希望能用上焦作的煤层气。黄稚达认为,随著市场需求的上升和西气东输管网的铺设,煤层气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开发尚处“小打小闹”阶段

焦作煤业集团(简称“焦煤集团”)给市燃气公司的煤层气售价是每立方米0.2元,而燃气公司卖给市民是0.5元。焦煤集团副总工程师王建国说,这几乎没有利润,「我们还没发展煤层气」。而焦作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文革则告诉记者,该公司每年来自煤层气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0%以上。

对这么大的差价,王建国称自己无法改变,因为价格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而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

煤层气发展不起来,还有技术的原因。据王建国介绍,现在煤层气产量很不稳定,而且存在浓度提纯和钻孔破坏煤层等问题,现有技术都还无能为力。

除价格和技术的因素外,前期投入大,收效周期长也是影响煤层气发展的重要原因。中联公司是我国唯一承担煤层气勘探、开发、销售等任务的国家级企业。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坚说,打一口井的成本在200万元左右,但一般要10—15年才能收回成本。据他介绍,中联公司在山西沁水近6年共投入1.8亿元人民币,但至今没有盈利。总经理黄稚达说,因为前期投入大,收效慢,风险高,很少有企业进来投资,煤层气形成规模生产的一个没有。沁水的1.8亿元都是国家投的钱。

原国家煤炭工业局局长张宝明说,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利用还处於起步阶段。中国矿业联合会调研部主任卢业授则干脆以“小打小闹”戏之。

呼唤来自政策、管理和研发方面的支持

山西沁水枣园气田规划要打40口井,最后因资金不足只打了15口。黄稚达说,相对於巨大的投入,现在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由於复杂的地质构造等原因,前期很多勘探成本可能永远都无法收回。

资金短缺仅仅是阻碍煤层气发展的问题之一。开发者抱怨说,在一些地方,煤层气勘探刚起步就出现煤炭、石油、石化等行业相互封锁、多头规划、采煤采气分家的情景;在一些区域,土地、科技、环保、税务等部门同时管理;还有些城市则没有做好城市天然气管网的规划和引导,重天然气轻煤层气,没把两者当平等的“哥俩”对待。对此,黄稚达建议成立专门委员会来负责煤层气的管理。

技术是煤层气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工程师杜铭华说,煤层气地质比天然气复杂,煤层渗透性不好、纯度不够、产量不稳定,都有待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刘光鼎院士认为现在整个矿业都面临技术问题,他呼吁加大技术投入,建设一支强大的技术勘探队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首席专家翟光明说,煤层气「前景非常好,但在政策上还需更多的优惠,在管理上还需更加完善,在技术上还需做艰苦的探索。」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饶文靖

2004年10月25日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