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原因形成民工荒 想根治要先破权利荒

2004年10月14日

早报讯(记者杨秀东) 设立欠薪保障基金、建立劳动力供求预警机制、鼓励民办职教机构培训民工并给予奖励……昨(12)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在蓉举行我省最高规格的“用工短缺问题座谈会”,专家学者相继发表新锐观点根治和应对“民工荒”。

调查分析  7大原因形成“民工荒”

省就业局提交的报告认为,适龄劳动力的增长已赶不上经济发展对人口需求的增长,农村许多独生子女的家庭子女已舍不得外出务工,这是造成宏观上“民工荒”的主要原因。

针对广东、福建等地出现的“民工荒”成因,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云夏听取了与会人士的发言后归纳认为,这是一种区域性、结构性、短暂性的用工短缺,主要有7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一轮国际产业的转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同时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用工需求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低素质的民工找不到市场;二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使农民有了新的选择;>是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已不甘於在劳动力市场上始终处於“被选择”的被动地位,开始以“脚投票”的方式对全国各地的务工环境、工资水平作出评价;四是一些企业没有与时俱进地改善民工的待遇,反被民工炒了“鱿鱼”;五是城市政府管理部门没有对飞速发展的民工的新需求作出及时的政策回应,民工权衡利弊作出了回乡的选择;六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使农民作出比较选择,导致用工问题上几家欢喜几家愁;七是劳动力市场用工资讯不对称,使民工难以作出理性选择。

新锐观点  用机制根治“权利荒”

“所谓的民工荒,我个人认为其实质就是权利荒,”在座谈过程中,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教授李后强一语惊人。他说,此处的“权利”专指民工的权和利。如何有效地根治呢?与会人士发表了新锐观点。

设立欠薪保障基金(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劳动法专家章群):用人单位根据民工数量,按每月支付工资总额的1%左右缴纳。基金管理部门为政府部门(如劳动行政部门)。一旦出现拖欠工资现象时,民工通过行政救济或司法救济。

建立劳动力供求预警机制(省就业局农村劳动力管理处处长秦明贵):这个机制主要是指在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建立,内容包括资讯沟通、资讯发布、岗位需求及输出地人力资源、技能人才的储备等。

实现劳力组织、培训、输出、维权等一体化(南充市委副书记高先海):这是创新劳动力输出载体的举措,培育劳务开发公司、租赁公司、劳务商会等。目前,我们已经创办了全省首家劳务开发有限公司,试图探索一条一体化开发新路子,成为劳务输出者的经纪人,以降低成本、防□风险、提高效益。

常规对策  4条措施应对用工短缺

刘云夏谈到应对措施时主要强调了4点:加大培训力度,变农民工为技能工;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的规模和水平,降低农民自发输出带来的风险;为民工提供可靠的资讯服务,省劳务办将于年底开通的远端荐工系统就是有力举措;政府管理部门应全面评估城市用工政策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民工的“政策性”歧视,落实民工在城市的“国民待遇”。

来源:《天府早报》

2004年10月13日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