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农民 谁能活在天地间?

2004年10月14日

\ \

温铁军简介:
\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中国体改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理事长兼院长。
\ \

兼职:国家资讯中心中国经济资讯网高级经济顾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获CCTV颁发的“2003年度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奖”。
\ \

>名经济学家、“>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让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是:“没有农民,谁能活在天地间?”昨日,为农民代言的温铁军来榕出席福建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的开幕式,并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改革”报告。开幕式后,温铁军接受了本报记者 \ 的专访,对下派村支书、科技员以解决“>农”问题的“南平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 \

要大兴调查之风

\ \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中国研究“>农”问题的权威专家,您为什麽长期都在关注这一问题,是否和您的经历有关?
\ \

温铁军(以下简称温):中国那麽多的人生活在农村,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相当一部分人生活贫困,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我曾长期生活在农村,但这不是我长期关注“>农”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农”这个问题积重难返,我觉得必须要做点事情。
\ \

记:“>农”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 \

温:“>农”问题决不仅仅是农业问题,也不能仅从农业问题>手来解决,要采取综合性措施。目前国家针对农民问题的一系列政策正在出台,中央强调要把新增的财政收入主要用於县级以下的开支,农村的公共开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这就很好地体现“>个代表”的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 \

记:您是否认为自己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研究,已找到解决“>农”问题的钥匙?
\ \

温:目前中国有谁敢说自己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每个人都要探讨,要大兴调查之风。
\ \

要尊重基层经验

\ \ 记:在很多场合,您被赞为一个“用脚做学问”的学者,这是否贬低了“脑袋”的作用?
\ \

温:我长期在基层从事调查研究,做学问就得深入到基层。我们要尊重基层的经验。而有些人在书斋里翻译了几本外国>作,就认为用它可以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样的理论切不可信,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 \

有的人认为通过城市化可以很好地解决“>农”问题,而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后果,首先是生态环境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 \

培训农民不是“乌托邦”

\ \ 记:2003年您辞去《中国改革》社长职务,在河北组建了“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目前情况如何?
\ \

温:去年全国各地的60多位农民参加了第一次综合培训,其中四分之一的学员回到农村成为乡村建设的种子,建立起各种农民合作社和仲介组织。我在一开始就教学员大喊“改变自己,做回家乡人。团结起来,建设新乡村”。
\ \

记:有人说您在建设“乌托邦”,您怎麽看?
\ \

温:当时就有很多人说这是搞“乌托邦”,我不这样认为。我的学校产生了很好的积聚效应,台湾的>名建□师跑来这里建设生态型厕所,复旦退休的老教授在这建起生物菌肥、生物农药的实验室等等。大家一分钱不要,自愿来这里帮助农民改善生产和生活。学员在这里学到农民学、农村学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理论;政治经济学常识与农村(农业)合作社教程;可持续生

来源:《海峡都市报》
\
2004年10月13日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