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这篇报导是完全站在政府的立场而撰写的,因此在很多地方显然有失客观与公正,但是,做为一份了解辽阳铁合金厂破产前后的经营问题和工潮发生的前因后果的参考资料,还是很有价值的。文章详尽披露了因姚福信和肖云良等工运活动人士的揭露而曝光的腐败分子范一成等的犯罪事实。该文还提到了工人的抗议活动。文中用了“极少数不法份子的煽动扰乱下”“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等字眼来诬□抹黑工人的正当抗议活动。可是,文中又黑纸白字地写<<著着>>:企业宣布破产前,“拖欠的工资达到1600万元,拖欠医疗费1000万元。”试问:一个国营企业竟然如此明目张胆地大量拖欠工人工资和其他福利,工人们难道还应该保持沉默吗?因此,这篇报导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前段时间辽阳铁合金厂工人抗议活动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同时也说明辽阳当局将姚福信与肖云良判刑的做法是荒谬的。)
<br><br>
<br><br>
<br><p>《党风月报》 <br>
<br>2003年5月 <br>
<br>党风月报杂志社 <br>
<br>主办单位:中共辽宁省纪委、辽宁省监察厅 <br>
<br>传真:024-23856778 <br>
<br>电邮:<a href="mailto:dfyb225@163.com">dfyb225@163.com</a> <br>
<br><br>
<br> </p>
<br><p align="center"><b>辽阳铁合金大案查处纪实 </b><br>
<br> </p>
<br><p><br>
<br>〔下附两张照片,一是一成庭审的照片,题为“范一成在法庭上深感委屈”;另一是辽阳铁合金厂厂区的照片〕 <br>
<br><br>
<br>2003年3月11日,辽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普通货物罪、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并罚判处辽阳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辽铁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范一成有期徒刑十<<三叁>>年。
<br><br>
<br><br>
<br>此前,该集团已涉□走私价值1.033亿元,偷逃税款1344万元,被辽阳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控诉,这一案件一度振动中央领导、辽宁省委,在极少数不法份子的煽动扰乱下,舆论波及海外,影响了当地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辽阳铁合金专案组经历了十七个月的艰苦工作,终於将这一国有大型企业多年间庞杂浩繁的重大经济问题查得水落石出,使有关违纪违法人员受到了应有的惩处,有力地澄清了社会舆论。
<br><br>
<br><br>
<br><b>上篇 查案纪实</b> <br>
<br><br>
<br><b>紧张形势 果断决策 纪委书记点将上阵 </b><br>
<br><br>
<br>辽铁集团曾是一家拥有七千多名职工的国有大一型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1年11月5日,由於长期经营管理混乱,严重支不抵贷,企业宣告破产,在职工中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长时间以来,职工因企业长期拖欠工资、养老保险等费用,以及企业领导者的经济问题不断上访,矛头直指辽铁集团的一把手范一成。早在1999年,有关部门根据职工举报,开始对辽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范一成等人违纪违法问题进行调查,到2001底已查清部分事实。但调查结果一直未向广大职工通报。为了稳定职工队伍,发动群众继续举报,辽阳市委、市政府於2001年底到企业向广大职工通报案件阶段性成果。大会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职工围攻市委、市政府领导,张贴小字报,打出大标语,公开造谣说,专案组包庇范一成。2002年3月7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职工的激动情绪到辽阳市一些主要公共场所张贴夸大事实的小字报,并煽动不明真相的职工在3月11日和3月18日两次到市政府集体上访。他们还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歪曲事实,迅速扩大事件的负面影响。
<br><br>
<br><br>
<br>这一事件立即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中央和辽宁省委领导迅速做出明确指示,要求辽阳市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组织强有力的力量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妥善安置职工,保持社会稳定。面对复杂的局势,辽阳市委、市政府即时决策,遵照中央和辽宁省委的指示精神,责成辽阳市纪委牵头,从新协调公安、检察、法院、审计等有关部门参加辽阳铁合金专案组。3月12日,辽阳市纪委召开书记办公会议,刘大民书记点将,由时任纪委副书记陶稀铭同志挂帅,具体负责专案组日常工作。会议决定,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加大力度,撤底查处腐败,以办案的实际成果取信於广大职工。这次会议成为全面查处辽铁集团案件的重要转捩点。
<br><br>
<br><br>
<br><b>68天的紧密追踪 从烟台抓回范一成</b> <br>
<br><br>
<br>陶稀铭副书记接手案件后,深感责任重大,他马上派人监查辽铁集团大案的核心人物范一成的下落。这时范一成却失踪了。3月22日,辽宁省纪委郑炳干同志到辽阳,指导案件查办工作,明确指出范一成的行为已经构成违法,要求专案组加大查处力度。市公安机关从湖北兴山追到山东烟台,范一成总能在监察人员到来之前逃掉,为了防止案情露,打草惊蛇,陶稀铭让办案人员返回辽阳,一面协调各方力量继续侦查,一面加紧辽阳方面的工作。这期间,专案组派出专职人员到辽铁集团办公楼里专门接待职工上访。同时走访重点知情人员,部署召开各方人员参加的座谈会。陶稀铭副书记约见辽铁集团个别班子成员,与举报员进行个别谈话,争取群众信任,发动群众参与,全面收集梳理案件线索,专案组还在深入查账过程中发现了更多不为广大职工群众了解的深层次问题。
<br><br>
<br><br>
<br>2002年4月18日,专案组将范一成案移交检察机关,辽阳市检察院以涉嫌玩忽职守罪立罪。5月31日上午11点,办案人员接到范一成准备从北京到烟台的资讯,立刻驱车直奔大连码头,又连夜坐船赶往烟台。6月1日□晨3点多钟,<<三叁>>名办案人员到达烟台,立即与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进入烟台火车站守候。5点40分,一列从北京开往烟台的火车到达烟台站,范一成带<<著着>>墨镜,手拎皮箱,随<<著着>>人群走向出站口,这时候,范一成的同学已开车前来接站,办案人员和范一成的同学同时接近范一成。办案人员抢先一步上前握住范一成的手,“老范,别跟他握手了,跟我握吧!”范一成黯然就擒。历时六十八天范一成被羁拿归案。
<br><br>
<br><br>
<br><b>拨开监外执行迷团 刘永佳被重新收监 <br>
<br></b><br>
<br>刘永佳是辽铁集团进出口公司经理,是辽铁集团案件中的重要涉案人,为了查处刘永佳及其儿子挪用公款事实,检察机关办案人员乘<<著着>>2001年夏到大连查账。进出口公司账目相当混乱,办案人员便从银行入手,反向调查进出口公司账目往来情况,由於案情时间跨度太大,银行方面已将阵年旧账放进了账库保管,办案人员身入账库,在炎热夏日里,一连数天让银行人员把办案人员锁在闷热的库房里,埋头查阅多年前的旧账。库房里没有??所,办案人员只能拿随身带的饮料瓶用来解决方便问题。经过艰苦的调查,查实刘永佳及其子刘哲涉嫌挪用公款的事实。
<br><br>
<br><br>
<br>然而就在2002年3月22日宣判当日,主审法官依据一纸医疗鉴定,准予其监外执行。这件事引起了辽铁集团职工的极大愤慨,专案组找刘永佳核实问题时,一时找不到人,他的监外执行问题引起了专案组人员的怀疑。专案组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刘永佳获准监外执行的医疗依据是他身怀一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医疗诊断,这个诊断是渖阳市一家医院在1994年开出的。辽阳中法依据辽阳市中心医院出的由两名医师签名的鉴定做出监外执行判决,主诊法官认为判决没有问题,然而偏偏凑巧是指挥本案调查的陶稀铭副书记恰恰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著着>>深入的了解。他的老父亲就曾患过这种病,而且患病四年来因为治疗休养得当一直很健康,所以他知道这种病目前虽然没有被攻克,但是病人每年只需定期检查,适时用药就可维持生命无虞,这种病是不会马上致人恐亡的,陶稀铭副书记将情况如实向刘大民书记??报,随后按照市委要求,专案组派人陪同刘永佳两次到渖阳公安医院进行检查,最后渖阳公安医院做出两条结论:一、目前化验的各项指标不支援真性活细胞综合症;二、病变随诊。依据这一最新的结论,辽阳中法将刘永佳重新收监。进出口公司经理刘永佳的归案为专案组从进出口环节查证辽铁集团走私行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br><br>
<br><br>
<br><b>四个月查阅八年旧账 4000斤账单掀开亿元走私案 </b></p>
<br><p><br>
<br>专案组在派出专人追查范一成的同时,又派出多个调查小组包案负责,齐头并进,开始全面查账。专案组从各部门抽调四十八名专业会计人员对辽铁集团所属的亚铁公司、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570本账目,1768本记账凭证进行全面核查。辽铁集团的财务账极为混乱,错账、假账充斥其间。账户多达150多个,对查案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从1993年至2001年间,辽铁集团与辽阳市各家银行之间发生了3600万元未达账项款。专案组工作人员逐页翻查浩繁混乱的账单,对每一笔未达账项款逐一核对,为此专案组共找了352人次谈话,形成352份调查笔录、44份证实材料、954份副印材料。查到最后,仍然有2500万元款项对不上账。从2002年4月10日到8月底,专案组查阅了辽铁集团八年间的所有账目,仅集团所属亚铁公司的账目就装了22个编织袋,每袋重达200斤,装了满满一卡车。专案组共调举证据材料<<三叁>>万馀页形成案卷130册,查案过程中,辽宁省委、多次对此案作出重要批示,辽宁省纪委领导多次听取案件重要??报,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辽阳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援查案工作,并做了大量工作稳定职工情绪,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辽阳市纪委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夜以继日地投入到案件查办工作中,纪委副书记陶稀铭同志的<<三叁>>大本办案手记上详细记录了八个月里一条条案件线索、一个个案件环节、一次次重要决策。专案组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辽铁集团许多职工不了解的深层违法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走私问题。
<br><br>
<br><br>
<br>专案组在查账中发现辽铁集团所属亚铁公司在1994年与澳大利亚BHP公司下属公司签定了维期六年的“易货”合同。其中来料加工的相关数据及账目处理上存在诸多破绽,对於所涉及的来料加工手册合销补缴、应缴关税等多项海关业务专案组无法单独认定。此前,渖阳海关驻辽阳办事处对此有过调查,并已将相关线索移向渖阳海关。专案组当即与渖阳海关取得联系,渖阳海关稽私分局在辽阳专案组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查实了辽铁集团在1995年至2001年间未经海关许可,并未补缴应缴款税,擅自将以来、进料加工方式保税进口原料加工成的部分制成品在境内擅自销售盈利,涉嫌单位走私案值是1.033亿元,偷逃应缴税款1344万元。经过艰苦奋斗,自2001年6月到2002年11月,前后历时17个月,辽阳铁合金专案组终於查清了辽铁集团大案,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人员,前后共21人被历案查处。专案组的扎实工作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任。辽铁集团案重要涉嫌人员范一成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3年;他的继任者辽铁集团总经理董事长刘俊基受到留党查看2年处份;辽铁集团总经理兼亚铁公司总经理王友光以玩忽职守罪、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4年,罚款2万元;进出口公司刘永佳以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刘永佳儿子刘哲以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物贸公司经曹策以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br><br>
<br><br>
<br><br>
<br><b>下篇 反思国企</b> <br>
<br><br>
<br><b>“亿元走私大案”背后--国企经营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b> <br>
<br><br>
<br>辽铁集团的破产有<<著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范一成等人的违纪违法行为有其深刻的经济背景。生於1946年,从1970年参加工作至2001年11月,历任辽阳市铁范一成合金厂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1995年企业改制后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顾问。范一成在任期间,一度创造出骄人的业绩。1995年在辽宁遭受巨大洪灾害的巨大困难下,辽阳市政府给辽铁集团下达了利润指标从350万元提高到700万元,而辽铁集团最后实现的利润有2000多万元,超额完成1400多万元。辽在冶金行业提出“外学邯钢,内学辽铁”的口号。范一成此后连获殊荣:市人大代表、省五一劳动??章、省政协委员、省百名优秀党委书记等等。
<br><br>
<br><br>
<br>范一成从1987年当副厂长起就一直跟踪国际市场的行情,1995年他抓住机会以较便宜的价格进口矿料,产品出口时正逢国际市场上价格上涨,辽铁集团因此获利颇丰。同时范一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经明的谈判策略,在1994到1996年间,成功地说服日本合作伙伴企业向辽铁集团无偿提供绿色环保计划援助项目,引进投资19亿日元(在当时约合1400万多美元)。改造两台矿炉,为集团公司争取到令国内同行艳羡的世界先进成套设备。一些外商称赞范一成是中国企铁合金行业的奇才,对他大加赞赏。
<br><br>
<br> <br>
<br>然而,尽管范一成个人才能为人称道,但作为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范一成对国家法律却缺乏应有的敬畏之心。范一成始终认为自己为国有企业谋利,企业销售产品不论在海关还是税务机关缴税,最后都是上缴国家,企业和个人分文未取,所以不会存在什麽法律禁忌问题。然而正是这种想法酿成了范一成的悲剧。
<br><br>
<br><br>
<br>1994年7月,范一成代表辽铁集团所属亚铁公司与澳大利亚所属BHP公司签定六年易货合同,合同规定由澳方通过其代理公司亚洲矿业公司每年向辽铁集团亚铁公司提供锰矿原料,由亚铁公司加工成锰系合金产品,以超出“实际生产单耗”的比例出口给BHP公司。BHP公司则把超出生产单耗结馀下的产成品留给亚铁公司顶替成加工费〔“单耗”是指加工货易企业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生产单位出口成品所耗用的进口保税料件的数量。〕。然而海关不允许企业以超出“实际生产单耗”办理加工生产货易手册。范一成於是以“实际生产单耗”与BHP公司的生产代理公司签定合同,办理了来料加工贸易手册,而“实际生产单耗”远低於上述易贸合同中规定的单耗比例。例如,按实际生产单耗比例为2.5比1的计算,消耗2.5吨的矿石生产1吨铁合金产品,而范一成与BHP公司签定易货合同的单耗比例却达到4.5比1的比例以上。这中间产生了巨大进口矿料差量。
<br><br>
<br><br>
<br>范一成的“高明”就在这里。他正是以这种方法不花一分钱就得到大量矿石原料,然而亚铁公司将这部分原料产出的成品也即BHP公司以此顶付亚铁公司加工费的部分,在境内销售获利并且没有按海关规定办理加工手续、核销手续,向海关补缴税款,证实这一行为触犯了刑法中关於“未经海关许可并且未补交应缴税款,擅自将批准进口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原材料、零件、制成品、设配等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的规定,构成走私犯罪。辽铁集团在随后六年间在国内销售产品价值1亿馀元人民币,偷逃应缴税款1344万元。事实上,的精心设计并非无人察觉。辽铁集团进出口公司一名报关业务员最早发现其中的破绽,逐写出相关报告送交进出口公司经理刘永佳,刘永佳称这份报告上交集团公司最高层领导,并就此事多次提醒范一成,范一成没当一回事。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总,你要是因这事进去,入狱了,咱们给你送盒饭去呀!”范一成一笑了之。
<br><br>
<br><br>
<br>1998年,渖阳海关驻辽阳办事处在对亚铁公司核查中发现问题。1999年又两次进行核查,发现该公司将保税货物擅自内销牟利。1995年8月,办事处向辽阳市政府正式提交一份请示报告,报告中说,“多年来,我办本<<著着>>扶持大中型企业发展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先后多次派员到该厂了解生产情况,办事处主要领导也多次走访,反覆向该厂宣扬海关有关加工贸易的政策规定,其间办事处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困难,批准其继续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同时多次督促其采取措施补缴税款,但未得效果,办事处於是准备将此事作为重大走私案移交渖阳海关处理”。这份报告引起辽阳市领导和辽铁集团的重视,辽铁集团赶紧补缴了100万元税款。当时范一成已辞去总经理职务,继任总经理刘俊基苦於企业的困境,求助於市政府,市里曾经为此专门研究,准备为辽铁集团协高1500万元贷款,用其中500万元把海关的税补上。然而,该款项最终没有办成。辽铁集团的税款窟窿越阔越大。
<br><br>
<br><br>
<br>范一成有一句响当当的座右铭,“替共产党办事,不要坐共产党的监狱”。在看守所与记者交谈,范一成提起这话时老泪纵横,哽咽难言。他说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为共产党干了<<三叁>>十年,在五十七岁年近花甲时竟然以这种方式“自食其言”。事实上,这就是规避法律的代价,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也必须依法经营,按章纳税,自觉维护经济秩序,不能为了谋取企业局部利益而打法律的擦边球,超越法律只能自食苦果,正如主审本案法官所说,“被告人范一成作为一名秀企业家,不要懂生产、善管理,还要通晓法律,所谓‘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大多数工人的利益’都不能成为你犯罪法律籍口。”
<br><br>
<br><br>
<br><b>企业高层为何频频辞职?--问题积重难返高层无心经营 </b><br>
<br><br>
<br>辽铁集团在短短五、六年间,高层领导几易其人,从范一成辞职开始,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每一年半载就换人,而这种更替全都是主动辞职,领导层的频繁变动对企业的生存与发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其实企业改制后第一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范一成对国企改革有<<著着>>深刻的洞察力。早在1993年7月,范一成担任辽阳铁合金厂厂长后,即在企业里大力实施减员增效,每年下岗、分流幅度达20%,开国内同行业改革先河。五次较大幅度的下岗分流,共裁减企业员工两千多人,使原先一千四百多人的国有职工队伍缩减到一千二百多人。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现在已是国企改革的主流措施之一,在当时的改革环境里职工无法承受改革之痛,因此广大职工对范一成的最大的责难就是他过早地揣掉了饭碗。这种积怨随<<著着>>企业衰败,持续拖欠工资而与日俱增,但是国企不早日改革,必然被沉重的负担拖垮。在日本,一家产量与辽阳铁合金厂相同的企业,职工只有162人;在澳大利亚是350人;在辽阳铁合金厂,除了国有职工,还有集团职工2000多人,还有1400多退休职工,共计7000馀人。在1994年时,仅一个月职工开支就需220万元,到1998年,每个月工资开销需要440万元,一线职工平均欠工资两个月,二线职工欠资六个月,机关人员欠资已达一年多。
<br><br>
<br><br>
<br>企业生存面临重压力,最现实的制约还有电价偏高,占到产品成本的40%,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当时,企业所用电价近四角钱,而同期南方同行业企业电价却不到两角钱,铁合金厂一年正常生产需要五亿度电,电价差一分钱,一年就差出五百万元成本。电费交不上,就得停电,一台电炉一开一停的费用就得消耗<<三叁>>十万元。
<br><br>
<br><br>
<br>1996年以后,国际市场产品价格开始下降,范一成意识到价格涨高期已经过去,继之而来的是跌落低迷期,将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段时间企业不进行调整,肯定过不了难关。众多问题摆在面前,内在危机极重难返,范一成深感只靠他个人能力无法解决,他才蒙生退意。1992年,他先后辞掉了集团总经理职务,只担任董事长时,他对企业事务懒於负责,疏於管理,听之任之。范一成在看守所里这麽解释当初的辞职原因,“我感到企业应该赶快进入大的改革步骤,就是重组,但这不是我的权利□围,而且我也没有那个能力。一大部分人往哪里去?这是最大的问题。国有企业的股东是国家,企业不行的时候,股东应该出来解决问题。改革的成本,下岗分流的职工付了很大一部分,那麽政府应该付什麽成本呢?所以当时我觉得我已无能为力,也不想干了,就提出了辞职。”
<br><br>
<br><br>
<br>1998年6月,范一成第二次提出辞职,市里领导马上找他谈话,一直谈到下半夜,范一成坚持不干。企业职工听了范一成又要辞职,纷纷涌进□一的办公室,许多老工人、老模□坚决不答应,尽管很多人对他有意见,但用工作能力和水准,职工们公认□一在辽阳辽铁集团无人可比,如果他辞职了,本来就每况愈下的企业,便如雪上加霜,许多人流<<著着>>眼泪,苦苦挽留范一成,“老范,你得继续干呀,铁合金厂不能没有你!咱们虽然困难点,但是有你在,带领大家一起闯过难关,咱们绝无怨言!”还有人说,“老范,你要是有进去(入狱)的一天,我们大家陪你一块进去入!”范一成见很多人流下热泪,范一成眼泪也止不住地往外淌,群情难却,范一成只好再次勉强答应,继续留任董事长。
<br><br>
<br><br>
<br>然而五个月后,范一成坚决辞掉了董事长职务。集团这边只保留了一个正常级顾问的头衔。范一成的后任刘俊基从1996年12月接替范一成,任集团总经理一职,至1998年底,范一成辞去集团董事长职务后,刘俊基继任董事长。刘俊基对记者说,“我觉得企业走到这一步,原因是多方面的。老范早在1993年接任时,审计前任账目就已发现欠亏1亿多元,有4000多笔账查不清,老范整顿财务,最后还有几百笔未达账项款搞不清,这麽多年累积下来,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包袱!我接任的时候,职工就闹得很厉害,说老范有腐败问题,再就是要求发放拖欠工资。在企业内部,我们这些人能力和水准都赶不上老范,老范都办到了这个水准了,谁还能行?说心里话,我当时想法心里就是一个,‘维持现状,尽量保持企业稳定’。当时的问题是就那麽有限的一点资金,你要麽交电费来保障企业开工生产,要麽给职工发工资,二者只能选其一,顾此失彼,你怎麽选择?而企业还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既稳定大局,又要维持经济增长。怎麽维时增长呀?拿什麽维持增长呀?财务那边只能做两手准备了,那种情况实在太难。我任董事长时向市里提出,我只干半年,然后要市里派人来接替,市里迟迟没有人来,当时很多人把这个地方看做一个火坑,没人愿意跳。挺到2000年6月,我不得不辞职,当然,作为企业一把手,企业破产了我肯定有责任,从这方面讲,怎麽说都不过份。”
<br><br>
<br><br>
<br>刘俊基辞职后,市里派李占刚担任辽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接任时期,企业已经濒临破产,李占刚就开始<<著着>>手破产事宜。一年后,2001年6月,李占刚向市里递交了一份辞职报告,就不知所纵。辽铁集团背负多年累积下来的沉重负担,举步维艰,企业在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可以驾驶了。高层领导频频变动,无心经营,加剧了企业的动荡不安和管理混乱的局面,企业财务管理一塌糊涂,假账、破账笔笔皆是,企业每年都要对库存进行盘点,然后无论产成品,还是原材料居然年年亏库,其中亏库一笔原材料就达八百多吨,仅亏库一项损失就达1500万元,企业在连年亏损同时,还因各种因素影响虚报利润1亿多元,仅亚铁公司就虚增利润近5000万元。一个销售人员一个月的餐费就能报销1万元!账面财务人员提出质疑,而上面领导照样签批报销。对这一切,财务处长执视无睹,范一成在任时不管不问,后任领导拒不追究,听之任之,管理者的责任心已经消磨殆尽,加速了企业衰亡的进程。
<br><br>
<br><br>
<br><b>大船将触 四处漏水--领导层失职不断 企业损失连连 </b><br>
<br><br>
<br>范一成任职董事长期间不顾经理刘俊基劝告,指示下属将306吨钛白粉发给美国飞达公司,该公司与另一家美国公司在争取辽铁集团业务过程中发生诉讼,飞达公司败诉,导致辽铁集团的290万元货款无法追回,辽铁集团从此失掉美国市场。刘俊基急於给企业争取一笔<<三叁>>千万元的贷款,在通过正常渠道实施无效的情况下,两次受到社会不法人员的欺骗。在贷款未到位时,擅自决定预先给付不法仲介人员活动津费,两次支付160万元,最后给企业造成130万元经济损失。
<br><br>
<br><br>
<br>王友光擅自为个体户担保贷款100万元,贷款被骗后,辽阳市工商银行因此损失本金138万馀元,银行将亚铁公司起诉到法院,亚铁公司因败诉不得不承担40万馀元的经济赔偿。此外,进出口公司经理刘永佳对於公司财务,放任不管。公司一切大小硬体全都放在会计人员手中,刘永佳之子经他同意多次挪用进出口公司用於支付大连港的费用款300万馀元用於个人经商。物资公司经理曹策是一个曾经因诈骗行为被辽阳市纪委开除党籍的人物,居然被辽铁集团几任领导委以清债大权。曹策利用执权私自将清欠回来的公款110万元挪给他人用於经营活动。此外,集团公司投资到四川的一台电炉设备价值80万元,居然神秘失踪。集团公司在广州、深圳、大连等地的多处房产大多被私人掌管、使用。辽铁集团就像一条四处漏水的大船在日渐下沉中人心涣散,处於风雨飘摇的境地,无人再为企业<<著着>>想,各自为自己的出路打算。
<br><br>
<br><br>
<br>据调查范一成辞职后,立即受聘担任了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董事长,月薪3000元,投资外方同时也是辽铁集团的合资外方。范一成兼职伊始就让外方老板给他提供一部专车使用,在辽铁集团出入厂区,招摇过市,引起越来越多职工的不满。王友光早在2000年就与别人合资125万元到南方开办铁合金工厂,把产品大量销往原铁合金厂客户,仅福建连城县的企业两年就营利了110多万元。2001年2月王友光当选该公司董事长,后又到四川应聘企业总经理,据说年薪30万元……
<br><br>
<br><br>
<br>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的垮塌是迟早的事,范一成在任五年期间,企业亏损5000万元,范一成辞职以后,辽铁集团<<三叁>>任董事长、总经理在位的短短<<三叁>>、五年间企业以每年实际亏损七、八千万元的惊人数目迅速衰亡。企业宣布破产前,已累计拖欠职工养老金<<三叁>>万元,应该支付在职职工的工资额达到4850万元,拖欠的工资达到1600万元,拖欠医疗费1000万元,企业破产成本高达1.27亿元。自2001年11月宣布破产时,企业已累计亏损6.69亿元,负债6.68亿元,有效资产总额只有1亿多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94.2%。一个曾经辉煌的大型国有企业就这样沉没了。
<br><br>
<br><br>
<br>辽铁集团从辉煌到衰败,原因非常复杂,这一没落的过程及其引发的问题极具普遍性,值得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深入剖析,吸取教训。在辽阳市纪委组织专案组全面查处案件同时,辽阳市委、市政府为了妥善解决企业破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市委从全市45个单位抽调200名机关干部,组成7个走访职工群众工作组,深入走访了2600多户职工家庭,当面听取意见,号召职工积极参与,反映问题,并按政策规定及时予以解决处理。工作组对162户特困职工及时予以救助,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金、一次性发放失业救济金。同时,工作组采取各种形式解决职工生活困难,为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各方面努力工作,积极维护职工利益,保持了社会稳定。(感谢辽阳市委检察<<三叁>>室、宣教室协助采访)
<br><br>
<br><br>
<br><br>
<br><br>
<br><br>
<br>编辑 姜成刚 <br>
<br><br>
<br> </p>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