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宝工人猝死之后:昆山工会系统的沉默与推诿

2025年05月22日

2025年4月7日,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又称“昆山仁宝三厂”)的一位线长被发现猝死在厕所。根据工人的发帖,这位猝死的线长疑似因超长时间工作、过度劳累以致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后,工厂紧急停工一天,并于4月9日在三厂二楼的教育训练室召开会议。对昆山仁宝工厂的超长加班和猝死事件,工人们在多个社交平台广泛讨论,表达愤怒和不满。

中国劳工通讯(CLB)调查发现,仁宝在昆山的工厂实行超长加班制度,每月工时高达300个小时左右,远超劳动法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的限制。而且,入职不够70小时没有工资,涉嫌强迫劳动。CLB调查还发现,该厂工会主席,居然是由企业行政部经理违规兼任。而这个违规担任工会主席的企业行政部经理孟晓兰,还被昆山市委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并担任市人大代表

面对企业涉嫌如此严重的违法用工并已经造成工亡的问题,以及企业管理方涉嫌非法把控工会组织的情况,昆山市各级工会则一再推诿,拒绝履行工会职责,拒绝代表工人与企业协商改善。

工会系统集体失声

近日,CLB致电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向工会提供上述企业违法的情况,希望工会能够到企业了解情况,如属实,则应尽快与企业展开协商,要求做出改善。

但经开区工会工作人员认为,CLB的来电属于“外界媒体”打来电话,拒绝记录CLB反应的企业违法违规情况,并将责任推诿到昆山市总工会,让CLB找市总工会。

CLB把电话打到负责工会工作的经开区党群工作部,希望党群工作部提示工会履行职责。但党群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同样拒绝记录CLB所反映的企业违法情况,并建议CLB找昆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工会工作人员的说法是这“不是我们管的”。无论是问及每月300多小时的超长劳动时间、不满70小时无工资,还是工会主席孟晓兰同时兼任行政部经理、并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问题,工会的工作人员始终拒绝回应,将责任推诿给上级和其他单位。

而当CLB再打电话到昆山市总工会时,对CLB仅仅是反映仁宝涉嫌违法的超长工时问题的请求,工作人员更是以不接受“采访”为由迅速挂断电话。只有当CLB把电话打到12351工会热线时,客服人员才耐心细致地记录下了CLB反映的每一个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孟晓兰作为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又称“昆山仁宝一厂”)的行政管理部经理,同时兼任三家仁宝分公司——昆山一厂和三厂以及仁宝二厂【仁宝资讯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的工会主席,身兼行政管理与职工权益代表双重身份,违反《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和《企业工会主席产生办法(试行)》中关于工会独立性的基本要求。可见,在仁宝事件中,本应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与企业行政管理层深度绑定,而各级工会又在群众试图反映问题时彼此推诿、拒绝记录,那么当工人权益受到侵害时,谁来代表?谁来维护?

在口号中学习,在现实中推诿

2025年5月1日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大会上明确指出: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工会要赢得职工群众信赖和支持,必须做好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昆山市总工会在微信公众号上高调转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本次讲话,表示认真学习,此外还表示昆山市正在积极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培训、以及学习二十大三中全会精神等。但在昆山仁宝涉嫌工人猝死、工时违法以及企业控制工会等现实面前,却集体“装聋作哑”——这不是学习成果,而是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

根据昆山市《关于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建、产改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方案》,昆山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明确提出要“加强服务、聚焦维权、优化基层治理”。但从仁宝事件来看,昆山各级工会不仅无协商、无服务、无保障,甚至连基本的“倾听”都难以做到。而昆山仁宝工厂拥有上万工人,企业工会形同虚设,则是“党建带工建”的典型失效。

尤其令人失望的是,昆山市总工会与开发区总工会不仅未能监管这些涉嫌违法行为,更在猝死事件后,集体将责任推给“人社局”,背弃了工人的信任与期望。

要问责,而不是“学习”

工人的生命不应是“学习资料”。在仁宝事件中,当地工会系统的集体沉默和推诿,构成对《工会法》第二条“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违背。

中国劳工通讯在此呼吁:

  • 对昆山市总工会、开发区总工会等相关机构进行问责,查清事件真相与责任推诿情况;
  • 启动对仁宝企业工会组织的调查,罢免不合规的工会主席,选出真正代表工人的工会代表;
  • 昆山各级工会及劳动监管部门应建立独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纠正企业工会长期被管理层控制与违法用工的情况。

中国劳工通讯将继续跟进仁宝工人猝死事件的进展。

 

 

Archived Status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