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为农民说几句话

2001年04月23日
最近, 全国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安徽农村费改税的改革经验,砍费抬税,削减基层组织滥收费的权力,以减轻农民负担。这是个好消息。但,如果不辅之以政治体制改革,不对基层政权组织结构彻底精简,不转换政府职能,不减轻财政负担,这政策有可能虎头蛇尾、在基层难以落实。而且把农民税负界定在不超过年收入的10%,与其他群体的税负比起来还是有失公平,联系最近关於所得税征收起点抬高的讨论,觉得有必要再为农民说几句话。

对农民的不公平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模式源于苏联,因缺少原始积累和外援,靠从农民身上的抽取来推进工业化。农民起初出於对获得土地的感激,拥戴党和国家,对於一些受歧视的政策都默默接受。加之严密的县乡村组织管理体系,农民的松散性,几十年来似乎农民的抱怨并不很强烈。细想起来,我们过去实施的一些政策法规对农民的“掠夺”太多了,歧视农民的不合理政策比比皆是。就拿税费政策来说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税收政策都是富人多纳税,贫困线以下的穷人不仅不纳税,还享受社会补贴,有累进税和累退税之说。而我们的政策,农民不管你年收入是1000元还是2000元、3000元,人均税费上缴是少不了的,少则一二百元,多则三五百元也不稀奇,名其为农业税、特产税,实际上你不种田,没特产,一样得交。而城里的人,月收入没超过800元的不用交一分钱的税,反过来政府还要给住房、交通、菜篮子等等方面的补贴。

对农民的歧视,不仅仅在税费负担上,在户籍、务工、经商等方面还有很多。在北京等城市,农民务工得有三证,除了已办了的身份证不收钱外,其他的什么暂居证、务工证都得交钱,名其为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无非是另外交几百块钱罢了。同样是中国的公民,同样为城市作贡献,同样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城里人只要年收入不突破万元,不交税,同时还要吃这样那样的补贴;农民进城打工,去干那些城里人不愿干的苦活脏活,家里的税费一分都不能少,同时还得再给城里交一笔入城费,这政策的公平性何在?劳动部门还有一个政策,企事业单位如果安置了农村人口就业,除了这就业者得向劳动部门交就业费外,单位得向劳动部门再交一部份安置费,迫使单位不得雇佣农村劳动力。似乎生在农村的人天生就是劣等公民,种种政策就是要把你限制在城市文明之外。要说讲人权和国民待遇的话,农民的人权和国民待遇落实到位的问题值得世人关注。

启动消费的关键

目前经济需求不旺,通货紧缩,一些人认为中国已到了产品供过於求的时期,有的经济学家甚至呼吁警惕产品过剩。这些人长期呆在城里,不了解贫民阶层人口的生活状况。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工厂产品大量积压,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农民和城市低收入阶层缺乏最起码的购买力。我到过很多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家庭,家徒四壁,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业产品,他们常年除了买点盐、火柴、洗衣粉及少量的农资等必需品以外,很少发生购买行为,听说有的农村通了电,很多农民依然不用电灯,摸黑或者点煤油灯,因为电太贵,用不起。不是他们不愿享受现代工业文明,汽车、家电、通讯这些产品难道他们不想使用吗?不是。而是因为他们的收入,除了上缴税费以外,根本就没有钱去消费工业产品,只能过著这种自给自足的原始贫穷生活。而另一方面,国家收上来的税费,绝大部份用于发了工资养了人,付了办公费、会议费之类,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地县财政都称之为“吃饭财政”。这种转移支付当然只能带来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可以说现在的产品过剩完全是一种假象,包括认为已经过剩正在压锭的纺织品、控制生产能力的钢材、大量积压的电视等家用电器,倘若8亿多农民都能购买享用的话,只会短缺,不会过剩。在这方面,日本为刺激消费,给缺少购买力的贫民发购物券的办法值得我们借鉴。

启动中国消费的关键是给农民和城市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当然,农民致富主要靠科技,靠发展商品经济,靠调整产业结构,但更主要的还是靠政策,尤其是要靠那些给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眼前尤其紧迫的是要彻底精简机构,压缩行政事业费开支,拆庙赶和尚,让他们自己去造饭碗。美国、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治理通货紧缩能做到一方面降息,一方面降税,大幅度裁减行政人员和政府开支。难道我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只能降息,而不能为那些穷人降税减负吗?

改变目前税费压弯农民腰的状况,让占整个国家75%人口的农民收入增加,使他们有了消费欲求,才能出现整个国家供销两旺、经济高速增长的好形势。也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人民日报强国论坛
作者: 文刀(北京)
2001-04-23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