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之后的中国有一句最常用的话,叫做"与党保持一致",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虽然信奉"君子不党"者会感到无法忍受。但如果一批人好的是"团结就是力量",愿意结党一致行动,局外人倒也不必苛责。问题是,中国是一个一党专制、党内独裁的国家,"与党保持一致"这一原则,就象金角大王的幌金绳一样伸缩由心:那保持一致的范围,可扩大到全体公民;而保持一致的对象,又可换为党内某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特别在所谓"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的事情上。
三峡工程是这一原则伸缩变化的典型。对这项会造成环境和社会灾难的工程,敢於不与"伟大领袖"保持一致的,在50年代只有李锐等数人(他们也已为此付出了几十年遭整肃的代价);到80年代,在"改革与思想解放"的鼓舞下,出来表述自己意见的已是整整一批人,领头的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值得注意的是"鼓舞"二字,也就是说,一旦来自党的鼓舞消失,在党性范围内有限自由动作的人也就缩了回去。记得89年镇压之后,原先义正词严地向三峡工程主管人发问的反对派核心人物之一林华(老共产党员,原国家经委副主任)立刻不再出声。理由是"党已经作出了决定。"
那么,在曾经由党决策的工程就要对我们岌岌可危的生存环境发生不可逆转影响时,要不要、又如何与党保持一致呢?
我们都知道,在毛泽东50年代想给神女一个惊喜的时候,大家脑子里还没有诸如崩塌、污染、物种灭绝等概念。到八十年代重提三峡工程的时候,这种"改天换地"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摆到绝对不容忽视的地位。当时受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三大重镇:国家经委、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给出的结论,都是负面的。科学院《生态与环境影响的论证报告》更是以科学家的诚实道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弊远大於利。就生态与环境方面而言,工程兴建所付出的代价巨大"这样的结论。
正因为有如此强大的反对声音,国务院才在1989年春天作出"五年之内不提三峡工程"的决定。不料"六--"坦克一过,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也归于剿灭之列,"早上快上"呼声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推动下再起。原先的可行性结论显得太不"与党保持一致",工程承建者水利部揽过了对可行性重新研究、重新结论的权力,表面上邀请科学院重新作过,最后偷梁换柱地给出了"利大於弊"的相反结论。从那时起直到两年前国务院换届,对三峡工程的批评(包括对事实的披露),已消声匿迹。不仅政府的环保部门三缄其口,就连民间环保组织也自觉保持沉默--当然也未见他们如当年钱学森"论证"粮食亩产那样的支持紧跟。记得1997年前后,突然一则《中国环境报》(英文电讯)的消息说,国务院环保局认为该工程对环境有很大负面影响。境外大哗,该部门立刻否认,并严办了那名说漏了嘴的记者。
但纸里包不住火。由纳税人供养的政府官员并非个个尸位素餐,"与党保持一致"也可以扩展为与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保持一致。终於,在三峡工程施工高峰期,国家环保总局《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 000》出台。在这份也是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公报里,出现了与"政治挂帅"(当然政治大帽子底下不妨尽情贪、占、捞挂帅)者不同的声音:
"由於人为活动影响,库区一些珍稀水禽已成为短暂停留的旅鸟";
"库区农村能源短缺,薪炭林面积和薪柴量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库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多,经济损失较大";
"库区船舶污染事故和倾倒垃圾行为时有发生,对江水造成的污染严重";
"库区污染治理缓慢,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几乎所有污水均直排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大部份垃圾向长江倾倒或堆弃在江边,给大坝蓄水后的库区水质带来重大隐患。"
此类见解并不陌生。十一年来署名和不署名的科学家、工程师一直没有停止过类似的、包括更为严重急切的呼吁;而且,平心而论,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而言,这也是他们一贯的见解。监测公报的公布,熟悉中国政治运作的人一下子就能看到要害:不是他们有了新的意见,而是他们一贯的意见被允许公开发布了。这意味著什么?
看来,一直一手遮天的三建委当局恐怕对这份公报再不能像对待外国环境组织和国内的进言者那样充耳不闻了吧?闻了之后怎么样呢--移民搬迁不到六分之一,崩塌滑坡已经如此,后边还怎么移?每年数亿吨的入库垃圾(包括有毒的废矿、医院)处理还是不处理,钱又从哪里出?朱熔基以总理身份过问三峡工程以来,每提出一个问题:国际监理、文物、移民、贪污腐败,靠工程捞名捞钱的主儿都软磨硬顶,这回按照开发大西部(重庆一直宣称自己属於此列)资源环境领先的原则,想对策吧!
希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此举,预兆著 "与党保持一致"的新气象。
青年论坛2001年6月1日
作者: 戴晴
三峡工程是这一原则伸缩变化的典型。对这项会造成环境和社会灾难的工程,敢於不与"伟大领袖"保持一致的,在50年代只有李锐等数人(他们也已为此付出了几十年遭整肃的代价);到80年代,在"改革与思想解放"的鼓舞下,出来表述自己意见的已是整整一批人,领头的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值得注意的是"鼓舞"二字,也就是说,一旦来自党的鼓舞消失,在党性范围内有限自由动作的人也就缩了回去。记得89年镇压之后,原先义正词严地向三峡工程主管人发问的反对派核心人物之一林华(老共产党员,原国家经委副主任)立刻不再出声。理由是"党已经作出了决定。"
那么,在曾经由党决策的工程就要对我们岌岌可危的生存环境发生不可逆转影响时,要不要、又如何与党保持一致呢?
我们都知道,在毛泽东50年代想给神女一个惊喜的时候,大家脑子里还没有诸如崩塌、污染、物种灭绝等概念。到八十年代重提三峡工程的时候,这种"改天换地"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已经摆到绝对不容忽视的地位。当时受委托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三大重镇:国家经委、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给出的结论,都是负面的。科学院《生态与环境影响的论证报告》更是以科学家的诚实道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是弊远大於利。就生态与环境方面而言,工程兴建所付出的代价巨大"这样的结论。
正因为有如此强大的反对声音,国务院才在1989年春天作出"五年之内不提三峡工程"的决定。不料"六--"坦克一过,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也归于剿灭之列,"早上快上"呼声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推动下再起。原先的可行性结论显得太不"与党保持一致",工程承建者水利部揽过了对可行性重新研究、重新结论的权力,表面上邀请科学院重新作过,最后偷梁换柱地给出了"利大於弊"的相反结论。从那时起直到两年前国务院换届,对三峡工程的批评(包括对事实的披露),已消声匿迹。不仅政府的环保部门三缄其口,就连民间环保组织也自觉保持沉默--当然也未见他们如当年钱学森"论证"粮食亩产那样的支持紧跟。记得1997年前后,突然一则《中国环境报》(英文电讯)的消息说,国务院环保局认为该工程对环境有很大负面影响。境外大哗,该部门立刻否认,并严办了那名说漏了嘴的记者。
但纸里包不住火。由纳税人供养的政府官员并非个个尸位素餐,"与党保持一致"也可以扩展为与国家人民的最高利益保持一致。终於,在三峡工程施工高峰期,国家环保总局《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 000》出台。在这份也是由政府部门发布的公报里,出现了与"政治挂帅"(当然政治大帽子底下不妨尽情贪、占、捞挂帅)者不同的声音:
"由於人为活动影响,库区一些珍稀水禽已成为短暂停留的旅鸟";
"库区农村能源短缺,薪炭林面积和薪柴量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库区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增多,经济损失较大";
"库区船舶污染事故和倾倒垃圾行为时有发生,对江水造成的污染严重";
"库区污染治理缓慢,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建设严重滞后,几乎所有污水均直排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大部份垃圾向长江倾倒或堆弃在江边,给大坝蓄水后的库区水质带来重大隐患。"
此类见解并不陌生。十一年来署名和不署名的科学家、工程师一直没有停止过类似的、包括更为严重急切的呼吁;而且,平心而论,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而言,这也是他们一贯的见解。监测公报的公布,熟悉中国政治运作的人一下子就能看到要害:不是他们有了新的意见,而是他们一贯的意见被允许公开发布了。这意味著什么?
看来,一直一手遮天的三建委当局恐怕对这份公报再不能像对待外国环境组织和国内的进言者那样充耳不闻了吧?闻了之后怎么样呢--移民搬迁不到六分之一,崩塌滑坡已经如此,后边还怎么移?每年数亿吨的入库垃圾(包括有毒的废矿、医院)处理还是不处理,钱又从哪里出?朱熔基以总理身份过问三峡工程以来,每提出一个问题:国际监理、文物、移民、贪污腐败,靠工程捞名捞钱的主儿都软磨硬顶,这回按照开发大西部(重庆一直宣称自己属於此列)资源环境领先的原则,想对策吧!
希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此举,预兆著 "与党保持一致"的新气象。
青年论坛2001年6月1日
作者: 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