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6【劳工新闻综述】中国工人在印度复制“中国速度”

2010年10月26日
中国工人在印度复制“中国速度”
美国《华盛顿邮报》10月23日的报道说,训练有素的中国工人正在帮助印度以飞快的速度扩建基础设施,尽管这两个亚洲大国正在竞争着亚洲的经济主导权。报道援引印度内政部长G. K. Pillai的话说,目前15,000多名中国工人在印度工作。由中国工人帮助该公司建设的钢铁厂预计能在18个月内建成,这在印度是少见的高速度,如果只由印度工人来建,工厂要五年时间才能建成。报道说,印度政府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印度600个在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有一半以上存在工期延误问题,导致项目超支68%。
文章来源:华尔街日报

人大建议保障房打破户籍限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调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情况,并建议将城乡居民基本住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跟踪调研报告建议改变目前一些地方只考虑有当地户籍居民的住房保障,不考虑外地户籍人口的住房保障,只考虑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不考虑农村居民的住房保障,只考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不考虑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等有失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防止有些居民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享受不到保障房,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在建设中,对一些经过修缮仍可居住的房屋应充分利用,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大拆大建”,造成资源浪费。
文章来源:新京报

三大坎阻挡农村大学生回乡路
“社会浮躁的氛围、家庭的压力成为农村大学生回乡的最大阻碍。大学生就业创业,只有和时代同步发展,了解社会的需要,判断社会发展的方向,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人才,从乡土走出去的大学生对农村有着天然的纽带和情结。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合理配置城乡人力资源,实现城乡人才的双向流动,多铺设农村大学生回农村就业创业的“管道”。比如,可以参照城市产业园区的思路,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园,为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铺好政策 通道,引更多的“源头活水”滋润那片乡土。
文章来源:中青在线

“工作日”与“滞纳金”:隐秘的官民不平等
政府部门要求老百姓履行某义务时,用的一般都是“天”。而规定政府部门向老百姓履行某种义务时,用的都是“工作日”。15个工作日,就是三周,折合成天数就是21天。而15天,就只有两周,一般只有10个工作日。官对民的义务以“天”去计量,而民对官的义务,则以“工作日”去计量,这就是官民不平等最隐秘也最形象的体现。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