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钢总经理被职工打死事件全记录

10 August 2009



通钢悲剧


        一周前发生的吉林通钢改组暴力事件,是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一个悲剧。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钢铁业国退民进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事关公平的群体积怨已经到了一个爆发的顶点。

        观察整个事件,我们发现,这是一场暴力化的讨价还价。事实上,通钢的职工是以集体暴力的手段,反抗了企业改制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他们反对的既不是国资的退出,也不是民间资本的进入,而是整个过程中的不公平与不透明。这不是一个姓社、姓资的讨论,而是一次有关社会公正的冲突。

        这几乎是一个极端的样本。由通钢的悲剧,我们需要思考,在国企改制中,如何兼顾各方的利益,既给被兼幷企业的发展带来后劲,也充分考虑到职工的集体利益。而地方政府作爲国资监管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必须要直面这一问题

        本刊记者/周政华 张鹭(发自吉林通化、长春)

        通钢“7•24”事件全记录

        一场被吉林省国资委描述爲“通化钢铁部分职工因企业重组问题聚集上访”的群体性事件爲何“不可逆转地发生”

        7月24日早上8点多,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化钢铁)退休职工吴敬堂,在通化钢铁办公大楼门前拉起了一道横幅:“建龙滚出通钢”。

        此时,北京建龙重工集团(以下简称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正坐在通钢宾馆高级套房的沙发中,他原打算和通钢现任的8个高管每人单独谈话1小时。

        这是建龙集团入主通化钢铁的第一天。早上起,建龙集团高管张志祥、李明东和陈国君开始全天找通化钢铁各层次干部职工谈话。

        聚衆

        两天前,也就是7月22日下午,吉林省国资委向通钢集团高层传达了一项决定:建龙集团向通钢集团增资扩股至66%。

        当天上午通钢集团董事长安凤成还在开会讨论“通钢向何处去”,接近安凤成的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称,安凤成事先对此毫不知情。当天,安凤成和另外3名通钢集团副总经理拒绝签字同意建龙扩股,幷提出辞职。

        7月23日,通化钢铁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传达建龙集团控股决议。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李来华、通钢集团副书记崔杰、副总经理张志东以及建龙集团副总经理李明东出席,原通化钢铁副总经理的陈国君出现在主席台。

        随后,建龙集团控股的消息在通钢职工和家属中传开。2006年建龙集团参与通钢集团股份制改造后,曾大幅裁员,在岗职工实际收入也有所下滑,引起一些通钢职工不满。

        吴敬堂得知建龙集团入股的消息后连夜赶制了横幅。他的横幅挂出没一会儿,就被扯下。拉扯过程中,吴敬堂摔倒在地。这时正值夜班职工下班,路过的职工爲吴敬堂打抱不平,幷追打起来。与此同时,聚集的职工越来越多。

        中共通钢集团纪委一位退休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被打者跑向办公大楼附近的厂区1号门,职工也跟著涌入厂区,抗议队伍越来越大。一些退休的职工和家属也加入进来,吴敬堂被扯下的横幅在人群中再次举起。

        此时,一个叫吴广大的年轻人举著了喇叭在喊,“现在是法制社会啊,大伙不要有过激行爲,咱们就是爲了爲通钢讨个公道。”但当时,通钢1号门附近已经聚集大量职工,现场目击者称,一些没有穿工作服的人员也出现在队伍中。呼吁理性和克制的声音已经爲群体的愤怒所淹没。

        一场被吉林省国资委描述爲“通化钢铁部分职工因企业重组问题聚集上访”的群体性事件终于不可逆转地发生了。

        冲突

        24日早上8点半,举著横幅的职工队伍进入厂区。

        各种消息也开始流传:“建龙要让45岁以上工人全部内退”;“建龙已在吉林钢铁厂培训好200多名干部,现有的干部都要换成建龙的人”;“建龙徵用吉林5000亩地,通钢将转移到吉林”。

        信息四处传播,职工愤怒的情绪被进一步激化。

        一些人开始堵塞炼钢高炉运输铁轨,致使1、2、3号高炉休风停工。此时,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也赶到了现场,通化市公安局开始布控警力,但无法对铁路綫采取隔离措施,抗议队伍也越来越大。

        当工人得知由建龙集团委派的新任总经理陈国君在焦化厂时,抗议队伍开始向焦化厂行进。此前,陈国君正在炼钢厂和负责人谈话,焦化厂和炼钢厂是通化钢铁职工最多、矛盾最激烈的两个部门。

        早在2006年陈国君就被建龙集团派到通钢集团,担任通化钢铁公司副总经理,事实上全面主持工作。一位接近陈国君的通化钢铁中层干部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陈国君作风严厉,平时一发现有工人违法劳动纪律,比如劳动服的扣子没系上,也会对其罚款。

        上午10点左右,抗议队伍迅速转移,将陈国君堵在焦化厂。通化钢铁4、5、6号高炉也休风停工。高炉停工前,炉内铁水放出,否则高炉将报废。这时,陈国君出现在焦化厂区,动员职工不要让焦化厂停工,因爲通钢的焦化厂负责通化全市煤气供应任务。

        陈的喊话,引起群衆更强烈的反击。陈国君见形势不对,就由保安掩护撤往焦化厂办公楼二楼材料科办公室。一位在现场的抗议者说,陈国君仓促逃跑,一只皮鞋脱落后也顾不上穿。

        人群开始冲击焦化厂办公楼。现场目击者称,有人拆下暖气片砸开了两道门,将陈国君拉出来殴打。被殴打的陈国君开始很愤怒,让现场各厂厂长指认现场殴打他的工人。但此后,随著现场的失控,陈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又被愤怒的衆人反复殴打。

        跟随通化市副市长巩爱平一同在现场安抚职工的通化市通钢协调办主任于连才,由于被误认是“建龙的人”,也被错打,晕倒在地,被送至通钢医院。8月初,仍然躺在医院的于连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时不知道人群里谁喊了一声打错了,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与于连才一样被错打的,还有巩爱平的秘书宋玉清,肋骨断了两根。

        从上午10点半起,事态开始失控,通化钢铁已经大部分停産,人群全部涌向焦化厂。陈国君被殴打的同时,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在远离厂区的通钢宾馆,幷未受到抗议队伍的冲击,于上午10点半在武警的保护下撤离通钢宾馆。

        此时从焦化厂现场回到办公楼的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马明,向在当时也在通化钢铁的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汇报称,在有人身攻击的情况下,企业工作人员已不敢出头做工作,建龙集团和省国资委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僵持

        中午11点前后,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传达了意见,调集警力,对现场布控。待伤者诊断出来后,再追究打人者的责任。

        中共通化市市委书记齐晓光则要求,在场的通钢集团领导提供闹事者姓名。此时焦化厂附近已经布控有数百名防暴警察和武警。

        下午2点,抗议队伍已经堵住通化钢铁的5个厂门。此时政府试图保住7号高炉的正常生産。

        下午3点左右,7号高炉停工,整个厂区生産陷入停顿。

        此时,焦化厂办公楼前聚集了近500名抗议者,而附近厂区聚衆可能超过5000人。一位现场抗议者称,炼铁、焦化的道口是几十人围成一堆,最开始是老头老太太在前面挡著,后来是后面的小年轻拿著石头往上顶,把警察挡在焦化厂门外。双方陷入僵持。

        半小时后,中共通钢集团党委书记崔杰在警车内向聚集在焦化厂的抗议者宣告,暂缓执行与建龙集团的合作通知。与崔杰一同出现在现场的还有吉林省政府副秘书长常明、国资委主任李来华、副主任王喜东。前述通钢集团退休干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崔杰读完通告后,抗议者纷纷向其投掷石块。

        下午4点半,一个围观者说,数度被殴打的陈国君被人用脚从二楼楼梯上踹下。倒在一楼门口的陈国君此时仰面躺倒在地不能动弹,口里喘著粗气,不能说话,看样子已经伤势非常严重,但还有人朝其扔砖头杂物。当时很多人拍了照。有武警官兵要求把陈国君抬出来,遭到工人们的拒绝。

        此时,政府派出营救人员也从陈国君所藏匿的焦化办公楼内传来消息,称陈国君处于万分危险的境地。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接通化市公安局的上述报告后,要求当前救人要紧,要赶快采取措施。

        解决

        下午5点10分,吉林省国资委主任李来华再次来到焦化厂,宣布终止建龙集团重组幷控股通钢集团的决议。

        “看不出模样了,衣服黑糊糊的,头朝外,不能说话,光哼哼,吐字不清。”通钢一位退休高级工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天下午6点半左右,他在焦化厂老办公楼的一楼楼道里,看见倒在地上的陈国君。

        此时,公安人员从焦化厂传来消息称,陈国君已经不省人事,生命垂危。

        晚8点左右,国资委的正式文件——《关于终止建龙集团增资扩股通钢集团的通知》开始散发到厂区职工手中。这一通知也立即在通钢电视台反复滚动播放,现场不断广播。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聚集的工人们不断散去,聚集的人群只剩几百人。此时,武警排成方阵,进入焦化厂办公楼,将陈国君抬走。当时在救治现场的还有通化市卫生局局长李红玉、通化市医院院长杨立军。通化市医院一位医护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当天晚上11点,陈国君被送至医院时,已经死亡。目前死亡原因仍在调查。当晚,陈国君妻子开车从吉林市赶到通化。陈国君有一对双胞胎儿女,今年夏天刚刚中学毕业。

        晚上10点左右,各厂和车间开始复工,大约只两个小时,八个高炉全部恢复生産。

        7月25日早上6点,陈国君的遗体被运送回河北老家。

        由於编幅关系,请按连结观看全文。

1

来源    :    2009年08月05日    中国新闻周刊

1

Back to Top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at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your computer.

Please see CLB's privacy policy to understand exactly what data is collected from our website visitors and newsletter subscribers, how it is used and how to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concerns over the use of your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