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更高的工资让工人更自信

19 September 2011
去年以来,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潜流,也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十二五”期间的中国社会转型,也得到各方关注。

FT中文网在会议间隙采访了美国商务社会责任协会(BSR)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伦•克拉默(Aron Cramer),请他从一个外部人的角度,对中国劳资关系、工会、集体谈判等问题发表观点。

FT中文网:去年以来中国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一些地方出现劳动力短缺,还发生了一些劳资冲突乃至罢工现象,你觉得这对中国企业有何影响?

克拉默:很明显,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确实上升了。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更多地思考,如何吸引好的劳动力并留住他们,而不是在很短时间内换很多工人。因为劳动力供应过剩的时代也许已经结束,中国企业必须更重视人力资源,就像西方企业在高端劳动力市场上所一直在做的那样。从政治层面上来讲,中国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也开始更重视如何缓解工人的不满情绪。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应该负起责任,协助政府促进社会稳定。

FT中文网:你觉得中国的劳资关系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了吗?

克拉默:是的,经济繁荣的持续、更高的工资也许让中国工人变得更加自信,更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主张自己的权利,改善自己的处境。劳动力过剩局面的结束也使工人有了更多空间来选择雇主,而且提高对雇主的期望值。这些绝对是重大变化。

FT中文网:中国工人是不是应该更多组建工会,提高自身谈判权?

克拉默: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很明显,中国政府仍希望以现有的工会作为工人的主要代表。但长期而言,中国经济的许多方面将逐渐与国际通行的做法相契合——虽然也维持一定的中国特色。国际通行的模式是,工人有多种选择,可以选择加入不同类型的工会。我觉得这个模式迟早会被中国接受,但具体何时,难以预料。

FT中文网:中国新的劳动法在这方面会有帮助吗?

克拉默:也许不是很大。现行劳动法的最大价值在于明确了劳资关系的准则。有了明确的规则,工人就能更好地成为自身的代表——不论他们加入还是不加入工会。更成熟的规则对工人有利,也对企业有利,因为劳资双方对于对方的权利义务都可以有更明确的预期。

FT中文网:中国政府还可以做那些事来改善劳资关系?

克拉默: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公正地制订和执行法律,包括劳动法。任何系统都不仅依赖明确的规则,还依赖公正的争议解决机制。如果中国的企业与司法系统能确保劳资争议得到迅速、有效、公正的解决,且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中国劳资关系的面貌会大大不同。
Back to Top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at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your computer.

Please see CLB's privacy policy to understand exactly what data is collected from our website visitors and newsletter subscribers, how it is used and how to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concerns over the use of your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