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多途径消化工资成本上涨:购进机器减少工人数量

06 August 2011
财新讯

【 编者按 】2011年1月~2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单位的几名经济学家主持对江苏、广东、湖北、吉林和四川5省588个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重点考察工资上涨 的成因、企业的应对策略及其结构性涵义,为评估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本次抽样调查根据每省经济发展水平抽样了发达、中等和欠发达地区,并根据当地 的经济结构选取了不同行业、所有制和规模的样本企业。样本企业中,中型企业占48.3%,小企业占比为39.6%,外资和私营企业占比接近70%。同时, 样本企业中52%有出口业务,其余为非出口企业。

本报经济新闻版将分四篇刊发这个调查报告,此为第二篇。其余各篇为: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明显上升、工人休闲需求推动工资上涨、中国正进入工资通胀时期。

面对工资上涨,不少企业已经采取了应对措施,有些为短期措施,有些则属变革性的长期措施,将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方式包括提升管理效率、产品涨价、提升技术或购进机器设备等,而不同企业因地域、行业、所有制和规模差异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企业要提高对工人的吸引力,仅靠增加工资还不够,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增加吸引力。这些措施包括为熟练工人提供激励机制,为外地打工者提供食宿、电视、空调等设施,为工人提供业余文体活动的设施或方便条件,目的在于稳住企业的核心力量。数据显示,超过72%的样本企业为熟练工人提供激励机制。这一选项的区域、行业、所有制和规模的差别不大,显示这是大多数企业的必要选择。

此外,工人并不满足于单纯提高工资。许多工人在接受工作之前都询问住宿条件和业余生活,这也促使企业提高工人的居住待遇和生活条件。这两项措施在沿海的江苏和广东已是多数企业的选择,湖北的样本企业也重视工人的生活质量。纺织服装业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比重较高,必须在提升工人生活条件方面下功夫,分别有超过61%和55%的纺织服装样本企业采取了这方面的措施。外资企业由于利润较高和企业文化等原因,也更愿意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为消化工资成本上涨,企业的选择包括技术升级、提高管理效率、购进机器设备和产品涨价等。数据汇总发现,更多的企业(81%)采取提升管理效率以增加产出。其中,电子轻工和机械设备行业的样本企业尤其倾向这一举措。大中型企业比小型企业更加注重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提升技术或购进机器设备来减少工人数量是样本企业的第二大选择。超过42%的纺织和电子样本企业由此消化部分工资上涨。同时,40%的纺织服装和能源材料企业选择产品涨价,这一比重大大高于机械设备企业。总体而言,纺织服装样本企业的人工成本在成本结构中占比最高,被迫通过多种渠道来消化工资上涨。

人工成本上升也加快了企业并购的步伐。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来增加市场份额,提高产品定价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在所有样本企业中,超过30%的企业观察到2010年行业出现并购,而并购更多地发生在四川省、能源材料行业、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2011年,企业并购的趋势不减,其中能源材料行业在2011年将可能有更多的并购发生。超过57%的能源材料企业认为,2011年本行业会有很多或一些并购发生。
Back to Top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hat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your computer.

Please see CLB's privacy policy to understand exactly what data is collected from our website visitors and newsletter subscribers, how it is used and how to contact us if you have any concerns over the use of your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