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去年为农民工发放小额贷款5.5亿元

2011年03月28日
重庆经验:系列政策善待农民工

3月22日,重庆市人社局局长陈元春在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上说,这几年,重庆市始终把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先后出台并实施了多项惠及农民工的政策,比如通过公租房、农民工公寓、政策鼓励自购房保障农民工住房需求。

农民工还享受大病医疗保险,每月只需缴纳5元,最高可报销23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选择一档(缴费20元)最高能报销7万元,选择二档(缴费120元)最高能报销11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年满60岁每月可领不低于80元的养老金。

在重庆市,所有社会保险制度已全面涵盖到农民工,基本实现可社会保险城乡统筹。杨志明充分肯定重庆在解决农民工“三难”问题(缺乏技能稳定就业难,改善住房条件难,进城务工经商落户难)为全国创出了新经验。

五年目标:让农民工成为新市民


杨志明说,虽然前段时间有报道称招工难,但总体说来农民工仍是供大于求。随着农民工融入城市,也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机遇。今年起,要逐步将在城市稳定就业、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将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农民工纳入廉租房范围,将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农民工纳入公共租赁住房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民工公寓;扩大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保障缴存住房公积金使用个人贷款的权益。

未来5年农民工工作的目标是:进城有工作,劳动有合同,上岗有培训,报酬有保障,参保有办法,住宿有改善,子女有教育,生活有文化,维权有渠道,追求有目标,不断创造条件,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成为新市民。

农民工回渝办厂打开欧美市场

3月21日晚上7点,重庆荣昌,小雨,熊富坤站在他的厂房前等待记者的到来,这是一次“突然的采访”,半小时前联系上他时,他还在厂里加班。“创业和打工的压力,是天差地别的,工厂刚刚起步,更要百倍努力。”熊富坤后来对记者说,他是荣昌铜鼓镇人,1993年赴沿海打工,去年返乡,在荣昌板桥工业园租了厂房,开起服装厂,现在工厂的订单非常多,打算扩建生产线。

订单太多,4个月就准备扩厂


熊富坤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头衔是“重庆潮派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么多年在外打工,我一直都是在服装厂上班,除了清洁工之外,剩下的就是总经理没有干过,这回尝尝鲜。”他说。

记者看到,在厂房的外墙上,还挂着多条条幅,“×××祝贺潮派服装开业大吉”等字样,这是才投产的时候,熊富坤的朋友以及荣昌相关的政府部门送来的。“政府热情周到,办事效率很高,更关键是对我们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还有很多优惠政策。”

去年11月15日,重庆潮派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投产,这是熊富坤从沿海回到荣昌之后考察了3个月之后的结果,现在,他的服装厂已经有300多个工人,绝大部分都是曾在沿海打工,现在选择在家门口就业的人。

21日晚上7点多,带记者参观生产线时,熊富坤说:“这些活儿对我来说太熟悉了,我干了好多年。”说着就坐到了缝纫机前,认真操作起来,同时给记者介绍,这是一款女式休闲裤,尺寸很大,专供美国市场的,俗称“肥婆裤”,主要是销往洛杉矶。目前厂里生产的衣服都是销往欧美市场,得益于多年在沿海服装行业的打拼,他认识了业内不少大老板,订单供不应求,现在打算扩建生产线。

打工17年, 跟不同老板学经验


17年前,熊富坤初中未毕业,那时候的想法就是到外面的世界去长见识,赚大钱取个老婆,不想把自己束缚在农村。

“1993年,我在广东的一家服装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时的老板是香港人,对我们内地农村的工人很照顾,和他交流学到了很多东西。”熊富坤说,此后他在广州、深圳、温州等多个地方辗转,一直未脱离服装行业,认识了许多行业的老板,“我现在的管理经验、技术都是这些年在外面学到的。”

出口手续,家乡政府三天办妥

漂泊多年,熊富坤一直想着找个合适的时机,回乡创业,“时刻关注着重庆的新闻,就是看到重庆对返乡创业有着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在融资、场地、税收等方面我都有明显体会。”熊富坤说,举个例子,他在办理公司进出口手续的时候,只花了三天时间搞定,可见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有多到位。

■安居故事

购房转户

儿女城里上学


“虽是打工,但我觉很自信也很体面”,昨日,家住南岸区巨成龙湾的万均对记者说,他们已在城里买了房,是城里人了。据悉,这对夫妇系奉节县人,2007年来主城打工的。

万均自己介绍,他和妻子都是80后,不甘心一直在农村种地,因此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打工,干过工人,跑过销售。2007年11月4日,他接到母亲的电话问他:“当地政府有没有为你们过农民工节?”这个问题让万均一头雾水,此时他才知道重庆成立了“农民工节”,让农民工能够更体面和有尊严地生活在这座城市。得知此消息后,万均和妻子回到重庆创业,做起了水果生意。

“让我感动的是,在重庆主城我没有感觉到对农民工的歧视。”万均说,他感谢政府对农民工的重视,让他像主人翁一样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小区附近的居民每次来买水果对他俩都是乐呵呵的,还和他拉拉家常。在轻松和愉快的心情下,小两口的事业蒸蒸日上,2009年夫妻俩在南岸区巨成龙湾小区买了套60余平米的小户型商品房。“此时,我更觉得自己和城里人没什么区别了。”万均在家中自豪地对记者说。

此时,夫妻俩的一对龙凤胎儿女也到了上学年龄了。家里老人的意思是把孩子接回老家上学,这样有人照顾,而且老人害怕农村孩子在城里被人看不起。万均婉拒了老人的好意,他相信在重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下,重庆早已没了对农民工的歧视,万均要让儿女们在城里接受更良好的教育。

为了让子女读书问题万无一失,万均向当地派出所提出了孩子的转户申请,但因“商品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0平方米”这个硬指标,未能如愿。2010年8月初,得知政府又制定了“农转城”的优惠政策,万均立即办理、领取到了“城市户口”,孩子的入学问题也得以解决。

政策解读:开办家政服务公司有望免营业税

保姆等家庭服务人员年需100万,国家将出台保障政策

“不要瞧不起保姆,家庭服务业潜力大、国家优惠政策多。”昨天,国务院农民工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家人力社保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农民工工作暨家庭服务业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上透露,全国每年家庭服务人员需求在100万左右,未来10年内家庭服务业可提供1000万至1200万个就业岗位,国家将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据透露,包括保姆在内的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将逐步签订劳务合同协议,更大限度地给他们提供劳动社会保障。

家庭服务年需百万人


杨志明表示,目前我国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为1500万,去年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新增 100万左右,今后5年每年也将增加100万,而且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为了促进这一产业的发展,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专门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的文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按城乡人口4.5∶5.5的比例计算,仅城市的老人和儿童就有1.6亿人。目前,全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残疾人达到6000万至8000万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量老人、儿童和残疾人需要家庭服务。企业员工制的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今后将加强技能培训,并建立劳动合同关系;对于通过亲朋好友介绍的保姆等家庭服务人员,也将尽量建立劳务合同或协议关系,最大限度给从业人员以劳动关系的保护。

杨志明透露,在“十二五”规划中,今年要将发展家庭服务业作为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重点,并纳入中央和地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资金扶持范围。比如完善价格机制,使养老服务机构与居民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其它家政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不高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价格;将研究制定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劳动用工政策及劳动标准,配合财政部制定员工制家政服务机构免征营业税政策。高校毕业生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在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工作岗位按有关规定视同基层工作经历。

重庆将拿1500万培训


“目前农民工就业与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不相适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市劳务办昨日透露,我市已建立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发展状况作了调研,并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建议意见》,政府将拿出1500万专项培训资金,发展家庭服务业。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培训家庭服务人员18000人。在今年春节期间,针对家庭服务业供需矛盾,我市还开展了“快乐值守、祥和春节——家庭服务业在行动”劳务对接交流活动,现场成功对接用工家庭和从业人员110对,录入用工需求的信息285户,接受咨询2300多人次,发放农民工资料5300余份。

■就业故事:免费培训当月嫂月入4000元

“再过几年,我就像城里人一样退休,享清福了。”对记者说这话的是巴南区桂花村的农民工月嫂卢干芳。她告诉记者,目前她的月收入能达到近4000元,老公和女儿也都没种地了,在城里打工。现在他们一家的月收入接近1万元,还有保险,这让她想想都觉得幸福。

昨日,卢干芳坐在雇主家所在的鲁能星城二街区的长椅上对记者讲述说,2006年时,她还在巴南区农村种地,当时女儿正在读高中。由于家境不好,她想外出打工,又担心年龄大了难找工作,几经斟酌,经人介绍到城里当了家政服务员。据卢干芳回忆,刚到主城当家政服务员时,洗衣、拖地、做饭、照顾老人、带小孩,所有的事她都要做,工资才1000出头。干了两个月,身体不太好的她因过度劳累,想放弃这份工作。因此,她偷偷抽空到劳务市场去寻找新的工作。

在劳务市场上,南岸区妇联的工作人员将一份免费培训月嫂的资料递交到卢干芳手中,并认真地给她介绍了月嫂这份工作的特点。卢干芳去培训了一周,没想到培训完之后,好多家政单位抢着要她。最终,她选择了一家家政公司,进公司后单位便给她购买了意外伤害险和养老险。收入随着月嫂资格证的考取而增长,她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月收入近4000元,相当于小白领了。”

谈到未来,卢干芳突然低头笑出了声音,她想再赚几年钱,把老家的房子重新翻修一下后再存点钱就退休享清福,但又舍不得现在的工作。正在卢干芳犹豫的时候,她的手机响了。接完电话后,卢干芳告诉记者,她得上楼照看雇主小孩了。“现在孩子一天都离不开我,可亲热了,就像是我的小孙子。”卢干芳说,她一旦看到孩子,就忘记工作是为了赚钱,看到孩子一天天成长,感觉很开心。

设农民工日,重庆开全国先河


重庆是农民工输出大市,也是农民工就业大市。为了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创造农民融入城市、融入企业的环境,努力解决影响城乡统筹的观念障碍,促进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顺利进行。2007年9月,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重庆农民工日的决定》,《决定》规定:每年 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为重庆农民工日,此举开全国先河。

重庆市去年发放农民工贷款5.5亿元

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市返乡创业达到 26.9万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27.7万人,比2007年分别增长154%。其中,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最大,2010年农民工劳务总收入548.6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2357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5.3%。去年重庆市还为8295名农民工发放小额贷款5.5亿元。

文章来源:重庆商报
标签
返回页首

本网站使用cookie来收集有关您计算机的信息。

请参阅中国劳工通讯的「隐私政策」以准确了解我们向网站用户及电子报订阅者收集何种信息, 我们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虑,如何联系我们。